浅议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niao6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农村中学生作文总体水平差,分析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 农村中学 作文教学 问题 解决方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但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水平普遍低于城市中学。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作文教学效率低成为困扰广大农村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分析原因,积极寻找对策显得十分必要。
  一、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办学条件差,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籍匮乏
  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农村中学的图书存量少或陈旧,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籍匮乏;农村现代信息技术滞后、多数学校还没有校园网。由于阅读材料远远落后于城区中学,使学生的知识容量相应地变小,难以满足语文教学要求。
  2.教师的观念陈旧,教法呆板
  在农村中学,许多语文教师对写作理论掌握较差,而学生作文水平往往与教师教学水平密切相关。作为作文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和主导者的农村语文教师,又缺乏系统和全面的作文教学理论的指导和培训,使写作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失当、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脱节等现象,导致了学生作文训练形式单一、对写作文不感兴趣。
  此外,很多语文教师把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把作文教学当作软任务,认为“多教或少教几次写作文都无防”。为了应付考试而写作文,势必会使学生对写作失去了兴趣和热情。
  3.农村生活空间狭隘,视野狭窄
  农村师生生活在乡村,受生活环境的制约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一般都走不出校园,走不出学校、家庭这个生活区。出门少、阅历浅、视野窄,对外面的精彩世界缺乏了解,无法感知日新月异的周围世界和新人新事。其结果,导致学生作文的素材贫乏,只能局限于校园师生或学生之间或家庭之中,作文的立意、选材难以出新。
  4.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也是造成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在写作方面就受到父母较好的引导。在农村,由于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低,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如何?他们不关注,且也力不从心。
  5.教学粗放,训练呆板,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
  在写作教学中,重形式、不重内容;重环节训练、不重写作积累;重技巧训练、不重基础训练,甚至连标点符号也不能正确使用;语言贫乏,缺乏形象性、生动性和美感。学生的写作水平总是提不高,更谈不上素质培养。
  二、提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质量的对策
  在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学,要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需要依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农村教师必须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自身水平,以便于传授学生正确的写作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于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一种强烈倾向和喜好情趣,是激发情感的诱发剂,是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把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对写作具有不间断的冲动性,达到心理上由于强烈刺激而引发的激情状态,会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引导学生喜欢作文,学生才会把写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成为学生心灵的释放。把“老师要我写”变为“我要写”的自愿自觉的要求。
  3.指导学生摸仿写作
  作文是创造性的工作,中学生所处的阶段决定了他们在学写作前,需要吸取别人写作的方法和经验,即模仿。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模仿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
  模仿包括:文章好的句子、段落、篇章、、结构、立意等。青少年的摹仿力很强,只要细心指导,仿写文章也一定会成功。模仿写作,可为学生写作文夯实基础。
  4.教会学生积累和观察
  写文章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调动思维,运用材料的过程,学生要写出好的作文,必须积累大量的材料。
  首先,要下苦功夫读书背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三个方面说明了读书、背书对于提高写作能力,写出好文章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文章是由字、词、句、片断组成的,只有具备了丰富词语、词汇,具备了表达的基本功,具备了丰富的史料、知识、道理、信息;并借鉴别人文章是如何谋篇布局,写景状物,议论抒情,才能写出生动完美的文章。
  其次,在进行课文讲解时,要以课文为范本,将课文中的语言、语法、句法和文章结构知识变成学生的写作素材。
  另外,要求学生加大写作知识的拓展、积累。积累材料的渠道还有很多,如报刊杂志、名篇佳句、优秀作文、网上资料等。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生写文章无话可写、找不到素材。究其原因,是由于农村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浅、活动范围窄。然而,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去观察,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掌握大量的生活信息,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让其亲身体会到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写作宝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习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自由命题、自主选材,表达真情实感。
  5.加强写作练习,教给学生写作技巧
   写作练习一般可采用三步走的方法:一是写少,指不求字数,不限内容,能写多少就写多少;二是写多,至少每周一次;三是鼓励,教师要对学生作文中的亮点予以鼓励,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具体写作时,要做到:首先,在写作文前要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减轻心理压力,要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告诉学生写什么、怎样写,如何下笔,树立学生写作信心。如向他们介绍王勃写《腾王阁序》、“诸葛亮舌战群儒”等故事都是落笔成文,出口成章。
  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审题、立意、谋篇,怎样安排结构,怎样开头结尾,怎样选用表达方式等写作技巧。例如,审题方面,可采用添加因素法、坐標法等,通过筛选后,选择较好的一个作为文题;结构方面,可给学生讲讲提纲法,对内容贫乏的情况可介绍小标题结构法,让学生能够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去选择材料,使之丰富其内容。对段落的处理,段与段之间,特别是跳跃性大的地方要有合情合理的过渡,做到语意前后连贯顺畅。
  6.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修改作文,是写作的重要一环,也是提升学生作文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应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作文初稿完成后,先让学生自己修改,然后让同桌或前后桌互改,并适时鼓励作文修改得好的学生。
  总之,要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写作水平,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教师应从现实出发,大胆创新,探求新教法。通过努力,作文教学的效果一定会逐步提高。
其他文献
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的实验装置的进行改进,特别是从保温、安全操作方面进行探究设计,从而引导学生用相对简单易操作的材料和装置来开展实验,以期达到更佳的实验
学校传统课堂教学仅能解决青春期学生可能遇到的常规问题,很难结合学生个人情况"对症下药",因此学校可自主研发一个微信公众号平台,利用该公众平台帮助学生以多种方式结合自身
不同的教师有各自不同的经验、爱好、特长等,她们往往会捕捉不同的生成点。在探究整合课程如何生成活动的过程中,为了使教师的决策更具专业性,让生成树上的“果子”既有自然生成
利用CFD方法计算了起重船船体垂荡、横荡和横摇运动的附加质量与附加阻尼。讨论了滑移面和流场的混合网格模型应用。进行了船模静水横摇试验,测量了起重船体横摇运动的附加质
自从我报名学习了心理咨询培训班,我在工作中,不自觉地把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带进了我的教育教学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当一个老师的乐趣。“愉悦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愉快的教学,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在工作中融进“期望效益”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利于教学,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利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帮助孩子走出心理的困惑,从身心上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去年冬天,新一轮的心理
分析研究了淹没磨料水射流对花岗岩切割所成的切缝,发现淹没状况下切缝断面存在一宽度常数区;利用Hurst指数和R/S分析法得出了切缝形成过程中的时间相关性与随机性,得出切缝
[摘要]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的、最持久的学习方式。一个人要学会学习,并且能够终身学习,首要的基本条件就是要学会阅读。阅读理解能力是学习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阅读。   [关键词] 兴趣 能力培养 语言氛围    未来的教育是终身教育,而阅读正是终身教育的主要手段。在终身教育中,“为了满足个人的兴趣、要求和去向,我们必须挑选阅读材料。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不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