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承叶:绣出锦绣篇章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ggang82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艺术的孜孜以求,让她不断地在求索中升华自我,她身上始终有一种淡然和底气,无论经历生活怎样的考验,都能保持真我。多年来,她靠自己的双手,不仅绣出了色彩斑斓的手工刺绣作品,也绣出了自己的锦绣人生。
  10多年里,她的刺绣作品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家庭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技艺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2018年4月,她被白银市人民政府授予“铜城工匠”荣誉称号。“这是一份鼓励,也是一种鞭策,我知道艺术之路没有尽头,只有不断学习与探索。”高承叶说。
  “以针作画、巧夺天工。”这是人们对高承叶绣品的赞誉。她之所以走上刺绣这条艺术之路,都是源自慈母的熏陶。
  高承叶的母亲刺绣活做得特别好,小时候,母亲在灯下专心刺绣,高承叶就在一边细心地看着,有时候会试着亲手尝试一番,正是母亲的启蒙,才令她最终走上了刺绣的道路。十几岁的时候,高承叶已经能自己绣出完整的作品了,但她并不满足于当下的成绩,总是渴望能够接触更多新鲜、丰富的刺绣技艺,随着时间的迁移,她的视野更加开阔,技艺也越来越娴熟,绣出的作品独特精致,广受好评。
  高承叶把当地传统的刺绣技能与陇绣、苏绣、京绣的针法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刺绣技艺。她的绣品风格独特、技艺精湛,画面针脚细腻、线条流畅、风格典雅,具有很强的工艺性和观赏性。她的作品多次获奖,绣品画《写意牡丹》获得第四节甘肃省民间文艺“百合花奖·民间工艺美术奖”优秀奖,绣品画《腾飞》入围民间省民间艺术家协会组织的“中国梦”全省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展。2015年3月,在白银市“中华保险杯”妇女手工编织品展评活动中,高承叶的手工刺绣《虎啸》获得二等獎。
“铜城工匠”高承叶

  高承叶说:“刺绣作品所用皆为丝线,而且一根普通的丝线可以分成128丝。一根丝线可以分为2丝,2丝可再连续分为8丝、16丝,最终可分为128丝,现在我们做刺绣用的都是16丝的,而像一些精细的画作就必须要用128毛细的丝线绣。对于平常人看到的这一根丝线,在我们的手里就感觉像麻绳一般粗。”凭着精湛的刺绣技艺,她的名声逐渐在乡邻之间传开了,周围的人都知道她的手艺好,陆陆续续就有人开始跟她学起了刺绣。她也不拒绝,热心地教大家,从一针一线到整体布局,只要是她能教的,都是倾力相授。
  2004年,高承叶带着自己精心绣制的《牡丹图》参加景泰县第二届手工艺展,荣获了第一名,她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也就是从那时起,她暗下决心,把手工刺绣作为自己一生追求的事业。2006年,高承叶自筹2万元资金,租了60平方米的铺面,开起了“承叶手工刺绣经销店”,年收入达6万元。2009年,借助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扶持,她租下100平方米的铺面,开始经营集培训、制作、装裱、销售为一体的手工刺绣店,一方面继续她的手工刺绣经销,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手工刺绣培训。
  在培训中,高承叶耐心施教,手把手将刺绣基本技巧、熟练针法、色彩搭配、效果调理、绣品裱装等技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位参训学员。她不但从理论上讲透刺绣手工艺术知识,还不厌其烦地示范,确保姐妹们把刺绣手艺真正学到手。9年来,她参办各种培训班40多期,培训农村妇女和下岗女工6000余人,拓宽了她们的致富渠道。她还设想把刺绣培训班办到乡、村,着力培养一大批刺绣女能手,扩大刺绣产业规模,精心打造优质刺绣品牌。
  “我这里的学员,大多数都一边带孩子,一边做刺绣,为了让她们的时间更充足些,我会把一些简单的绣品让学员带回家里做,但我又担心她们在做工上有什么疑问,所以我就定期去学员家里做些指导,帮助她们学习刺绣。”高承叶说。
  在学员高承清家里,高承叶手把手为高承清指导刺绣技法。高承清跟着高承叶学刺绣已有七八年了,以前学苏绣,现在学陇绣,各种绣法都在逐渐学习中。高承清之前没有工作,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家给上学的孩子们做饭,现在学了刺绣的手艺,既能照顾孩子,又能挣一些零花钱,这让她格外高兴。“近几年,跟着高老师学习了刺绣以后,每年的收入差不多都在2万元左右,收入提高了,我的生活也更充实了。”高承清说。
  2010年5月,高承叶创建了景泰县黄河石林手工刺绣专业合作社,专门组织妇女集中制作手工刺绣绣品画、十字绣、双面绣、真丝围巾及专业装裱绣品画及销售工作,承接各种手工来料加工。2013年9月,合作社成功转型为景泰金丝路刺绣有限公司,2014年被确定为“全省妇女手工编织产业示范基地”。
  命运从来不会辜负心存理想并为之努力的人。高承叶的刺绣艺术高超,源于她的聪慧、朴实、勇于探索和对艺术的孜孜不倦。她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一路远行,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她那颗向往艺术的心。她擅长绣制《八骏图》、牡丹、山水、梅蓝竹菊等绣品画,在针法、色彩图案诸方面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她让自己沉淀下来,心怀敬畏,将目光朝向更远的地方,那是一种对艺术的远眺与向往,她将迈开步伐,去开创更加绚烂的篇章。
其他文献
腋下出汗过多伴有异味,医学上称为臭汗症(又称腋臭,俗称“狐臭”)。对腋臭病人而言,夏天是最难熬的季节。由于气候炎热,腋下大量出汗而散发出臭汗味,既影响心情,又影响社交活动,在公共场合更是无比尴尬。  腋窝是人体大汗腺分布最丰富的区域。由于大汗腺在青春期时受内分泌腺影响开始活跃,故人在进入青春期以后,腋下出汗会增多。大汗腺刚分泌出的汗液是无味和无菌的,但到达皮肤后不久,会被皮肤表面的细菌分解成不饱和
关于什么是抗氧化,人为什么会衰老的理论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有一条就是自由基理论。科学家发现,自由基处于不稳定状态,非常活泼,容易攻击破坏人体内的细胞与组织,导致健康受损。所以说,自由基是疾病与老化的元凶之一。  碧容健——抗氧化、促健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教授 蔡美琴  溯源碧容健  碧容健?,英文名 Pycnogenol?,是源自法国西南沿海地区滨海松树皮的萃取物,其名字的涵义是“分子聚合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向全国省、市、区教育厅发函,要求将中小学所有教材中“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要求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教材。  消息传来,一直为呼吁“十四年抗战写入教材”的抗联老战士、原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李敏和黑龙江省政协的多位委员们终于露出舒心的笑容。  不把抗战时间改过来,我死不瞑目  东北抗日战争,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卓绝的一章。  1931年“九一八”日本
家长的遭遇    我的儿子才上小学四年级,体重已经超过了100千克,好多同学嘲笑他“大胖子”,不喜欢跟他玩,他回来就冲我发脾气,然后一个人躲在房里哭。更让我担心的是,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已经连续发生3次不同部位的骨折,既辂身体带来痛苦,又影响生活和学习。医生说肥胖是造成骨折的主要原因,我真没想到。以前上班忙没时间管孩子,现在,我换了一份相对轻私的工作,专门带孩子到医院治疗,照顾他的日常生活,希
古方  方名:乌梅膏(《杂病源流犀烛》)  制法:乌梅不拘量,煎成膏。含化。  主治:生津止渴、止咳止泻。  改良制法  乌梅500克,水煎取汁3次,合并药汁煎熬成稠膏状,加入白蜜250克,调匀,煎沸后停火,冷却后装瓶。每服1匙,日服3次,温开水冲服。  DIY  李 芸  年纪渐长,常常对小时候吃过的种种“美食”念念不忘。因天气炎热,特别想念小时候在外婆家常喝的酸梅汤,所以最近处处留心,已在小店
如今,在中国有些父母不愿意让孩子吃国产的婴儿奶粉,购买海外婴幼儿配方奶粉已成一奇观,甚至使中国香港政府下了限购令。作为父亲母亲,唯孩子安全为大,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之前出现的奶粉问题也实在令父母们不敢冒险。有些父母禁不住要问:我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真的比海外的奶粉要差、标准要低吗?  我国婴幼儿食品的标准与国际上及其他国家基本匹配  目前,我们国家关于婴幼儿食品的标准和国际上及其他国家基本是匹配的。
房屋装修是个不分东西南北的全民问题,每一个住进新房的人,必“穷尽”全力,让自己的家富丽堂皇。  常看到在所谓高档住宅,货梯被建筑垃圾堆满压得直抖动,还有没封好口的,就一路漏下来。  中央大街上一栋高档住宅楼,顶层被一个老板全部买下,从住进去,装了拆,拆了装,有一次大家好容易盼着他家装完了,谁知第二天又往下运砖瓦石块,一打聽,原来是还没竣工,老板对效果不满足,一百多万的工程霎时就拆成了一堆破烂。  
随着年龄增长,脸上的色斑总是“不请自来”。很多女性朋友觉得,脸上长斑很平常,不痛不痒,没什么危害。其实,长斑是人体衰老的一种外在表现,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也加入了“斑长”的行列中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70多岁的老年女性的皮肤却很光洁,脸上几乎没有色斑。这又是为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色斑形成的原因说起。  有斑必有“淤”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体内不同部位的气滞
医生手记 最近,在门诊我遇到一位事业有成的中年女性,她一直因偏头痛发作而苦恼不已。近20年来,她常在紧张、劳累、熬夜、月经前后头痛发作,开始只是隐隐作痛,几个小时后疼痛难忍,有时还伴有恶心、呕吐,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如今,她口服止痛药剂量越来越大,可止痛效果却越来越差。她也曾到多家医院就诊,脑电图、头颅CT、磁共振等都没发现问题。一直以来,她都有一个心愿,希望能够根治偏头痛,或者至少能够减少或
[阅读提示] 浙江温州有一对奇葩夫妇,爱子走失,他们高额悬赏10万贴出寻子启事,当爱子被人送回时,他们欣喜之余又开始心疼钱,处心积虑想赖掉这笔钱,然而,为躲钱债却来了命债……  2013年6月10日中午,温州市烈日当空,陈立华骑着电动车急匆匆穿梭在城北路附近,他的包里装着厚厚一沓寻子启事,每隔十几米他就停下来,找地方贴一张。贴完启事,他看着照片上那个眉清目秀的男孩,就止不住地掉眼泪。照片上的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