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中的“做”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ish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说数学”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变“说数学”为“做数学”。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从做中学”的教育原则,提出“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在于儿童的活动能力”。因此,“做数学”就是从现实生活入手,让学生通过参与身边的数学活动,激发他们内在的情感体验,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主动参与新知探究,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一、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做数学
  
  数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生活中数与形的夺目光芒。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是小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要求学生理解“平均分”这一概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断: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 6 颗糖,想请小朋友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但是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议一议:这 6 颗糖你准备怎样分着吃?一下子,教室里便炸开了锅,小组同学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个同学说:“爸爸妈妈每人吃一颗,剩下是我的,嘿嘿!”立即就有一个同学批评说:“这样不好,你也太自私了吧!爸爸妈妈工作那么辛苦,我想每人应该吃 2 颗,这样很公平。爸爸妈妈也会夸奖我的。”所有的同学都赞成这种分法。这时,我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平均分”这一概念。这一开放性的活动,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地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要想真正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必须让数学随着学生走进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初步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让他们学到有价值的、生活所必需的数学。
  
  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做数学
  
  实践是创造的源泉。脱离了实践活动的数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只有通过数学活动才有可能被激活,才能迸射出创新的火花。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要把课堂知识的学习和社会体验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渠道多样化,学习的方式生活化,用动手实践这把“钥匙”开启学生紧闭的心志,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对知识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丰满、鲜活起来。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课前我让学生自己准备平行四边形纸样若干个,课堂上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剪、拼、移等活动,然后各小组交流、讨论,最后归纳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学生经过动手操作,用“割”、“补”、“拼”、“移”的方法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做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因此,我们要用创新的教育理念,去激活学生创新的思维,播撒创新的种子,点燃创新的火花,开发创新的才能。在自主探究的课堂中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把课本中的既成结论转化成学生探究的素材,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探究的思路新颖化,解题的方式独特化,收到异曲同工之妙。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出示数列2、4、6、8……让学生猜想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由此复习偶数的概念后问:“猜一猜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学生受判断数的奇偶性影响,往往会做出“个位是3的倍数的数能被3整除”的猜想。教师随机出示问题:怎样用3、4、5这三个数字组成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你是根据什么判定它能被3整除的?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说:我们组成的数是543,453,因为它们个位上的数字是3,能被3整除。有的学生马上反驳说:我们组成的345,435,534,通过计算,发现它们也能被3整除,但与个位上的数无关,可能与各位上数的和有关。以上同学说的对不对呢?此时,教师再提供材料让学生尝试、验证,再合作、交流,这样,他们必定会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种探究的学习方式,能让同学们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我也作为一个学习伙伴参与学生之中,把积极思考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把握教育发展的脉搏,和着教育发展的节拍,使小学数学课堂焕发出精彩的生命活力。
  (责编钟岚)
其他文献
设定了银行业对融资性担保机构准入的基本条件或标准,结合对融资性担保机构财务报袁的鉴审,进行了承保能力的临界预警动态实证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控制措施与监管对策。
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说:“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拯救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可见,阅读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应从小学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可见,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下面我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粗浅地谈一点个人的体会和看法。  一、 要允许学生“异想天开 ”  法国著名思想家狄德罗说:“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作为基础教育学科的语文,更要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练习培养学生广阔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  标准答案害人不浅,它限制了学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新教材识字量很大,任务重,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在教学中我发现,有很多学生在一学期结束后还有很多生字不认识,或者“搬不了家”。如何圆满地完成生字教学任务呢?通过大量教学实践,我摸索到了一些规律。   一、在具体环境中,在多样活动中识字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仅仅是课堂上老师板书或出示生字卡片,学生会觉得很枯燥,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教学效果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