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_fl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意识对个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从小学阶段就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研究探讨。笔者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包括情境式教学模式的采用、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交互式合作的方式以及实践活动的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
  一、 合理引入情境式教学模式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合理引入情境教学模式,学生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便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难度就会降低,同时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思维创新、积极参与。此外,在情境创设上教师应注意,所创设的情境应与学生的思维水平相吻合,尽量要接近学生的生活。例如:在进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时,我课前准备了一些圆柱形的物体(玻璃量杯、干电池、易拉罐、化妆品包装等)学生见我提着一堆瓶瓶罐罐走进课堂,好奇心便油然而生。随后我把这些东西分发给学生,要求他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出圆柱的底面周长、底面直径和高,并要求学生想象一下圆柱的曲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的,它与圆柱的哪些因素有关,然后自己总结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操作过程用语言描述一下。这样不仅仅起到了化繁为简的作用,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学习兴趣。
  二、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缺乏自控能力。由于数学的枯燥无味,所以,在数学课上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于是我在教学中一直抓住学生的好动特征,将教学内容转化成带有情节的活动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数字的认识”一课时,我采用找朋友的游戏开展教学。如數字九,我将数字九做在小兔子头饰上,再做一个带九只小兔子的头饰,佩戴这两个头饰的同学就是一对好朋友。为认识数字,我做了喜洋洋、灰太狼、光头强等头饰。在找朋友的过程中学生又复习了数数,他们玩得非常开心,学得也非常认真。再如:学习“位置”时,我不时让学生换座位,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位置以及其他同学的位置,通过练习,学生得知前、后、左、右都是相对的。有些难以表演的情境我采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可以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受到刺激,促进大脑发育,其思维能力也就大大提高,同时学生也会感到快乐,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和一直要求的做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宽,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实践活动课上,我带学生到公园里欣赏美景,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树林里蜿蜒的石子小路上,此时,我灵机一动,便提出了问题:小路弯弯曲曲的我们怎样计算它的长度呢?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有的说可以用卷尺测量,有的说可以步量等等。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其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就宽泛了。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推动性作用。
  四、 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实践课,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知识,有助于学生记忆,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剪刀和对折纸,要每位学生剪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打开铺平,让学生观察、比较,讨论位于折痕两侧的图形彼此有什么关系?学生不仅很快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而且学会了探索数学知识的方法,提高了创新能力。
  小学生天性好动,开展实践课,给学生活动、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出示情境图后提问学生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有的用不同的方法把6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的数出长方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还有的把长方形剪成6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接着教师指导学生用直尺量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再观察,分析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有什么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俗话说:“心灵则手巧。”这句话的确有科学道理。因为在人类大脑皮层的指挥中枢中,指挥手的部分所占的面积很大,所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是在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只有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数一些玩具木棒、数花生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化知识内容。实践活动的方式还包括课下练习内容,安排练习题时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乐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加强对知识的感知和认识,小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不但会加强知识的认识,还会形成自己动手的成就感,也会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教师积极地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投其所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加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以实践活动为抓手发散学生的思维,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其创新意识才能迅速提升。
其他文献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得课堂氛围既轻松又活跃。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益。要加强课前对学习小组的创建培养以及课时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引导。注重对学习小组的创建培养。自主学习基础上的深度合作。交流展示与激励评价相结合。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高效;培养;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极力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小
摘 要:本文主要根据本人平时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分析周围同学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进行研究,针对这些规范性错误进行分类,并分析导致这些结果的多重原因,希望自己在学习数学能力上有所提升,同时也可以给其他高中生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解题;规范性  一、 问题的提出  高中生由于受到不同的生活环境或是基因遗传的影响,接受教育的能力有所差异,对高中数学的理解和解题能力也有很大的区别
摘 要:数学导学案的编写要明白此堂课要達到的目的,编写出易于操作的方法案例,编写的台阶要有助于大胆的猜测,编写的过程要循序渐进,内容不能过偏,要充分考虑到部分学生的接受程度,并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编写精中求精,有助于拓展知识,使强化训练的操作性增强,使学生的解题思路更清晰。在具体编写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对课本内容进行删减、合并、重组、补充说明,不能加重学生负担,要在学习高效率目标的要求写,
摘 要:数学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的知识和技能是一个人学习和生活的必需。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堂学习中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氛围;教学;民主;和谐;营造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中,数学的学习一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的学习甚至有着和母语学习同等重要的地位
法则内容任何工作的困难度与其执行步骤的数目平方成正比。  ——管理学家博恩·崔西  明朝郁履行在《谑浪》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笑话:王安石任宰相期间,曾召集士大夫们大谈兴修水利问题。有个人献计说:“如果把占地方圆八百里的巨野大泽梁山泊开发出来,辟为农田,这将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王安石听了很高兴,低头沉思了一会儿,提出疑问:“把梁山泊的水排放到哪里去呢?”善于言谈的刘贡父一本正经地说:“可以在梁山泊的附
目的研究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45,SNP276)与2型糖尿病及与体重指数、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PCR-RF
摘 要:要激发学生探究世界的欲望,引导学生成为探索者和发现者并且从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认识生活,从而进行相应的数学学习。学习数学离不开较强的交流、合作能力的。要注重对学生表现能力的训练、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表现力优良;训练;培养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一个人的交际能力与表达能力显得尤其重要。更进一步说,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是否具备与人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