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yxy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培养全面发展型数学人才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有效性 课堂提问
  初中数学教学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手段。就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课堂提问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将结合苏教版初中数学对课堂提问有效性展开详细论述,为课堂提问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一、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缺失
  目前我国初中数学的课堂提问环节中,缺乏一定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不但影响了课堂提问效果,同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造成一定影响。
  首先,在数学课堂提问上存在教师提问没有针对性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要保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使学生在回答时能够有明确的答题思路。但由于教师的提问没有逻辑可循,使学生找不到回答问题的突破口,无法正确解答。
  其次,教师在课堂提问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问题的思考。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在提问时过于强调时间的紧迫性,使学生无法在充裕的思考时间内准确的回答问题。最后,教师提问学生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缺乏重视。数学本身是一门复杂高深的学科,在课堂提问时,往往会出现一个问题引发一系列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受不到教师的重视时,一方面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的完成。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为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即提高课堂效率,要注意课堂提问的技巧,注重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技巧性提问,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教师具有技巧性的课堂提问,是指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通过对学生的了解,针对性的提出“合适”的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要在学生能力解答的范围内,由于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因此在课堂提问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以保证因材施教,不伤害任何学生积极性。
  2.注重提问过程的控制,培养学生全面思维
  教师在数学课堂提问时,要控制好课堂提问的过程,既不能任学生不着边际的胡乱猜测,也不能过于干扰学生的思维。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好提问的节奏,注重学生在阐述过程中的思维逻辑性,而不是只注重学生回答的结果是否正确。同时,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遇到思路不明确时,教师要积极引导,使学生及时发现并自己改正,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3.提问恰到好处,培养学生逻辑性
  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师要注重问题的严谨性和精准度,即保证所提问题恰到好处,具有一定代表性。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堂提问能够对知识加深认识程度,掌握课堂所学的重点中心知识,因此教师要对课堂的提问进行提前设计,将课堂的重点、难点知识着重讲授,并加强对学生的提问,使学生对问题进一步认识例如,在《平行四边形》教学时,教师通过提问“假如平行四边形一组边垂直(比如邻边),四边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提问“四个相邻两个边相等时呢?”通过教师循序渐进的提问,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提倡课堂鼓励,加强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上,通过课堂提问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促进更多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以鼓励为原则,通过学生对问题解答的效果,进行适当的表扬鼓励,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提倡课堂鼓励,对激发学生主动回答课堂问题有着重要影响。学生通过课堂回答,教师的一句“大胆的说,你是对的”,学生主观更加认真的学习数学,以促进更好的表现。在这样良性的循环中,不断提高数学能力。
  结束语
  通过课堂提问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在科学的方法指导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数学综合能力。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是一门重要的学问,为加强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成绩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应不断加深对课堂提问的应用研究,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
  【参考文献】
  [1] 邓育林.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师生心理分析与优化方法研究[D]. 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11(04).
  [2] 李彩霞.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研究[J].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2(08).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崇义四中)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阅读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一个重要基础,是人们继承文化遗产、学习科学技术知识、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阅读是学习之母,教育之本。初中科学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把书本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要运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要让学生细心品读教材,在品读中体会教材,并掌握阅读方法,从而能自由地翱翔于知识的海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 科学阅读 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和发展。可见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一种求知的状态,是发明创造的起点。教师只有主动地为
诗歌鉴赏是高考命题的一个必考模块,考查的能力等级为E。虽然,它要求的是考生对诗歌的初步的浅层次赏析,但这种鉴赏评价又都必须建立在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之上。由此可见,读懂诗歌应是诗歌鉴赏的第一步,但在教学中,笔者对高三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许多学生在做诗歌鉴赏题时竟读不懂诗,读懂诗成为他们做诗歌鉴赏题时的瓶颈,由此可见,快速读懂诗歌在高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只要在诗歌鉴赏中学会使用以下五个字,就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主题单元“走进西部”有两篇课文——一是老舍先生的《草原》,另一是当代著名作家袁鹰的《白杨》,两篇文章各有一个“茫茫”,究其意,两处是否相同?这里做以解释,仅供参考: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与“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两句中的“茫茫”意思是不同的。  “茫茫”有多种解释:像《敕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个“茫茫”,展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苍茫与旷远,
文章的生命在于真实,然而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很多学生的作文可谓千篇一律,主题雷同,形式趋同,虚情假意,无病呻吟的不真实现象时有存在,这样容易造成作文内容的雷同化,作文形式的模式化,更为糟糕的是言为心声的丧失,使学生的作文失去了灵魂——真实。想要改变当前中学生作文这种虚假不真实的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积累素材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诗歌,是人类最真挚的声音,是一种最能接近甚而走进人们心灵深处的文字,是文学的骄子。现代诗,独特的文学张力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充沛的情感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可以说它是培养中学生审美趣味、情感智力的“最好的媒介”。《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我们,在现代诗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读诗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然而,
数学课堂如何能上的让师生都享受,又能在课堂上实现我们的应试目的。这是很多老师梦寐以求的目标。当然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应该说应试与素质并不矛盾,只是我们不能驾轻就熟时,不断加重学生的作业训练来安慰自己,满足社会。  前段时间,因为九年级复习,感到很疲倦。课堂上回顾以前的知识点,几乎都是我唱独角戏,单调的知识结构,学生不加思考,张口就来。练习时,稍加变化,依旧不知从哪儿思考。师生都越来越疲倦。几乎每
【内容摘要】有效地培养和运用数学直觉思维,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阐述了加强直觉思维训练,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问题。  【关键词】直觉思维 数学训练 能力培养  数学直觉是一瞬间的思维灵感和顿悟,虽然表现形式高度简化,却是人们长期积累的一种思维升华。数学直觉思维让学生有清醒的自我意识、恰当的自我分析、及时的自我调整,努力减少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盲目性,增强自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在现代地理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  一、运用多媒体于初中地理教学之中,可以创设学习情境  多媒体技术能在课堂创设真实的学习情景,这一切能确保学生有机会进行清晰的表述,“使缄默的知识变成清晰表述的知识”。关于魏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的教学模式逐渐应用到专业教学中。传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多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学到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进而得出自己的见解。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过于抽象,不能将学生带到真实的情景中,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情景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就对情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