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季遣使之争与驻外使馆的建立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anh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朝前期处理中外关系,以传统的“朝贡体系”为框架。在中央政府体制中,没有专掌外交的机构。外来使节被视为“贡使”,由礼部或理藩院接待。为“册封藩属”而派出的使节,也是事毕即返。康熙、雍正年间,遣使俄罗斯敦好睦谊,亦属临时性质,尚无派遣使节常驻外国之惯例。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叩开中国大门,随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和中外交涉事务的日益繁重,在外人的敦促和自身对国际形势体认的基础上,清政府逐步转变心态与观念,建立了驻外使馆制度,渐由“天朝上国”融人多元的国际政治社会。
其他文献
北宋历史上的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20多年的频繁战争,带来了近110多年的和平相处,在宋辽历史上的地位之重要自不待言.因此,宋史研究者们对'澶渊之盟'及其相关人物
主要研究了即食白银豆复合糊的制作工艺,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配方为:白银豆超微粉55%,膨化大米粉20%,大豆粉11ok,白糖粉10%,葡萄糖5%,植脂末4%。
用DSC和TG分析了大豆蛋白在氮气、氧气和模拟空气条件下的热性能。用PT-IR测定了未加热处理的大豆蛋白和在氮气和氧气条件下加热的大豆蛋白的官能团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三种
建立了粮食中苯并芘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采用C18(5μm,4.6mm×250mm i.d)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95∶5),流速1.0mL/min,激发波长365nm,发射波长410nm,柱温35
随着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和科研任务越来越多元化,过去的预算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需要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有一套完整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