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英语复习阶段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创新再利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aoyan03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三复习阶段,积极开发和高效利用与合理再利用教学资源是提高高三备考效率,提高备考有效性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在高三英语复习阶段所存在的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问题,结合课例谈谈如何有效高效利用与创新再利用高三英语复习阶段的各种教学资源。
  【关键词】教材;辅助资料;高考真题;有效利用;创新再利用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从某种程度来说,课程资源也就是教学资源,是指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高三英语复习阶段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复习辅导资料、高考真题等。要想成功应对高考,我们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复习阶段中的各类教学资源。而目前,在我们日常英语复习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的现象。
  一、存在的问题
  ⒈抛开教材进行复习教学。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是英语教学的基础,也是考前复习和考试命题的依据。经笔者了解,大多数学校在进行高三英语复习时都采取三轮制,即模块复习,专题复习,强化模拟。其中模块复习就是指教材复习。在这轮复习过程中,有些教师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高考不考课本,于是便淡化文本的作用,本应该是对教材的进一步挖掘工作演变成了简单的语言点或者是单词词组的罗列工作,这样势必导致学生的反感抵制,殊不知,其实高考除了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外,更主要的是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显然,脱离文本专抓语言点这种做法是不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也注定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⒉缺乏有效整合复习资料,滥用套题。我们都知道,适合本校学生,有针对性的资料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考的备考,辅导资料,“套卷”训练必不可少。但是目前有些教师对考试大纲所规定的高考范围、要求、形式、出题的特点及规律的了解不够明确,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资料的精选与整合,忽视教师自身对知识框架的主动构建,从而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在自主建立系统的英语知识体系与网络的方法知道和能力培养。因而体现不了资料应有的价值。
  ⒊试卷利用度不高。好的试卷可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增强备考的有效性,,是高三英语复习中一项宝贵教学资源。但是,目前,部分教师在利用试卷方面还存在些问题:①试卷演练不规范,不限时,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② 试卷讲评采用“注入式”教学法,实行“满堂灌”教学。有些教师认为,试卷讲评没有上新课那么重要,于是忽视与学生的互动,一个人“独角戏”地念答案,或者干脆将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核对。显然,这种讲评模式严重阻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③试卷的再利用意识淡薄。试卷的再利用是指在一般程度地讲评试卷的基础上再次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以及兼容性的题目,选择性地加以强化升华,并辅之以一定的巩固练习。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讲评好一张试卷后就把它丢到一旁,讲过就放过,讲了就放了。缺乏对其进行再次利用的意识。这样不能使资料尤其是一些高考真题的利用率最大化。
  二、教材的整合利用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材料式”的教材观,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而存在。教材所选择的语篇都是经过了语言专家的精选,承载着教学标准的目标与内容的材料。因此在复习阶段我们不能离开教材而是应该更加有效地挖掘教材,拓展教材。在第一阶段的模块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对教材重新进行整合,因为学生经过新课的学习已经对教材有一定的把握,如果再就是简单地用新课方法来复习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网络的构建。笔者认为,在复习阶段,对教材的有效利用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整合利用。
  ⒈按照阅读材料进行分类整合。将人物传记,人文地理,科普知识一类的单元集中复习,这样以话题为依托,将题材和体裁上比较类似或接近的语篇放在一起集中阅读,其中一些核心词汇或句子结构的复现率将大大提高,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这类词汇或句子结构的习得;又可以加强学生对不同的题材写作方式的了解,了解作者是如何将话题、主旨及支持细节串连成一篇连贯的文章的,并从表层理解向深层理解过渡,突出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重视语篇承接语、句子交际功能的标识语以及代词的指称和照应等。比如,我们可以将模块一Unit 5,模块四 Unit 1,模块八Unit3 using language 部分进行整合,集中复习。这三个单元都是有关人物描写的语料,首先要求学生在这三个单元的课文材料中找出描写人物的高频词语:fight for, devote to, respect, concern oneself about 等等。然后要求学生总结:What will come into your mind when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a person ?”学生经过充分讨论并结合所学课文,讨论出来的结果:
  “when we are asked to describe a person ,we’ll describe his appearance, his career, his spirit, his determination and his job”
  还有小组可以补充道:
  “we’ll add his family background and his education to our composition”
  还有各同学通过讨论会站起来回答:
  “I want to describe one particular thing done by him in my article”
  ……
  这样通过对教材的整合利用才能让学生发现一些文章构成的规律,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课文复习服务于写作。最后要求学生总结:what do they have in common? What quality in them inspired you most? 这是情感目标的实现。这样复习下来,学生首先可以首先在语篇中加强重点词语记忆,同时掌握一些阅读写作技巧,更可贵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
  ⒉按照语法内容进行分类总结。比如涉及定语从句的单元可放一起复习,因为在SEFC中语法的出现是分散在各单元之中。如定语从句在SEFC教材中出现在模块一Unit 4 , unit 5 ,模块二 Unit 1, Unit 5,模块七 Unit 4, Unit 5。教材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在教学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反复,避免了语法项目过于集中和学生难以消化的弊端。但我們在复习的过程中则可进行重组,把出现定语从句的这些单元按语法内容归为一类,集中复习定语从句,这样能避免单纯的语法复习枯燥乏味,把同一语法知识点放在不同的语篇环境中进行强化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语法知识结构体系。
  在高三英语复习中教师要重视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与整合利用,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不应该是从头到尾对课文的简单重复或是语言知识点的简单重现。只有抓住教材,回归教材,以教材为根本才能有效复习。
  三、复习辅助资料的有效利用
  合适的复习辅助练习对高三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合适”是指习题的难易程度应与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当,不宜太易或是太难,而且应尽量避免偏、难、怪、错题的出现。对于经过精选的资料应做到“四有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讲、有错必纠。同时,为使辅导资料利用充分,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⒈资料训练需限时。学生要进行限时训练,将平时考试当作高考,严格按时完成,并在速度体验中提高正确率。尤其是考前的练习不但要有“量”的保证,同时要严格参照高考的时间要求,即按照考纲的规定,限时完成特定的练习。当然,是在完整的时间内做完一套题还是把题目化整为零可视实际情况而定,但时间的总量一定不能超出考纲的规定,否则,即便能够完成或者能够比较好的完成所做的题目,亦没有实际意义。一般来说,可以要求一套试卷学生必须在两个小时内完成,第一部分的英语知识运用要求学生30分钟内完成。阅读理解是现在高考中的一大重头戏。而高考英语对完成一篇阅读是有时间要求的。如果用时过多就会影响Ⅱ卷的答题时间。由此可见,我们让学生在做辅助资料中的阅读理解练习时,一定要限定时间,根据高考试卷对阅读理解题限时的要求,我们一般限制在45分钟内完成20道小题的选择,5篇文章。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练习后教师应及时讲解,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跳读、略读、抓主题句、抓关键段落等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通过限时训练能使这些材料得到有效利用。而让学生随便做做,做到多少算多少,或者说完成是完成了,但是花了太多时间,这些都不利于提高效率与质量,是一种浪费资源的做法。
  ⒉资料讲评求实效。资料的讲评是高三复习过程中的常用课型,讲评是否实效直接影响该资料的利用率。笔者认为,资料的讲评应带选择性和重点性。在新的高考命题要求下,教师应把讲评的重点落在“语篇 ”题型上。在评讲课活动的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语言形式与意义的关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资料中的原始阅读材料,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笔者在每次评讲课中,坚持尝试利用完形填空或某篇阅读,先让学生自我朗读,再设计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在全班分享交流。笔者以一篇完形为例,文章内容大致如下:我在大学时代遇到一位好老师,她在学习过程中无私地帮助我,使我不仅在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坚定了投身教育的信念。在我從教的过程中,我也倾心帮助了一名因无兴趣而在数学学习中有障碍的孩子,使他得以进步与提高,在分析完该篇完形填空且让学生通篇朗读后,笔者顺势引出讨论话题: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 writer? What attitudes should we have towards our study?
   学生们讨论得很热烈,每位同学都有话可说,思维完全被打开,学生讨论的结果如
  ⑴.Set a good example to others
  ⑵.Be ready to help those in trouble. Helping others means helping yourse
  ⑶.Open up to others and communicate more
  ⑷.Consider learning to be enjoyable
  ⑸.Never give up
  ⑹.Nothing is too difficult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 .
  ⑺.Efforts must be paid off.
  ⑻.Learning is endless.
  对一些语篇材料的创造性使用,经常给笔者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同时,也实践了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之一,即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对单选题,我们可以选择几道学生认为有必要讲解的题目详细讲解就行,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讲评单选题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E. g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unwise to give a child ____he or she wants.
  A.however B.whatever C.whichever D.wherever
  答案为B。 Whatever引导的名词性从句作宾语。
  拓展提问:疑问词 ever与no matter 疑问词有什么区别?
  拓宽练习:不管谁违反法律都应受到惩罚。(用三个句型表达)
  ⑴.Whoever (anyone who ) breaks the law ,he should be punished.
  ⑵.Whoever breaks the law should be punished.
  ⑶.No matter who breaks the law, he should be punished.
  总之,教师在资料讲评时应对试题做到从不同角度不同变化形式进行分析讲评,以一道习题为载体进行发散拓展,充分挖掘与延伸资料,这样才使资料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⒊经典习题的再利用需高效。一些经典练习具有知识覆盖面广,立意新颖等特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还能对学生进行情感道德教育,对于此类练习应该加强再利用意识。对好的语篇要充分运用,科学处理,从语篇理解、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等方面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处理,做到一个语篇多种使用。下面以本校赵慧老师在校高三复习研讨周的一堂课为例对此进行说明。
  赵老师课堂的主题是“RECYCLING THE TEST MATERIAL”她所选取的材料是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试卷的完形填空。该题的主要内容是:我对自己的一切都不满意,天气不好,作业太多。但是我看到一个老人,他无家可归。这个场景触动了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其实已经很富有,我应该学会感恩,于是想把所有要感谢的事物用英语表达出来。赵老师在讲评过整份试卷后再利用这篇材料:
  首先,设置问题,复习材料:⑴. What did the writer see? ⑵. How did the writer feel and what did the writer then do?
  接着讲评试题:对完形按考查项目进行梳理
  再是回归语料:学生查找语料中的语言要点(非谓语动词;重点句型)最后的再次利用语料部分是整堂课最精彩的部分:利用一些美国总统Obama当选后的照片对语料中出现的非谓语动词进行复习,把语料中出现的知识点放在新的语料中进行强化于是有了新的语言材料:①Obama seems to____(smile) a lot, because he is known to ____ (win) the election and he seems to ____(take) office in January, 2009. ②Before the election, the campaign team is very busy, so many meetings____(hold), speeches ____(make), and projects_____(carry out).
  然后再对语料进行缩写,将其改编成高考改错题型:This week was terrible for me, because I was burdened with so much schoolwork, even if the sky were falling down. On the way home I saw a poor man, almost in rags. He was pushing a cart, with a few possessions, included a sleeping bag. It was a frozen winter, but he had no place to go. What cold he was! Suddenly I realized how lucky I was! I had a warm place go. The schoolwork seems to be nothing, comparing with what the poor man was suffering. I should be grateful for everything what I had got.
  最后利用语料中的内容,激发学生一定的想象,进行基础性写作:①Suppose you were “I”, describe your feelings when you noticed the poor man. Use your own words and imagination. Don’t copy the words in the passage. Altogether 50 words. ②Each desk pair chooses alphabets from A to Z. Think of sth. or sb. that begins with the letters A-Z, show thanks and say why within 50 words.
  至此,赵老师整堂课成功完成了“考试-讲评试卷-回归材料-再利用材料-考试”这样一个循环。通过对讲评过的试卷中的精华材料进行一种“环保式”的回收再利用,尽可能挖掘材料中可利用的部分,再一次落脚到高考英语的考查项目,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再利用率。
  四、高考真题的创新再利用
  高考真题具有“科学性强”、“信息量高”、“规范化好”的特点,对我们的高考备考都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但是由于高考的考查内容是在不断变化的,即使是同一个考点,不同的年份都会出现新的改变。因此,要对高考真题进行创新再利用,这样才不但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自选模块第六题为无选择项的完形填空,相当多的学生都不太适应此题型。比如13年上海英语高考题中的Grammar and Vocabulary Section B部分就可以创新为新的高考题型如下:As infants, we can recognize our mothers① hours of birth. In fact, we can recognize the composition of our mother’s face well before we can ②her body shape. It’s fascinating how the brain can carry out③ a function at such a young age, especially since we don’t learn to walk and talk until we are over a year old. By the time we are adults, we have the ability to distinguish around 100,000 faces. How can we remember so many faces when many of us find it④ to recall such a simple thing as a phone number? The exact process is not yet fully understood, but research around the world has begun to define the specific areas of the bland and processes necessary for facial recognition.
  Researchers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lieve that they have succeeded in locating a specific area of the brain ⑤the fusiform face area (FFA), which is used only for facial recognition. This means that recognition of familiar objects such our clothes or cars, is from⑥in the brain. Researchers also have found the brain needs to see the whole face for recognition to take place. It had been previously thought that we only needed to see certain facial features. Meanwhile, research at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has found that facial recognition is not a single process, ⑦ instead involves three steps. The first step appears to be an analysis of the physical features of a person’s face, ⑧ is similar to how we scan the bar codes of our groceries. In the next step, the brain decides whether the face we are looking at is already known or unknown to us. And ⑨ , the brain furnishes the information we have collected about the ⑩ whose face we are looking at. This complex processing is done in a split second so that we can behave quickly when reacting to certain situations.
  (答案為:⒈within ⒉recognize ⒊such ⒋difficult ⒌called ⒍everywhere
  ⒎but ⒏which ⒐finally ⒑person)
  经过这样处理后,题型完全适应高考,对学生来说又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这样这份高考题得到了最实际的利用,切实为我们备战2013高考发挥作用。由此可见,在利用高考题的时候,教师既要有“旧瓶”(旧题型)装“新酒”(新考点)的意识,又要有“新瓶”(新题型)装“旧酒”(常考点)的尝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高考真题的利用率发挥到最大。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三复习阶段,我们只有深入结合教材,有效利用各种复习资源,高效再利用一些精品资料,才能提高质量,成功备考。
  参考文献:
  ⒈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⒉赵书梅.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观[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⑴
  ⒊徐云仙.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9⑵:31-32
  ⒋张廷凯.课程资源:观念重建与校本开发[J].教育科学研究,2003⑸
  ⒌舒丽萍.英语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⑺
  ⒍曹红霞.高三英语复习阶段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EB/OL].
  http://www.ewteacher.com/r1-article-40641.html2007-03-24
  ⒎袁贵明.对高三英语试卷讲评课实效性的几点思考[EB/OL].
  http://www.zjnubbs.com.cn/archiver/tid-27708.html2008-10-31
  ⒏张金秀.如何搞好高考英语总复习[J]考试周刊,2010年16期
  ⒐郑慧媛.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教学资源整合[J]海外英语;2010年02期
其他文献
【摘要】早在19世纪,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以下是我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尝试,在此与大家一起探讨。  【关键词】高中物理
【摘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的必要手段,在教研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发现教材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情境内容,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需要,并设法将静态的文字变成活泼的交际活动。我们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师生对话模拟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去尝试、去发现,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关键词】情境英语教学学习兴趣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已经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作为承担培养人类社会未来继承者与建设者重任的教育事业,应该使受教育者的德智体全面都得到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与意义。从70年代开始,一些多媒体教育专家提出了多媒体文化的观念,指出在信息时代,一个现代人不仅需要有读、写、算的能力,还要具有多媒体的常识,并且具有使用多媒体的意识与能力。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发
【摘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体现人道精神,学会"无为而治", 学会"解读"学生,使学生生活在宽容之中,具有开阔的胸襟,充满博爱精神。  【关键词】人文人道无为解读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班主任应努力引导学生并和学生一道创造宽松、平等、民主、和谐、友爱、合作的人际关系,使学生生活在宽容之中,具有开阔的胸襟,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探究过程,尤其是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那么如何把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 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手脑并用,活跃思维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作法。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手脑并用六大解放    让数学课堂生动化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低年
一、引言与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春》是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名篇,是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长期以来深受教师和学生喜爱,是很多教师上公开课的热门选择,很多名家都执教过此文,我想大概是因为这篇文章无论从语言、结构、立意、还是写作技巧,都可大讲特讲,都可开掘出一些亮
好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首要条件,上出高效的课也是每一位老师的追求.本文就苏科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4.1从问题到方程”的一节师徒同研的公开课,从教学设计角度谈谈对高效课堂的一点思考.  一、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师:现有一架天平和10g、20g、50g的砝码各3个,可以称出80g的食盐吗? (出示实物)  生1:天平的一边放10g、20g、50g的砝码各一个,另一边放食盐.  生2:天平的一边
【摘要】有效的小学英语教学理念需要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得以实施。本文结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例,着重探讨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的活动技能操练策略,谈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活动操练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活动活动操练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的理念,该理念所倡导的任务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堂内进行大量的目的明确、操作
【摘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走入了小学的基础教育,它强调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积极有趣的课堂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体验课堂上的学习乐趣,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本文将着重介绍本人对"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理解,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对其的应用。  【关键词】以生为本课堂教学小学语文  2013年3月1日---4日,我有幸赴广州参加了由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教授
【案例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要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并且自然融入课文中。《四个太阳》这篇课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