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对照试验

来源 :临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cc7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1例ITP患者采用随机区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试验组皮下注射rhTPO1.0μg/kg,1次/d,疗程14d。对照组在服用达那唑14d后如血小板仍≤20×10^9/L,加用rhTPO皮下注射,1.0μg/kg,疗程14d。2组在整个试验阶段均服用达那唑,0.2g,每日3次。结果:试验组用药前血小板计数的中位数为8.0(4.0~15.0)×10^9/L,用rhTPO后血小板最高值为1
其他文献
男,21岁。患者于2009年7月2日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呈持续高热,并咳嗽,咯脓痰,在当地驻军医院予青霉素等抗感染疗效差。7月6日出现胸痛,化验血常规:WBC 11.1×10^9/L,N 0
患者,女,52岁,无业。以"间断腰痛1周,血尿5d"入院。患者于10月1日起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部疼痛,呈持续性胀痛,无恶寒、发热、尿急、尿痛。10月2日出现全程肉眼血尿,至某医
1994年澳大利亚学者Wilkins等最早提出蛋白质组的概念,它是指由一个基因组或者一个细胞、组织在某一特定时刻表达的包括所有亚型和修饰的蛋白质的总和。蛋白质组学是从整体上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相关的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2例EBV-HL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以发热、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