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英语课堂提问更有效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th_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把握提问“三度”,提高课堂效能
  (一)分清主次,把握限度。一堂课的问题的数量,是应该在充分地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以及教师所设计的各教学环节中的时间分配的前提下所确定的。要做到每个环节的提问都能在固定的时间内达到与预期设定的目标相吻合,即达到最佳的量,是有效课堂的追求。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主次策略,灵活运用,提高提问的效率。所谓“主”,就是根据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若干个能够覆盖教材内容的主要问题。所谓“次”,就是在每个主要问题下面,根据问题本身所具有的深度与难度,以及学生的智力水平实际,附带设计若干个辅助性问题。
  以人教版《英语》(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上册Unit 6为例,课文第一部分可以设置主问题: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下设次问题:Who are they? What is your father’s/mother’s/uncle’s job? How you’re your father/mother/sister/ brother/uncle look like?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和教学进度,适当增减,灵活运用,从而达到适量的提问的目的。
  (二)垫拆台阶,把握程度。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师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垫台阶”和“拆台阶”的技巧来控制课堂提问。
  “垫台阶”就是提出的问题的难度过大,坡度太陡,学生没法回答或回答得不完整时,教师就及时地“垫台阶”,临时提供一些过渡的问题,或增加一些可参考的条件,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努力,從垫高的台阶登上去,达到目的地。还是以四年级上册Unit 6 为例:当问到What is your father’s job? 如果学生不会答老师就可以垫台阶:Is he a teacher/worker?当学生回答 Yes, he is. He is a teacher.时,就能明白What is your father’s job?应该如何回答了。
  “拆台阶”就是当提出的问题过于浅显,坡度太小,学生不用费太大的劲就能解决时,教师就应该及时地“拆台阶”。将一些条件或引导部分删掉,适当地加大问题的难度和坡度,从而达到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以人教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3 My weekend plan为例。当学生能回答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in school/the park/the street/the farm?等时,我们就可以把地点限制词去掉,改成半开放题。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如果学生已经掌握,就可以增加时间、地点、事情的开放性的问题。如课题:What is your weekend plan?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等,让学生在开放的问题中,发挥想象,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围绕核心,选择角度。所谓的角度是指提问的目标和方向。有效的提问,应该有清晰的目标和明確的方向,离开了目标或背离的方向,课堂提问将毫无意义。我认为,英语课堂提问的目标方向应该注重在“指导学习”、“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四个方面,并将其有机地结合,达到优化课堂提问的目的。
  二、聚焦主动提问,培养创新思维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敢问。学生问题意识的唤起,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在我们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通常学生只是被动地等待教师的提问,并且,就算是心中有疑问,也不敢在课堂上提。主要是怕问不对题,怕老师责骂,同学耻笑等等。造成在班里面,敢主动提问的学生寥寥无几。这种场效应常常会对全班的学生造成影响,从而造成没人敢问的局面。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想问。在具体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是真实而鲜活的问题,它会产生真实交流的话题。如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人教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5 What does he do?为例,在学习课文前,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然后老师说:Look at the picture,Do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在进入学习Let’s talk 环节前,又出示本环节主题图与第一幅主题图,然后问:Are they the same?Who is he?What does he do? 通过两幅主题图的差异之处形成悬念,让学生产生疑问,而有提问的愿望。
  (三)传授方法,让学生会问。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提问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言传身教”。指导学生不仅要敢于提问,更要善于提问,将问题提到点子上,以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提问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它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启迪学生的思维,只要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做到提问有度,鼓励质疑,那么,我们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大增强,我们的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全面的发展。
  责任编辑 韦英哲
其他文献
写话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  一、精心选图  精心选图是指导写话的基础。我们选取了以下贴近学生生活、色彩明艳的课内外图片:二上园地四插图《猴山》,二下P2《找春天》、P100页《我为你骄傲》、P105页《三个儿子》、P114页《语文园地六》、P128页《丑小鸭》;《课间十分钟》、《值日》、《咋俩一起坐》、绘本《城里最漂亮的巨人》等课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的差异,数学课堂难免存在一些偏颇、缺陷。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的说讲、简单的重复和机械的催问,那么课堂教学活动会缺少深度和活力。因此我们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结合课堂实际,捕捉精彩的瞬间,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和巧妙的点拨,让课堂上的巧引妙领来促发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活动充满生机、变得精彩。  布鲁纳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
所谓学习心理障碍,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由异常心理引起的不利于学习的心理现象,如注意力涣散、理解力欠缺、思维迟钝、想象力贫乏等(因身心发育不健全或精神疾病所引起的心理现象不在此列)。而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习惯,主动学习数学产生好奇与兴趣的一种状态,主要是指数学学习时的情绪、情感、动机、兴趣、信心、意志力和责任感等方面
概念是知识的基础,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使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任何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入,总有它现实或数学理论发展的需要.笔者通过研究2014年广东省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比赛教学案例,发现概念导入环节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  一、导入耗时,游离课堂主题  教师对概念课导入的设计应紧紧抓住知识背景隐含的概念思维方法,尽量淡化情境的外在形式,避免因“枝繁叶茂”而导致学生未能快速发现数学概念
一、关注情感,营造吸引的课堂气氛  教学的过程犹如人吃食物的过程,不能一下子把大块的食物硬吞下去,将“美食”在这40分钟里慢慢咀嚼,那这道菜就是我们教师的教学内容。  我会将教学内容比喻成食物素材,可以只要它的精髓;教学方法就是它的调味材料,可以种类多一点,也可以根据需要多放或少放;整个教学过程则是它的火候,刚开始可以用猛火,后面可以用文火,煮好前可再大火点,完全由你来掌控。  每一节数学课都有它
一、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多角度评价学生  诊断性评价用于判断评价对象现在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形成性评价用于跟踪评价对象的学习过程,总结性评价用于评估评价对象的学习效果。三种评价结合起来,从评价对象的起始状态、过程状态、终止状态进行评估,使教育评价具有动态的特点,符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教师利用评价结果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地分析,对学生情况做到了如指掌,这样有利于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