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教学的一个根本目标,因此大力提倡在各科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要有效的落实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就必须积极主动的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本文主要阐述在初中物理教学总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传统的应试教育侧重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上,而新课程侧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教学的一个根本目标,因此大力提倡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教学。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呢?
一、转变教学理念
1、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生学习优劣常常以考试分数来论定,造成了高分低能的现象。事实上,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的,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否记得物理概念并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看学生能否运用物理知识、原理去解决实践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是否有新的发现、有所创新。也就是说,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并不是追求掌握知识的结果,而是追求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掌握知识,同时有得到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发展。
2、重视个性的发展。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老师在备课中预设了教学结果,总是欧诺个同样的规格让每个学生一样的发展,个班的备课是同样的模式,上课是同样的教学方法,考试是同一的试卷,评价是同一的分数标准,学校就像一个“加工厂”,按照同一的质量标准去加工“学生”。这种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生的个性实际,而且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个性,导致了很多教学矛盾的产生。探究式教学要求老师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引导他们在探究活动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对于某些比较特殊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照与鼓励,努力使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承担一定的任务,并指导或帮助他们完成好任务。
探究式教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掌握收集信息、处理各种信息、分析问题、与他人交流合作、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优良的学习品质以及终身再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与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3、重视知识的应用。探究式学习并不重视学生识记了多少物理知识,而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应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探究式教学与启发教学、发现型学习有所不同。启发式教学与发现型学习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发现,而探究式教学具有发现、探究两个特点,它带有更大的综合性,它侧重于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才能解决问题。它与一般性的掌握知识的教学方式相比较,更能让学生接近现实生活与社会实践,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比如,在学习物态变化知识后,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冰棍周围与开水的上方都会冒“白气”?家里的彩色电视剧,为什么能产生各种颜色来?学习了浮力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下轮船上“吃水线”,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地上看一下吊车等等的设备。这些例子很多很多,让学生处处留意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并努力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把物理与生活真正的联系起来才能学习好物理。
二、重视实验探究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物理教学中无论怎么重视实验多不为过。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习惯于向学生灌输知识,希望他们能在考试中取胜,至于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并不重视,部分老师喜欢在黑板上讲解实验,然后让学生记忆实验要领,目的就是为了考试。新课改特出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在科学探究中逐步形成,只凭老师的讲解是无法得到的。比如,学生在探索密度概念时,需要通过天平等实验工具,多次测出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然后分析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假如学生没有严谨的科学作风,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不能认真的测量,他们就无法分析出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得不到正确的结论。老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要加强督促与指导,绝对杜绝个别学生抄袭他人数据、或者臆造实验数据的现象,否则,就无法培养好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常常有不一样的体会,出现不同的看法,这种感受、体验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体验,都能使学生重要的感受。成功了,会使学生感受到付出有回报的喜悦;失败了,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并不那么容易,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应该属于坚忍不拔、勇于攀登的人!
三、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但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采用针对的方法。有的问题需要实验去探究,有的问题需要学生去社会上进行调查探究,有的问题需要学生在家庭里探究、有的问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者因特进行探究,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灵活利用多种手段,锻炼学生探究的能力,使探究式教学开展的丰富多彩,结出丰硕的成果。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告诉学生如何使用网络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也可以告诉学生将探究的结论对照因特网上的信息,甚至能用网络上的某种运算软件来处理自己的实验数据。
总之,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探究,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自己探究的能力,才能更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中,要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多样化的进行探究式教学,这样是新课程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廖伯琴.初中物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丰义中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传统的应试教育侧重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上,而新课程侧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教学的一个根本目标,因此大力提倡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教学。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呢?
一、转变教学理念
1、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生学习优劣常常以考试分数来论定,造成了高分低能的现象。事实上,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的,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否记得物理概念并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看学生能否运用物理知识、原理去解决实践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是否有新的发现、有所创新。也就是说,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并不是追求掌握知识的结果,而是追求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掌握知识,同时有得到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发展。
2、重视个性的发展。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老师在备课中预设了教学结果,总是欧诺个同样的规格让每个学生一样的发展,个班的备课是同样的模式,上课是同样的教学方法,考试是同一的试卷,评价是同一的分数标准,学校就像一个“加工厂”,按照同一的质量标准去加工“学生”。这种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生的个性实际,而且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个性,导致了很多教学矛盾的产生。探究式教学要求老师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引导他们在探究活动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对于某些比较特殊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照与鼓励,努力使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承担一定的任务,并指导或帮助他们完成好任务。
探究式教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掌握收集信息、处理各种信息、分析问题、与他人交流合作、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优良的学习品质以及终身再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与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3、重视知识的应用。探究式学习并不重视学生识记了多少物理知识,而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应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探究式教学与启发教学、发现型学习有所不同。启发式教学与发现型学习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发现,而探究式教学具有发现、探究两个特点,它带有更大的综合性,它侧重于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才能解决问题。它与一般性的掌握知识的教学方式相比较,更能让学生接近现实生活与社会实践,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比如,在学习物态变化知识后,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冰棍周围与开水的上方都会冒“白气”?家里的彩色电视剧,为什么能产生各种颜色来?学习了浮力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下轮船上“吃水线”,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地上看一下吊车等等的设备。这些例子很多很多,让学生处处留意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并努力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把物理与生活真正的联系起来才能学习好物理。
二、重视实验探究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物理教学中无论怎么重视实验多不为过。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习惯于向学生灌输知识,希望他们能在考试中取胜,至于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并不重视,部分老师喜欢在黑板上讲解实验,然后让学生记忆实验要领,目的就是为了考试。新课改特出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在科学探究中逐步形成,只凭老师的讲解是无法得到的。比如,学生在探索密度概念时,需要通过天平等实验工具,多次测出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然后分析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假如学生没有严谨的科学作风,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不能认真的测量,他们就无法分析出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得不到正确的结论。老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要加强督促与指导,绝对杜绝个别学生抄袭他人数据、或者臆造实验数据的现象,否则,就无法培养好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常常有不一样的体会,出现不同的看法,这种感受、体验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体验,都能使学生重要的感受。成功了,会使学生感受到付出有回报的喜悦;失败了,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并不那么容易,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应该属于坚忍不拔、勇于攀登的人!
三、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但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采用针对的方法。有的问题需要实验去探究,有的问题需要学生去社会上进行调查探究,有的问题需要学生在家庭里探究、有的问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者因特进行探究,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灵活利用多种手段,锻炼学生探究的能力,使探究式教学开展的丰富多彩,结出丰硕的成果。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告诉学生如何使用网络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也可以告诉学生将探究的结论对照因特网上的信息,甚至能用网络上的某种运算软件来处理自己的实验数据。
总之,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探究,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自己探究的能力,才能更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中,要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多样化的进行探究式教学,这样是新课程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廖伯琴.初中物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丰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