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家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nimale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家的个性创造能力,无论在传统艺术领域或现代艺术范畴,都值得广泛深入的去探讨。本文分析了艺术家对生活的敏感体验;对传统的继承;对绘画语言的创新是形成艺术家个性创造的重要因素,且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个性创造 敏感体验 艺术家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在一件艺术品中,我们诚望看到某种个人因素——期望艺术家具有一颗伟大的心灵,要不最起码具有一种非凡的感觉。我们还期望他能呈现给我们某些新颖的东西——一种独特的,个人的世界观。”
  虽然这是普通观众对艺术家艺术的渴望,但也不能否认这不是艺术家自身所追求的。英国艺术史家里德说过:一件艺术品完全可以被界定为一种饱含艺术家个人感觉因素的图案。我理解这种个人感觉因素也就是艺术家的个性创造。个人感觉因素越强,它的个性创造也就越强。
  
  一 个性创造与生活敏感体验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经历,有对生活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而只有艺术家把其体验通过各种特殊的方式创造出来。个性创造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敏感体验在作品中的反映,这种敏感有视觉上的对客观事物的敏感;身体上痛苦的经历和心灵上愉悦的情感的表达。这些因素为艺术家形成个性风格创造了条件。
  康定斯基曾把美术家厘定为一种具有“秘密的视觉能力的人。”这种秘密是和美术家的视觉能力相伴相随的体验状态。拉斐尔说:为了创造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我不得不观察许多美丽的妇女,同时我不得不求助于我头脑中已经形成的和我正在搜寻的理想美的形象。美术家总是需要一种视觉体验后才能与他的想象相结合去描绘他认为是完美的理想。
  有人说从身心痛苦的侧面可以使人窥见艺术家的内心。我认为这种丰富的生活体验对艺术家的创作风格也会产生影响,即使不是直接的也是间接的影响。中国画家徐渭、朱耷,西方画家凡高、蒙克等,他们的作品中无不流露着一种怪异狂狷的人格精神,而我们不能说他们的个性风格与其痛苦的身心经历无关。
  当我们站在画家徐渭的画作前,人们不仅惊叹于他那纵情挥洒的狂草般的笔法和酣畅淋漓的泼墨,更被这些纯熟的水墨技巧营构的形象所表达的画家独特人格深深征服。他作品中弥漫着一股自由不羁、狂傲不驯的豪情,宣泄着画家内心深刻的孤独和悲哀,以及对现实社会强烈的愤慨和不平。
  徐渭从小没有父亲,十四岁母亲又去世,童年的痛苦情绪体验,使他心里充满焦虑和恐惧。这种心理郁结,后来通过其艺术创作得以升华,形成了其绘画作品悲哀痛苦的情绪基调。从他从童年时创伤起步接着又是接二连三的挫折打击。科举落榜,官场失意,又因疑妻而杀妻,入狱七年,甚至患有精神病经常自惨身体……他的一生都在痛苦中挣扎,痛苦是他个性创作的源泉。人生的苦难无情的扼杀了他的梦想却成就了他的文学和艺术创作,这是他不幸中的有幸。他的作品没有前辈文人画作品的那种神闲意趣、淡泊中和之气,它抒写的只是画家的痛苦和悲愤,而这种人格的抒写,在当时无疑是前无古人的。
  身心遭到极大痛苦的艺术家,常常把某种现实物象转化成他内心痛苦的行而上的象征,它们的意义超出了图像本身。从这一角度讲,痛苦的经历能激发起艺术家的个性创造。
  
  二 个性创造与传统法则
  
  安格尔认为:那种不研究古希腊罗马艺术也能搞创作的想法,不是出于狂妄,一定是由于懒惰。漠视古代传统,眼里只有他自己的艺术,充其量也不过是懒汉的艺术。艺术家在创造过程中一定会遵循一些已经提供的标准的。事实上,对一门学科精通程度越大,才能有更大的创造力。在继承的同时,超越前人才能形成自己的个性风格。
  如印象派画家,步德拉克洛瓦后尘的爱德华·马奈。马奈的名字经常同历史上一场最彻底的革命联系在一起。这不仅是一场绘画艺术革命,而且还是一场波及所有人类活动的革命。其可贵之处在于他们没有舍弃传统,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提高和发展。把绘画从僵化单调中解放出来。使之更加自由,更加丰富,更能表达客观的美和心灵感受。
  虽然今天有各种现代派艺术相互并存,古典主义传统虽不再是艺术的唯一核心,但仍然在发挥着作用,这些传统的法则和常规以公开和隐含的形式依然存在着。而无数具有个性风貌的作品无不是在深厚的传统基础上而超越前人的。这些传统的法则显然体现了人类各种不变的愿望和表达这种愿望的倾向。可以肯定的是古典主义或传统的道路是艺术创造的一个根基,只有知道并掌握前人的,才能有资格反叛,才能创造出富有个性的艺术。
  
  三 个性创造与绘画语言
  
  具有独特创造力的作品是艺术家通过其独特的绘画语言传达出来的。这种语言必是有别于他人的。使我们一眼就识别出是那位画家的作品。这种艺术语言必是艺术家自己的内在意识的反映,并逐渐大胆地开拓新的审美领域更新艺术观念,同时这种绘画语言的形态是独立存在和发展的,它是通过自身的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组织可视的形象语汇,构成画面的完整性,最终创造出完整的适宜的艺术作品。为使各种形象语汇之间达到和谐,就得构成一种既定的语言规范模式。评价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既要看可视语汇能否有规则的构成一种有秩序的美,还要强调语言形态能否准确地反映出作品的思想内涵,也既是语言形式与艺术观念是否和谐统一。
  艺术家的创造力,取决于独特的艺术语言,他的这种语言越丰富,就意味着他对艺术世界的奥妙了解得越多,作品越具有创造力。我们应把对艺术的追求看作是一个无终止的过程,否则当人们揭开了他的面纱之时,也就是人们对艺术失去兴趣的时候。艺术也就会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所以只有不断的赋予艺术以新的生命,用不断创新的绘画语言去探索试验它,这样才会使艺术充满活力。
  从整体来看,艺术家的个性创造能力,无论在传统艺术领域或现代艺术范畴,都值得广泛深入去探讨。这种个性创造无论是基于传统或是艺术家的生活体验,或在艺术语言中体现,作为艺术家创造的作品,既体现出艺术家的才华和审美观念,也表达了艺术家独特的感觉与处理。艺术家只有弘扬自己的艺术个性,不懈的探索和创造,才能维持其艺术的常青。
  
  参考文献:
  [1] [英] H·里德:《艺术的真谛》,辽宁美术出版,1987年。
  [2] 丁宁:《美术心理学》,黑龙江美术出版,1994年。
  [3] [法]安格尔,朱伯雄译:《安格尔论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作者简介:马新月,女,1978—,吉林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工作单位:北华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