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困生”学好物理的策略初探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3386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应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作些分析探讨。
  一、上好“引言”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开篇的“引言”课应精心设计。对学生言明“物理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启蒙学科,大家不存在什么基础差异,且与其他学科联系不大,就像百米赛跑一样,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教师对大家都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相信你们都会努力去争取成功。”然后通过几个惊奇的实验把学生带入学科的大门。例如,拿出一个空的易拉罐,让学生观察,把它放到水中,没事。再把它拿出来放在酒精喷灯火焰上加热一阵子,拿开火焰后迅速用盖子密封并浇上冷水,发现易拉罐扭曲变形压扁。老师在学生一片赞叹声中再拿出杯子和硬纸片做纸片托水实验。接着做硬币“跳高”实验和纸盒烧开水实验。这些直观的演示,可激发“学困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以后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以成功体验激发兴趣
  成功的体验与学习形成良性循环后,兴趣才会主动,然而学习兴趣的持久取决于成功的体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说过:“兴趣就是花少量的时间得到一个好成绩。”一般说来,在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期,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很浓的,如果有了收获又得到他人的好评就会使兴趣得到加强,否则屡屡的失败就会削弱原来的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测验中试题的易、中、难比例适当,使“学困生”也能得到一个好分数,并且每次考试后不纯看分数,同时要看到进步。平时上课,可针对他们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在讲长度测量时,可让他们回答,长度的主单位是什么?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待他们正确回答后,表扬他们回答得不错,这些问题在考试中也会出现,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建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成功是每个学生希望得到和能够得到的,因为教师在很大程度上能左右学生的成功经验。在教学中对难度较大的内容采用“分散难点”的方法,让“学困生”体验到成功,这对增强“学困生”的自信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如讲压强的内容时,先将压强概念、公式、单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让学生熟悉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处理,进一步掌握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对于练习中的一些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习题也暂时不作要求,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应用的增多再慢慢提高要求。这样做学生容易接受,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用“肯定、承认和赞扬”激发兴趣
  改变用“一个标准”要求和衡量所有学生的做法,采用多元智力理论,关注不同类型的学生,用多几把尺子,开发学生多种发展潜能,在教学中努力地去发现“学困生”的优点、长处、能力等,适当地赞美“学困生”,不仅教师可以获得学生的好感,而且还可以使教学双方在心理和感情上靠拢,缩短彼此间的距离。马克吐温说:“我能为一句赞美之词不吃东西”,这话虽然有点夸张,却反映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他人的肯定、承认和赞扬。如在学生主动回答时答错了,受到同学“嘘”声时,我会说,虽然他答错了,但他上课很专心,他勇敢大胆,我们应向他学习。这时同学们就会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这样维护了他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如有一次一个学生在室外出黑板报,上课时才匆匆收场,他是一个学习较差但粉笔字写得很好的学生,我看了一会说黑板字写得不错,比我写得还好,好好练,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行行出状元嘛。后来这位学生学习开始认真起来,一个学期后成绩大有起色。慷慨地赞美学生,让学生开心,我们并不会有什么损失,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以名人学习的曲折经历激励学生
  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大科学家学习的曲折经历,在平时应注意收集学生较为熟悉的伟大物理学家的学习历程,如爱迪生曾被学校教师认为是一个笨蛋,不是读书的料,他在班上读书不到三个月就被学校教师一致通过让他退学,他失学后通过自学最终成了发明大王。爱因斯坦读小学时除了物理外其他功课成绩都很糟糕,被同学戏称为“憨直农夫”,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成功了。科学家的这些曲折经历,可以激励学生,树立信心,增强自信。
  五、以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应用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少,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收集和挖掘,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既学习了物理知识,又掌握了生产技能,使 “学困生”也能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如在讲授密度应用时,可通过计
  算水的质量有多少? 从而引出农田喷雾器上标识 8L、10L、15L的含义,若要兑成浓度是百分之几的药水,应怎样计算用药量。包括如何配制浓度合适的盐水。在讲扩散和温度关系时,可引入喷洒农药的时间选择,若是熏杀类农药应选在中午喷洒效果较好,若是触杀类农药应选择在傍晚喷洒效果较好。在学习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时,可引导学生分析农村地膜覆盖是怎样减慢蒸发的,是什么时候盖膜。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多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觉所学的知识很有用,也觉得很亲近。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六、重视实验课教学,以一些典型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得来的。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特别是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在上光学前可布置学生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隔着水滴看字”等有趣的实验。如演示“煮不死的鱼”的实验,学生看到试管里的水沸腾起来,管口冒出股股白气,而试管底部的鱼却自由自在地游动,学生看到这些奇异的现象后,就会产生好奇心,并能以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书,去找原因,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教师最愿看到的结果。师生互动学习,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精心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境不仅是“一种刺激”,而且是教学目标相联系的知识活动,这种有意识创设的,优化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客观情境,在教师语言的启迪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心理场景,如临其景,不仅促使全班学生,全神贯注地认知,而且能让学生有情感地主动参与学习。根据课堂内容,大胆创新、积极采用投影、录像、电脑等电化教具和精美课件再现物理过程,达到声、情、色、形并茂,这样即使是“学困生”也会主动参与讨论思考。因为他有生活经历,现象直观,有亲近感,能唤起共鸣。
  此外,同“学困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跟他们交朋友,对他们实行“五多一优先” ,即多鼓励、多提问、多板书、多检查、多辅导、优先面批作业,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对“学困生”学好物理有重要影响。
  总之,“学困生”的智力因素已经存在着一些差异,对“学困生”,我们要多从兴趣引导,这样不仅能使“学困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一旦保持下去,就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内在动力,足以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忍受各种挫折,从而走向成功。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其他文献
涂膜试样的制备对检测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只有制备出合适的试样,才能对防水涂料的质量作出准确的判断。本文简述了双组分聚氨酯、JS、聚合物乳液防水涂料试样制备时间注意事项。
随着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广大教师及教育科研人员,根据新课程标准,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拓宽研究渠道,加强授课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此相比,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激发其渴求知识的欲望、撬动其变化发展的内因则更为重要。  如何点燃?如何激发?如何撬动?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探索,认为运用谈话,可以激欲燃情,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    一、确定谈话的时间点    具
分析了我国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生产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国外相比存在的差距;提出提高我国改性沥青卷材质量的几个建议,涉及胎体、改性材料、粘接方法、质量保证等诸多方面。
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其一是教学内容问题化(即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其二是教学进程探索化(即强调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基于以上认识并结合自己具体教学实践,略谈己见.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应重视培养学生归纳、类比和化归的科学思维模式    归纳与类比是合情推理的主要形式之一,它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直观与感觉得出的一种可能性结论的推理,它是合
我们把学生平时的作文称为“习作”是合适的。因为学生由被动作文到主动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非常重要。如能帮助学生发现习作中的美,则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有序开展和双边关系的进一步融洽。  学生在习作中“知其然未知其所以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尚未达到“知其然”的水平。因此,很多学生还不能自主评价自己的作品,少数同学还不好意思把自己文章拿给别人看,那就更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