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泡饭不利健康

来源 :药物与人·相约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forc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许多人喜欢吃菜汤泡饭、咸菜泡饭酱油泡饭,其实“泡泡饭,嚼不烂”,汤泡饭并不助于消化。
  
  人在进食时,首先会在口腔内进行初步的消化。坚硬的牙齿如同一部巧妙的“粉碎机”,将大块食物切磨成细小颗粒;同时,唾液腺不断分泌唾液,舌头不断搅拌使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唾液中的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成甘甜爽口的麦芽糖,便于胃肠进一步消化吸收。同时,食物会刺激舌的味觉神经,反射性传到大脑,使大脑发出信息,“通知”胃、肠、胰腺等部位做好接受食物的准备;接到“命令”后,胃、肠、胰液相继分泌,胃肠蠕动增强,从而加速胃肠对食物营养的消化吸收。
  而泡饭则不然,饭和汤水混在一起,食物在口腔内还未嚼烂,就滑到胃里去了。食物没有经过充分咀嚼,唾液分泌得少,与食物混合搅拌不均匀,淀粉酶也会被汤水稀释;再加上味觉神经没有受到应有的刺激,胃肠道反射性的消化液分泌也有所减少。因此,食物的消化将受到影响,营养也不能完全被吸收。况且,未被咀嚼而整粒吞下的饭必将加重胃肠道负但。长此以往,胃肠功能紊乱、胃肠消化不良等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来说,吃泡饭危害更甚。以汤食喂养的孩子,习惯了饮汤,很少吃需咀嚼的食物,这就使孩子咀嚼和吞咽的协调动作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即使在牙已出齐的情况下,这些孩子也难将食物嚼碎,长期如此,便影响了孩子的肠胃功能;同时,吃泡饭还容易让孩子养成囫囵吞枣的不良饮食习惯。老年人也不应该常吃泡饭,有医学研究发现,咀嚼时通过颌关节运动,可使大脑血液循环加速,畅通的血液循环又能增强大脑皮质的活化,从而有利于预防脑萎缩和老年痴呆。所以,老年人缺牙齿应及早镶上,以恢复咀嚼功能,不能长期因缺牙而吃泡饭。
  这里还要特别提及的是两个区别:
  第一,饭前喝汤和吃泡饭是两回事,要区别开来。饭前少量喝汤,不但能湿润口腔和食管,并能刺激口腔和胃产生唾液和胃液,有助于消化;
  饭前先喝汤,这是有科学道理的。这是因为,从口腔、咽喉、食管到胃,犹如一条通道,是食物必经之路。吃饭前,先喝几口汤(或进一点水),等于给这段水化道加点“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可保护消化道,降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率。当然,饭前喝汤有益健康,并不是说喝得多就好,要因人而异,也要掌握进汤时间。一般来说,午、晚餐前以半碗汤为宜,而早餐前可适当多些,因一夜睡眠后,人体水分损失较多。进汤时间以饭前20分钟左右为好,吃饭时也可缓慢少量进汤。总之,进汤以胃部舒适为度,饭前饭后切忌“狂饮”。
  第二,吃稀饭和泡饭也不同,因为稀饭质地较细,经水煮后,淀粉已分解成容易被胃肠所吸收的糊精,不会影响消化功能。总之,吃泡饭是一种很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论是汤泡饭、咸菜泡饭等都不应该吃。而且不论吃什么食物,都要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199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在描述省际迁入或流入北京市的老年人口的人口学特征,并与北京市非迁移老年人口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应用Logistic回归,从家庭户层次对有老年人迁入的家
在当今社会,精神疾病业已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精神病患者也成为一个较为庞大的群体。与此同时,侵犯精神病患者人格尊严的事件时有发生。因而,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对精神病患者人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公认的从事语文教学的根本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长期而稳定的重要作业。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低年级学生
玉米是黑龙江省主栽粮食作物之一,要想夺得玉米丰产,必须确保适宜的密度,在此基础上培育壮苗,加强管理,使其形成大穗大粒,提高粒重,才能获得高产高效。但由于玉米播种出苗期都处于温
<正>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致使传统的临床分类较为繁琐,不便于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荨麻疹病谱的提出,使得传统的临床分类得以简化,从而
(1 ) H NMR 被用来决定 2- , 4 乙烯基取向他我从氧化老鼠 neuroglobin (mNgb ) 的活性部位。在 3 甲基和 H α之间的 NOEs, 2 乙烯基的 H β和在 5 甲基和 H α之间的 NOEs, 4
水稻旱育苗立枯病的危害,是旱育壮苗的主导障碍因素。针对这一问题,经多年的实践探讨,分析总结了立枯病的成因。提出了通过二次土壤消毒、调控温湿度、科学管理等农艺与化学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