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影响了师门组会发言r——基于人文社科博士研究生的质性研究

来源 :高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m0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门组会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载体,然而目前人文社科类博士研究生的组会发言积极性不高,组会的功能未能有效发挥.借鉴计划行为理论,利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发现人文社科博士研究生组会发言意愿受到“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方面的影响,“发言体验”通过影响“态度”进而影响“发言行为”.导师应平衡自由与约束,在准备环节提高契约的效能,在组会现场提供宽松自由的交流氛围,采用差别化策略促进博士生积极发言.博士研究生应平衡兴趣与责任,重视组会的学术浸润和情感联结价值,实现“积极体验—态度—发言”的良性循环.
其他文献
问题世界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决定了单一学科视角的局限和应对困境,且随着社会分工和专业领域的愈加精细化,这种局限和应对困境会愈来愈显著.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机制即是对传统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