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患者精神心理与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

来源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与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对50例IBD患者进行SDS、SAS、IBD-Q问卷调查,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CD患者的SDS、SAS评分分别为(46.10±11.51)分、(44.57±12.05)分,UC患者SDS、SAS评分分别为(46.50±10.99)分、(43.15±11.85)分;轻度活动期IBD患者的SDS、SAS评分低于IBD中重度活动期IBD患者,轻度活动期IBD-Q评分及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社会能力四个维度评分均高于中重度活动期IBD患者;治疗后3个月SDS、S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CD、UC患者IBD-Q评分分别为(201.53±20.58)分、(201.80±15.51)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IBD患者SDS、SAS评分与IBD-Q总分、肠道症状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IBD患者抑郁、焦虑发生率高,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治疗后精神状况、生活质量改善;CD患者的抑郁、焦虑发生率较UC高;IBD患者抑郁、焦虑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其他文献
近年来,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临床上易误诊为原有炎症疾病活动。现报道1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合并CD
目的观察BMSC对经基因改造的具有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的影响。方法 63只裸鼠随机分成8组:MHCC97-L组(9只)、MHCC97-L NC组(8只)、MHCC97-L OPN沉默组(8只)、MHCC97-L TGFβ1沉默组(5只)、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常见消化系统急重症之一。20%~30%会发展为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其病情凶险、并发症多、预后差。早期进行评估及合理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