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成熟度红毛丹果实果肉品质特性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来源 :现代食品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海南“保研-7号”红毛丹果实为实验原料,在其成熟度分别为三、五、七和十成熟(或称为成熟度30%、50%、70%和100%)时采摘;测定了上述红毛丹果实果肉品质及抗氧化活性指标,包括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还原糖、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及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等酶活性,以评估成熟度对红毛丹果实果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七成熟时,TSS含量17.01%、AsA含量
其他文献
探讨槲皮素干预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结肠组织炎症的改善作用及机制。将3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低脂对照组(low-fat diet,LF)、高脂喂养组(high-fat diet,HF)、高脂喂养+槲皮素干预组(50 mg/kg·BW,HF+Q)。槲皮素干预的给药方式为灌胃给予,每天灌胃1次,持续20周。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肠组织形态结构,ELISA试剂盒检测肠内容物中脂多糖(LPS)含量,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结肠中细胞因子[白介素-1β
该实验在已经分离鉴定出牛乳源促睡眠肽的基础上,研究了酸枣仁、百合、睡眠肽3种物质复配制成的复合物对DL-4-氯苯基丙氨酸(PCPA)致失眠大鼠的睡眠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构建PCPA致大鼠失眠模型,通过旷场试验(OFT)探究大鼠的行为学变化,探究复合物对失眠大鼠的促睡眠效果。通过检测大鼠脑部的神经递质及代谢产物研究复合物的作用途径,探究复合物的促睡眠机理。结果显示,复合物组大鼠在中央停留次数、中央区停留时间、运动总路程分别为11.00次、15.01 s和3309.71 cm,与失眠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
为提高滇红茶品质,本试验设置不同的烘焙温度和时间对成品滇红茶进行处理,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DE-GC/MS)法检测滇红茶香气成分,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部分功能成分,研究不同烘焙条件下滇红茶主要香气成分和功能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滇红茶经过烘焙处理,共检测出65种挥发性物质。苯甲醇、香叶醇等主要香气成分在70℃、90℃烘焙1~4 h时含量明显增加。吲哚和吡啶物质在110℃烘焙4 h下含量达到最高,吡嗪物质在130℃烘焙条件下,随烘焙时间延长含量迅速增高;茶多酚(TP)含量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要加强实际工程项目方面的训练,案例教学是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模式和方法。案例库设计应体现实际工程项目的全方位、流程化、现场意识和造物属性。以大数据分析方向为例,介绍了案例库建设的目标、设计思路、内容框架和实施效果,从真实应用出发,找出共性,进行流程分解,设计一系列小型案例。教学时将小型案例“搭积木”式地构建成大型案例,有助于学生渐进式地构建和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