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调节不同二元胺和二元酸酐的结构和组成,实现了嵌段共聚聚酰亚胺薄膜的可控制备,研究了聚酰亚胺不同的组成结构对其力学性能、热性能和线膨胀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依照刚性组分(如PDA、PMDA)含量的不同,其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呈现规律性变化.热失重分析和热分解动力学研究表明,由于所制备聚合物的分子链具有高度苯基化和高度结构对称性,所得共聚聚酰亚胺薄膜具有优异热稳定性能,900℃时残炭率高达50%以上.而且其尺寸稳定性非常好,线膨胀系数与铜十分接近,在覆铜板和柔性器件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机 构】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调节不同二元胺和二元酸酐的结构和组成,实现了嵌段共聚聚酰亚胺薄膜的可控制备,研究了聚酰亚胺不同的组成结构对其力学性能、热性能和线膨胀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依照刚性组分(如PDA、PMDA)含量的不同,其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呈现规律性变化.热失重分析和热分解动力学研究表明,由于所制备聚合物的分子链具有高度苯基化和高度结构对称性,所得共聚聚酰亚胺薄膜具有优异热稳定性能,900℃时残炭率高达50%以上.而且其尺寸稳定性非常好,线膨胀系数与铜十分接近,在覆铜板和柔性器件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其他文献
为了探讨鄱阳湖入江水道的总磷时空分布规律,区分水文自然节律与采砂影响的主次关系,结合区间纳污情况,对老爷庙、星子及蛤蟆石断面的总磷监测数据进行了时空变化的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入湖水量差异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与纳污能力的变化,鄱阳湖入江水道主要断面的总磷指标存在“丰水期优于枯水期”的周期性波动规律;老爷庙-星子段总磷浓度总体呈现优化趋势;星子-蛤蟆石段则呈劣化趋势;鄱阳湖采砂相关作业对断面水质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其本质是底泥扰动带来的内源性污染迁移,其影响较入湖排污带来的外源性污染要小.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加
自1960年美国杜邦公司改进聚酰亚胺(PI)合成技术生产了膜材并首次应用于工业以来,PI在信息化时代大放异彩,其相关研究得到长足的发展.在气体分离工业及新能源等领域,交联改性是提高PI膜性能的有效方式.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膜用PI交联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热交联、紫外交联和化学交联3种方式,并对未来交联PI膜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聚酰亚胺作为一种特种工程塑料,因其优异的介电性能、力学性能及耐热稳定性而广泛应用在电工绝缘、电子等领域.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和优选单体,可以调控聚酰亚胺的分子链结构,从而获得具有优异热稳定性和介电性能的聚酰亚胺薄膜.本文综述了调控聚酰亚胺介电性能的分子结构设计策略及聚酰亚胺结构对其介电性能的影响机制,并对介电性能调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近年来,柔性电子器件飞速发展,聚酰亚胺(PI)薄膜作为柔性基板材料及介电绝缘材料大规模应用于柔性电子器件和挠性线路板等的制备,但其较高的热膨胀系数降低了它在变温加工过程的尺寸稳定性,故有必要调整其热膨胀系数与构成电子器件的其他材料相匹配.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低膨胀聚酰亚胺薄膜的专利现况、低膨胀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展望了低膨胀PI合成、改性及应用研究的总趋势.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各行各业均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水利行业在此次疫情中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河南省水利工程建设为例,分析新冠疫情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并探讨了本次疫情对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启示,为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应对各类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数字化,促进水利行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电子及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对导热聚酰亚胺薄膜提出了新的应用需求,围绕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的导热性能调控及制备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而关于其导热性能的分析测试方法则缺少系统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针对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的导热分析技术,详细介绍了瞬态法、稳态法和温度波谱分析等代表性方法的基本原理、主要特点及适用范围等,综述了不同分析方法对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在面外及面内方向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的对比测试结果,并对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导热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