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早期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及其后果进行了分析。其现代性维度对于我们审视当代世界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当代中国的发展都有很大启示和价值。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资本主义; 现代性; 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 A122/48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07-0015-02
160年前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深刻地影响了近现代世界和中国的历史进程。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留下的数量庞大的作品中,对中国持续产生最大影响力的,就是这部篇幅短小的巨著。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库存中,至今仍在给我们提供智慧的,也首推《宣言》。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论述中,《宣言》已经成为一种马克思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的话语表达形式,正如江泽民所说,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一定要看到《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生的重大变化……。(《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339页)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对于《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提供的启示,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解读,例如毛泽东从《宣言》中读出了阶级斗争的精神;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宣言也突出强调了《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邓小平则从《宣言》中看出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并且从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中看到向资产阶级学习发展生产力的手段的必要性。
《宣言》的当代价值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探讨《宣言》的当代价值,当然不能离开马克思恩格斯写作《宣言》时的具体历史情境,冈内尔认为原著阐释者的任务首先是要确定“它的作者在他的时代为他的读者写作的时候实际上想表达些什么”,“搞清楚作者本人复杂的意愿。”(冈内尔:《政治理论:传统与阐释》,王小山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01页)同时,正如俄国作家赫尔岑说过的那句名言:我们每次都把新走过的道路的全部经验补充到对过去历史的理解之中。把《宣言》发表160年来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补充到对这部历史经典的理解之中,我们总会不断获得新的启示。
《宣言》以尚处于资本主义工业化早期阶段的欧洲为写作的社会舞台。早期的资本主义既展现了令人惊叹的创造力,又已经相当程度地暴露了它令人恐惧的破坏力。《宣言》正是表达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这种独特体验,《宣言》凸显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矛盾本性。
《宣言》以一种甚至连资产阶级自己都没有的热情,不吝篇幅赞扬了资产阶级取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成就:“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第一个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74,275,277页)资产阶级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巨大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创立了现代的工业和交通体系,推进了城市化和先进文明的传播,打破了延缓或妨碍发展的经济和政治障碍,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新的发展机制,等等。这些赞誉之词,使得资产阶级自己对自身的辩护都显得苍白无力。
但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体验是一种资产阶级及其辩护士所不愿清醒面对的“辩证”体验:资本主义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却使得人除了“冷酷无情”、“赤裸裸”和“利己主义打算”之外一无所有;资本主义席卷了全球,建构了世界市场,却将“没有良心”的贸易竞争带到了各个角落;资本主义给予每个人以最大的能动性,可也把他们变成受抑于市场和资本冲动的畸形主体;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1856年马克思在伦敦举行的《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讲中,再次表达了他对充满了矛盾的现代生活的基本体验:“这里有一件可以作为我们19世纪特征的伟大事实,一件任何政党都不敢否认的事实。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退的征兆,这种衰退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机器创造了神奇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疲劳,不断涌现的财富源泉却不可思议地变成贫困的根源,技术不断进步却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人类愈益控制自然反而使个人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774—775页)总之,资本主义现代性显示的是现代社会的物化或异化对前现代的毁灭,也必将导致资本主义自身的毁灭,而被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每一文本都有其特殊的现实针对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分析的是早期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及其后果,但《宣言》的现代性维度对于我们审视当代世界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当代中国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启示和价值。美国学者马泰·卡林内斯库把现代性(他称之为“资产阶级文明的现代性”)定义为一种对历史发展进步的信仰,其理想包括了理性、实用、科学、进步等观念;同时,他认为还有一种现代性,是对上一种现代性的反动,表现为工业文明的危机和人类对它的反抗。(参见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顾爱彬、李瑞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马歇尔·伯曼以《宣言》中的一句话“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为题的著作,则把现代性的核心思想表述为“以浮士德精神为象征的发展的观念”。(参见马歇尔·伯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现代性体验》,徐大建、张辑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马克思在160年前体验的现代性及其后果,在当今世界不仅没有被消解,而且暴露得更加充分。现代性既带来了人类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又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灾难;既带来了理性秩序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带来了功利主义的膨胀和唯GDP的发展观;既带来了货币与法律程序上的人人平等,又带来了两极分化;既带来了人类主义的觉醒,又带来了民族矛盾与冲突,等等。由此而引发的环境危机、资源危机、人口危机、贫富鸿沟、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等,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等著作中所憧憬的共产主义愿景就是要克服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矛盾和冲突,在解放和全面发展人自身的同时又能充分释放现代生产力。对于处于现代化(同时也是建构现代性)阶段的中国来说,工业文明的隐患、技术理性的统治以及功利主义的膨胀已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而日益凸现。要协调现代性生成过程中的内在矛盾,避免“现代性悖论”在中国演绎,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人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以创造出有别于西方现代性的、更加合理的新型的“中国现代性”。这是把我们今天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经验补充到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之中,可以得出的一个重要启示。
(本文作者: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于朝霞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资本主义; 现代性; 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 A122/48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07-0015-02
160年前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深刻地影响了近现代世界和中国的历史进程。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留下的数量庞大的作品中,对中国持续产生最大影响力的,就是这部篇幅短小的巨著。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库存中,至今仍在给我们提供智慧的,也首推《宣言》。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论述中,《宣言》已经成为一种马克思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的话语表达形式,正如江泽民所说,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一定要看到《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生的重大变化……。(《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339页)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对于《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提供的启示,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解读,例如毛泽东从《宣言》中读出了阶级斗争的精神;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宣言也突出强调了《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邓小平则从《宣言》中看出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并且从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中看到向资产阶级学习发展生产力的手段的必要性。
《宣言》的当代价值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探讨《宣言》的当代价值,当然不能离开马克思恩格斯写作《宣言》时的具体历史情境,冈内尔认为原著阐释者的任务首先是要确定“它的作者在他的时代为他的读者写作的时候实际上想表达些什么”,“搞清楚作者本人复杂的意愿。”(冈内尔:《政治理论:传统与阐释》,王小山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01页)同时,正如俄国作家赫尔岑说过的那句名言:我们每次都把新走过的道路的全部经验补充到对过去历史的理解之中。把《宣言》发表160年来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补充到对这部历史经典的理解之中,我们总会不断获得新的启示。
《宣言》以尚处于资本主义工业化早期阶段的欧洲为写作的社会舞台。早期的资本主义既展现了令人惊叹的创造力,又已经相当程度地暴露了它令人恐惧的破坏力。《宣言》正是表达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这种独特体验,《宣言》凸显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矛盾本性。
《宣言》以一种甚至连资产阶级自己都没有的热情,不吝篇幅赞扬了资产阶级取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成就:“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第一个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74,275,277页)资产阶级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巨大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创立了现代的工业和交通体系,推进了城市化和先进文明的传播,打破了延缓或妨碍发展的经济和政治障碍,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新的发展机制,等等。这些赞誉之词,使得资产阶级自己对自身的辩护都显得苍白无力。
但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体验是一种资产阶级及其辩护士所不愿清醒面对的“辩证”体验:资本主义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却使得人除了“冷酷无情”、“赤裸裸”和“利己主义打算”之外一无所有;资本主义席卷了全球,建构了世界市场,却将“没有良心”的贸易竞争带到了各个角落;资本主义给予每个人以最大的能动性,可也把他们变成受抑于市场和资本冲动的畸形主体;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1856年马克思在伦敦举行的《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讲中,再次表达了他对充满了矛盾的现代生活的基本体验:“这里有一件可以作为我们19世纪特征的伟大事实,一件任何政党都不敢否认的事实。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退的征兆,这种衰退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机器创造了神奇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疲劳,不断涌现的财富源泉却不可思议地变成贫困的根源,技术不断进步却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人类愈益控制自然反而使个人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774—775页)总之,资本主义现代性显示的是现代社会的物化或异化对前现代的毁灭,也必将导致资本主义自身的毁灭,而被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每一文本都有其特殊的现实针对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分析的是早期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及其后果,但《宣言》的现代性维度对于我们审视当代世界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当代中国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启示和价值。美国学者马泰·卡林内斯库把现代性(他称之为“资产阶级文明的现代性”)定义为一种对历史发展进步的信仰,其理想包括了理性、实用、科学、进步等观念;同时,他认为还有一种现代性,是对上一种现代性的反动,表现为工业文明的危机和人类对它的反抗。(参见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顾爱彬、李瑞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马歇尔·伯曼以《宣言》中的一句话“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为题的著作,则把现代性的核心思想表述为“以浮士德精神为象征的发展的观念”。(参见马歇尔·伯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现代性体验》,徐大建、张辑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马克思在160年前体验的现代性及其后果,在当今世界不仅没有被消解,而且暴露得更加充分。现代性既带来了人类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又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灾难;既带来了理性秩序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带来了功利主义的膨胀和唯GDP的发展观;既带来了货币与法律程序上的人人平等,又带来了两极分化;既带来了人类主义的觉醒,又带来了民族矛盾与冲突,等等。由此而引发的环境危机、资源危机、人口危机、贫富鸿沟、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等,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等著作中所憧憬的共产主义愿景就是要克服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矛盾和冲突,在解放和全面发展人自身的同时又能充分释放现代生产力。对于处于现代化(同时也是建构现代性)阶段的中国来说,工业文明的隐患、技术理性的统治以及功利主义的膨胀已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而日益凸现。要协调现代性生成过程中的内在矛盾,避免“现代性悖论”在中国演绎,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人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以创造出有别于西方现代性的、更加合理的新型的“中国现代性”。这是把我们今天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经验补充到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之中,可以得出的一个重要启示。
(本文作者: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于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