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门组会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载体,然而目前人文社科类博士研究生的组会发言积极性不高,组会的功能未能有效发挥.借鉴计划行为理论,利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发现人文社科博士研究生组会发言意愿受到“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方面的影响,“发言体验”通过影响“态度”进而影响“发言行为”.导师应平衡自由与约束,在准备环节提高契约的效能,在组会现场提供宽松自由的交流氛围,采用差别化策略促进博士生积极发言.博士研究生应平衡兴趣与责任,重视组会的学术浸润和情感联结价值,实现“积极体验—态度—发言”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