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成都市五大主城区老年人消费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以及四川省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通过实证分析了成都市老年人在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用品、交通、通信、文化娱乐、医疗和其他商品及服务的基本消费结构,总结了成都市老年人消费结构的总体特征及五大主城区老年人消费结构特征,分析了成都市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层次。通过对成都市老年人消费结构的研究,得知成都市老年人消费属于小康型,饮食及医疗是老年人消费最集中的两方面,随着老年人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消费也正在向高层次高质量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老年人;消费结构;消费需求层次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7-000-02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大陆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四川省老年人口数量位居第四,成都市老龄化现象愈见显著。人口老龄化的结果将直接导致老龄人口抚养比的不断提高,老龄人口抚养比是老龄化社会中关注的重点。据成都市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成都市的总抚养比为29.93%,而老年抚养比为13.11%,锦江区为11.56%,青羊区为12.02%,金牛区为13.17%,武侯区为12.45%,成华区为13.23%,老年人抚养比均超过少儿抚养比,显示出老劳动力的养老负担较大。人口老龄化的一个直接结果便是导致老龄人口抚养比的不断提高。这也从侧面显示出成都市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群绝对数量大,市场潜力巨大,老年人消费结构对整个居民消费结构会产生重要影响,中国也将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等诸多问题。成都市老年人的消费结构是什么样的?本文试图通过对成都市老年人消费结构的分析,回答上述问题。
一、概念解释、数据来源和样本概况
1.概念解释
消费结构,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对各种消费品和劳务消费的数量比例和相互关系,可用各项消费支出在生活消费中所占比重来表示。它是反映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生活质量变化状况以及内在过程合理化程度的重要标志。[1]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需要层次,即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2]恩格斯对消费资料进行了科学概括,按照满足消费需要的不同层次来分,可以把消费资料划分为生存资料、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3]
2.数据来源
本文应用数据资料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来自成都市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另一部分,是对成都市五大主城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的20个街道办事处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的抽样调查资料。因为本文研究对象为成都市城市老年人,因此调查在五大主城区内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办法展开调查,在5个区中各随机抽取5个街道办,在每个街道办事处随机抽取社区居委会,用系统抽样法在每个居委会提供的老年人口名单中随机抽取50名老年人口,同时随机抽取5-10名老年人口作为替补,以确保有效样本量为50人。
3.样本概况
参与本次调查的成都市老人共1500人,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245份,下表为本次调查的样本概况。其中,男性占43.88%,女性占56.12%。年龄在60-69岁的有547人占43.88%,70-79岁有533人占42.86%,80及以上有165人占13.26%。
二、老年人消费结构
1.老年人的支出概况
标准差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通过计算老年人各项支出的标准差,能够反映出老年人在一项支出之间的差距。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从大到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数,通过计算中位数,能够反映出老年人在某项支出上一半人数高于某值或低于某值,更加直观的了解到老年人在某项支出的支出情况。根据调查数据,从总体来看,被调查成都市老年人口的平均月消费为2197.7元,标准差884.587元,月总支出的中位值为2046元,其中四分之一的老年人口月平均总支出不高于1691元,四分之三老年人口月平均总支出不高于2577.5元。说明了成都市老年人的平均月消费离散程度较大,存在着一定的贫富差距。
其中,食品支出的月均值为934.23元,标准差为494.154元,中位值为850元;医疗支出的月均值为470.45元,标准差为354.8505元,中位值为300元。其他各项支出因占比较低,在此不做详细分析。各项支出的标准差都相对较大,表明了被调查老年人在各项支出上的花费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中食品、医疗支出的离散程度尤其大。而衣着、房屋水电、交通、家庭设备、通信等项目标准差较小,表明老年人在这些项目上的支出离散程度小,支出较为平均。
2.老年人消费结构的总体特征
消费分为年消费和月消费,本文根据调查所得数据,将老年人的饮食、交通、水电煤气等按月计算,而为儿孙购买物品、旅游等,按年询问,然后对消费金额进行按月平均,得到各项目的月平均消费额。
被调查的成都市老年人的月平均消费2231.11元,其中食品支出为969.39元,占总支出的比例为43.45%,即恩格尔系数为0.4345,根据联合国对于恩格尔系数的评判标准,被调查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属于小康水平。另外,医疗保健支出为每月492.86元,占月平均支出的22.09%,是被调查老年人继食品支出外的第二大支出。除此之外,為儿孙购买物品、旅游、人际交往在老年人消费支出中占第三、四、五位,分别为6.18%、5.33%,5.15%。房屋水电的消费支出较低,为每月96.48%,占总支出的4.32%,占比重较低,反应出老年人节俭的习惯。文化娱乐支出与房屋水电支出水平大抵相当,文化娱乐、旅游、人际交往三项支出合计为15.35%,相对较高,表明老年群体与一般居民所共有的成都特色:休闲娱乐,也展现了成都悠闲的城市氛围,详见图1。 成都市被调查老年人在生存资料的消费占总支出的53.33%,发展资料消费占总支出的25.14%,享受资料消费占总支出的21.53%,发展资料消费与享受资料消费一共占总支出的46.67%,将近总支出的一半,这表明了被调查老年人用于自身发展、休闲享受以及其他消费的比重较高,居民消费效用较大。
3.成都市各城区消费结构特征
消费结构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的,消费结构的合理性离不开其经济水平的适应性,进行消费结构的比较,有助于理解消费结构的合理性及特点。[4]因此,通过对各城区在消费结构上的差异的比较,能够了解成都市老年人消费结构的特点。
由图3,成华区的老年人生存型消费在该区总体支出中占比最高为62%,金牛区老年人生存型消费在该区总体支出中占比在五城区中居第二为57%,锦江区、武侯区老年人的生存资料消费占比相同为53%,青羊区老年人的生存资料消费占比为52%。
从发展型消费来看,武侯区老年人在这一项的支出最多占该区老年人总支出的26%,说明该区老年人更愿意将钱用来维持自己的身体健康,金牛区、青羊区、锦江区的老年人发展型消费在各区总支出的比例差不多分别为20%、17%、18%,成华区老年人的发展型消费最少占该区老年人总支出的11%。
从享受型消费来看,成华区、锦江区、青羊区老年人的享受型消费分别为27%,29%、31%,说明这三个区的老年人愿意将钱用在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上,而武侯区和金牛区的享受型消费占该区总支出较低,分别为21%和23%。
总体来说,五大主城区的生存资料消费都在50%以上,发展资料消费跨度较大,享受资料消费都在20%以上,其中只有武侯区老年人的消费层次成标准金字塔状分布,相较其他城区更加关注发展资料消费;青羊区老年人月均收入第三,月均支出最少,更加关注享受资料消费,其消费层次较合理;成华区老年人的月均收入为居第二位,月均消费支出居第四位,在其消费结构中生存型消费资料占到62%,更加注重生存资料消费。
三、总结
1.成都市老年人的消费类型属于小康型。对于饮食的消费虽然仍是主要消费,但所占比重已经在50%以下。成都市老年人的消费结构呈现出饮食、医疗、儿孙花费、旅游、人情往来、文化娱乐、住、行、穿的排列顺序。与成都市居民相比,老年人对于医疗的需求对其他群体更加迫切,因此医疗消费比重大。
2.成都市总体消费层次中,生存资料消费占据总支出的一半,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各占总支出的四分之一。在成都市五大主城区消费层次中,成华区主要以生存型资料消费为主,武侯区的发展型性资料消费占比较大,而青羊区比其他片区更偏重享受型资料消费。
3.通过对成都市老年人消费结构多方面的分析,了解到成都市老年人消费水平虽较高,但其消费结构仍需优化调整。可通过增加老年人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和扩大老年人消费市场来优化老年人的消费结构,缩小生存资料消费比重,增大享受资料消费和发展资料消费比重,缩小物质消费比重,增大精神消费比重,缩小非耐用消费品消费比重,增大耐用品消费和服务消费比重,缩小老年人食物消费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
参考文献:
[1]吕如敏,宫权.赵瑞芳.城市老年人消费结构分析[A].長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4(30).
[2]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70-71.
[3]尹世杰.消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4-113.
关键词:老年人;消费结构;消费需求层次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7-000-02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大陆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四川省老年人口数量位居第四,成都市老龄化现象愈见显著。人口老龄化的结果将直接导致老龄人口抚养比的不断提高,老龄人口抚养比是老龄化社会中关注的重点。据成都市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成都市的总抚养比为29.93%,而老年抚养比为13.11%,锦江区为11.56%,青羊区为12.02%,金牛区为13.17%,武侯区为12.45%,成华区为13.23%,老年人抚养比均超过少儿抚养比,显示出老劳动力的养老负担较大。人口老龄化的一个直接结果便是导致老龄人口抚养比的不断提高。这也从侧面显示出成都市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群绝对数量大,市场潜力巨大,老年人消费结构对整个居民消费结构会产生重要影响,中国也将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等诸多问题。成都市老年人的消费结构是什么样的?本文试图通过对成都市老年人消费结构的分析,回答上述问题。
一、概念解释、数据来源和样本概况
1.概念解释
消费结构,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对各种消费品和劳务消费的数量比例和相互关系,可用各项消费支出在生活消费中所占比重来表示。它是反映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生活质量变化状况以及内在过程合理化程度的重要标志。[1]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需要层次,即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2]恩格斯对消费资料进行了科学概括,按照满足消费需要的不同层次来分,可以把消费资料划分为生存资料、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3]
2.数据来源
本文应用数据资料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来自成都市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另一部分,是对成都市五大主城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的20个街道办事处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的抽样调查资料。因为本文研究对象为成都市城市老年人,因此调查在五大主城区内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办法展开调查,在5个区中各随机抽取5个街道办,在每个街道办事处随机抽取社区居委会,用系统抽样法在每个居委会提供的老年人口名单中随机抽取50名老年人口,同时随机抽取5-10名老年人口作为替补,以确保有效样本量为50人。
3.样本概况
参与本次调查的成都市老人共1500人,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245份,下表为本次调查的样本概况。其中,男性占43.88%,女性占56.12%。年龄在60-69岁的有547人占43.88%,70-79岁有533人占42.86%,80及以上有165人占13.26%。
二、老年人消费结构
1.老年人的支出概况
标准差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通过计算老年人各项支出的标准差,能够反映出老年人在一项支出之间的差距。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从大到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数,通过计算中位数,能够反映出老年人在某项支出上一半人数高于某值或低于某值,更加直观的了解到老年人在某项支出的支出情况。根据调查数据,从总体来看,被调查成都市老年人口的平均月消费为2197.7元,标准差884.587元,月总支出的中位值为2046元,其中四分之一的老年人口月平均总支出不高于1691元,四分之三老年人口月平均总支出不高于2577.5元。说明了成都市老年人的平均月消费离散程度较大,存在着一定的贫富差距。
其中,食品支出的月均值为934.23元,标准差为494.154元,中位值为850元;医疗支出的月均值为470.45元,标准差为354.8505元,中位值为300元。其他各项支出因占比较低,在此不做详细分析。各项支出的标准差都相对较大,表明了被调查老年人在各项支出上的花费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中食品、医疗支出的离散程度尤其大。而衣着、房屋水电、交通、家庭设备、通信等项目标准差较小,表明老年人在这些项目上的支出离散程度小,支出较为平均。
2.老年人消费结构的总体特征
消费分为年消费和月消费,本文根据调查所得数据,将老年人的饮食、交通、水电煤气等按月计算,而为儿孙购买物品、旅游等,按年询问,然后对消费金额进行按月平均,得到各项目的月平均消费额。
被调查的成都市老年人的月平均消费2231.11元,其中食品支出为969.39元,占总支出的比例为43.45%,即恩格尔系数为0.4345,根据联合国对于恩格尔系数的评判标准,被调查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属于小康水平。另外,医疗保健支出为每月492.86元,占月平均支出的22.09%,是被调查老年人继食品支出外的第二大支出。除此之外,為儿孙购买物品、旅游、人际交往在老年人消费支出中占第三、四、五位,分别为6.18%、5.33%,5.15%。房屋水电的消费支出较低,为每月96.48%,占总支出的4.32%,占比重较低,反应出老年人节俭的习惯。文化娱乐支出与房屋水电支出水平大抵相当,文化娱乐、旅游、人际交往三项支出合计为15.35%,相对较高,表明老年群体与一般居民所共有的成都特色:休闲娱乐,也展现了成都悠闲的城市氛围,详见图1。 成都市被调查老年人在生存资料的消费占总支出的53.33%,发展资料消费占总支出的25.14%,享受资料消费占总支出的21.53%,发展资料消费与享受资料消费一共占总支出的46.67%,将近总支出的一半,这表明了被调查老年人用于自身发展、休闲享受以及其他消费的比重较高,居民消费效用较大。
3.成都市各城区消费结构特征
消费结构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的,消费结构的合理性离不开其经济水平的适应性,进行消费结构的比较,有助于理解消费结构的合理性及特点。[4]因此,通过对各城区在消费结构上的差异的比较,能够了解成都市老年人消费结构的特点。
由图3,成华区的老年人生存型消费在该区总体支出中占比最高为62%,金牛区老年人生存型消费在该区总体支出中占比在五城区中居第二为57%,锦江区、武侯区老年人的生存资料消费占比相同为53%,青羊区老年人的生存资料消费占比为52%。
从发展型消费来看,武侯区老年人在这一项的支出最多占该区老年人总支出的26%,说明该区老年人更愿意将钱用来维持自己的身体健康,金牛区、青羊区、锦江区的老年人发展型消费在各区总支出的比例差不多分别为20%、17%、18%,成华区老年人的发展型消费最少占该区老年人总支出的11%。
从享受型消费来看,成华区、锦江区、青羊区老年人的享受型消费分别为27%,29%、31%,说明这三个区的老年人愿意将钱用在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上,而武侯区和金牛区的享受型消费占该区总支出较低,分别为21%和23%。
总体来说,五大主城区的生存资料消费都在50%以上,发展资料消费跨度较大,享受资料消费都在20%以上,其中只有武侯区老年人的消费层次成标准金字塔状分布,相较其他城区更加关注发展资料消费;青羊区老年人月均收入第三,月均支出最少,更加关注享受资料消费,其消费层次较合理;成华区老年人的月均收入为居第二位,月均消费支出居第四位,在其消费结构中生存型消费资料占到62%,更加注重生存资料消费。
三、总结
1.成都市老年人的消费类型属于小康型。对于饮食的消费虽然仍是主要消费,但所占比重已经在50%以下。成都市老年人的消费结构呈现出饮食、医疗、儿孙花费、旅游、人情往来、文化娱乐、住、行、穿的排列顺序。与成都市居民相比,老年人对于医疗的需求对其他群体更加迫切,因此医疗消费比重大。
2.成都市总体消费层次中,生存资料消费占据总支出的一半,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各占总支出的四分之一。在成都市五大主城区消费层次中,成华区主要以生存型资料消费为主,武侯区的发展型性资料消费占比较大,而青羊区比其他片区更偏重享受型资料消费。
3.通过对成都市老年人消费结构多方面的分析,了解到成都市老年人消费水平虽较高,但其消费结构仍需优化调整。可通过增加老年人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和扩大老年人消费市场来优化老年人的消费结构,缩小生存资料消费比重,增大享受资料消费和发展资料消费比重,缩小物质消费比重,增大精神消费比重,缩小非耐用消费品消费比重,增大耐用品消费和服务消费比重,缩小老年人食物消费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
参考文献:
[1]吕如敏,宫权.赵瑞芳.城市老年人消费结构分析[A].長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4(30).
[2]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70-71.
[3]尹世杰.消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