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旨在改善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调整教学机制,使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变为多边活动,增加课堂教学交流的开放程度,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学模式 开放式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旨在改善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变为多边活动,增加课堂教学交流的开放程度,有效获取知识或科学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整个过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平和而开放,没有结论、只有争论。其主旨是培养学生通过自学和主动思考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的激发,独立思维习惯、学习的参与意识、创新精神得到更多的训练和培养,能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
一、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第一,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性的发展。传统教学中一切由教师安排好,注重教学结果,轻视学习过程,学生一般缺少参与,被动接受;教师一般不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满言堂”把原理、概念都当作定论灌输给学生。而开放式教学可以营造给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探索、自己辨析、自己思考的学习氛围,以改以往的被动状态,提升培养了能力和方法,为其终身学习奠基了坚实的基础。新课标思想政治课与开放式教学模式有机融合,通过设置很多活动性栏目,为开放式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第二,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传统课堂教学中,侧重应试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重点、难点上挖得过深,忽视了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学习技能。在课堂上,倡导同桌内交流重点、质疑解疑,我问你答,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过生生合作,很多问题在分组讨论中得以解决、使问题深化,不留死角,同桌间质疑更体现了课堂的合作性,一个同学有难,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点拨、引导。
第三,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课堂的流动性。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是适时变化的,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应成为调整教学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各班成立了学习小组,同学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小组之间展开竞争,让大课堂变为小课堂。教师要适当创设情境,善于捕捉反馈信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意课堂外的流动,让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查阅资料,完成一篇小论文或一个研究性课题,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二、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的对策思考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融入课标理念的政治课堂教学设计,就要以学生为主体,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开放性教学为本位,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那么,如何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呢?
第一,重质疑探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重质疑探究就是把研究性学习方式应用到常规教学中,是要求学生学会思考,从课本中、生活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对未知事物敢于进行判断和探索。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学会提问、尝试换位,发现质疑,在研究中辨析观察,变通思路,独辟蹊径。正是通过学生课前、课后进行的理论、活动与时政这三大质疑探究活动,不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理论知识,而且打破了教材的局限,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与应用,取得可喜的效果。
第二,重实践体验。要使教育改变学生,就必须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构建,实现自我发展。要精心设计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实践活动,并为学生确定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以及为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活动方法和活动条件。学生要以研究者、探索者的姿态,自己去认识未知世界,去发现获取知识;要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体验确定研究方向,选择具有实用性、挑战性的问题,要坚持自己独立的研究个性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第三,重回归生活。重回归生活就是要把政治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把经济学、政治学与哲学的基本观点与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中,融入学生自己的生活与经验中,统整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让学生感受到政治课学习内容的真实性与应用性,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兴趣。
第四,重“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思想政治新课标人教版每个单元的“综合探究”, 让学生尽量去贴近生活、贴近自己、贴近实际的经济,创造平台、设计思路、寻找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随着大课堂观念的形成,充分利用好课本资源、学生资源、挖掘课外资源、地方资源等对思想政治课来说显得非常重要。“课内学习,课外实践”的流动式学习方式和氛围日趋形成,较好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总之,构建开放性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要打破课堂上的40分钟局限,需要高度重视课外功夫,一节政治课能否上好不是偶然的,需要教师重视研究精神,活用教材、高于教材,在课堂内外相结合中坚持理论与活动的优化整合,理论与现实的优化整合,坚持学与考,理论与技巧的优化整合,课程与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给学生体验、反思、思维与激发兴趣的空间。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学模式 开放式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旨在改善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变为多边活动,增加课堂教学交流的开放程度,有效获取知识或科学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整个过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平和而开放,没有结论、只有争论。其主旨是培养学生通过自学和主动思考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的激发,独立思维习惯、学习的参与意识、创新精神得到更多的训练和培养,能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
一、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第一,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性的发展。传统教学中一切由教师安排好,注重教学结果,轻视学习过程,学生一般缺少参与,被动接受;教师一般不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满言堂”把原理、概念都当作定论灌输给学生。而开放式教学可以营造给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探索、自己辨析、自己思考的学习氛围,以改以往的被动状态,提升培养了能力和方法,为其终身学习奠基了坚实的基础。新课标思想政治课与开放式教学模式有机融合,通过设置很多活动性栏目,为开放式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第二,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传统课堂教学中,侧重应试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重点、难点上挖得过深,忽视了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学习技能。在课堂上,倡导同桌内交流重点、质疑解疑,我问你答,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过生生合作,很多问题在分组讨论中得以解决、使问题深化,不留死角,同桌间质疑更体现了课堂的合作性,一个同学有难,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点拨、引导。
第三,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课堂的流动性。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是适时变化的,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应成为调整教学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各班成立了学习小组,同学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小组之间展开竞争,让大课堂变为小课堂。教师要适当创设情境,善于捕捉反馈信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意课堂外的流动,让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查阅资料,完成一篇小论文或一个研究性课题,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二、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的对策思考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融入课标理念的政治课堂教学设计,就要以学生为主体,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开放性教学为本位,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那么,如何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呢?
第一,重质疑探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重质疑探究就是把研究性学习方式应用到常规教学中,是要求学生学会思考,从课本中、生活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对未知事物敢于进行判断和探索。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学会提问、尝试换位,发现质疑,在研究中辨析观察,变通思路,独辟蹊径。正是通过学生课前、课后进行的理论、活动与时政这三大质疑探究活动,不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理论知识,而且打破了教材的局限,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与应用,取得可喜的效果。
第二,重实践体验。要使教育改变学生,就必须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构建,实现自我发展。要精心设计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实践活动,并为学生确定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以及为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活动方法和活动条件。学生要以研究者、探索者的姿态,自己去认识未知世界,去发现获取知识;要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体验确定研究方向,选择具有实用性、挑战性的问题,要坚持自己独立的研究个性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第三,重回归生活。重回归生活就是要把政治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把经济学、政治学与哲学的基本观点与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中,融入学生自己的生活与经验中,统整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让学生感受到政治课学习内容的真实性与应用性,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兴趣。
第四,重“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思想政治新课标人教版每个单元的“综合探究”, 让学生尽量去贴近生活、贴近自己、贴近实际的经济,创造平台、设计思路、寻找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随着大课堂观念的形成,充分利用好课本资源、学生资源、挖掘课外资源、地方资源等对思想政治课来说显得非常重要。“课内学习,课外实践”的流动式学习方式和氛围日趋形成,较好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总之,构建开放性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要打破课堂上的40分钟局限,需要高度重视课外功夫,一节政治课能否上好不是偶然的,需要教师重视研究精神,活用教材、高于教材,在课堂内外相结合中坚持理论与活动的优化整合,理论与现实的优化整合,坚持学与考,理论与技巧的优化整合,课程与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给学生体验、反思、思维与激发兴趣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