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基本概述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44121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训是什么?“培训”这个词不是起源于中国,它是一个外来词, 英文中用“train”表达。train原指火车,源于拉丁语,意为拖、拉、列队,后引申为训练、培训的意思。在辞海中,培,指给植物或墙堤等的根基垒土;训,指用言语使人心思如河流般流淌顺畅。由此衍生出,培训的中文含义是指通过语言的沟通,使人思想贯通,根基牢固。
  一、培训与教育的区别
  培训和教育总是密不可分的,且常常被混淆。其实,培训和教育是有区别的。
  第一,两者的目的不同。培训是为了使人获得技能与知识,改变人的行为与思维方式,进而提升个人与组织的绩效,强调实用性与投入产出比,学以致用。而教育是通过系统的教学,影响或启发学习者,使学习者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塑造价值观与世界观,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自强。
  第二,两者的主体不同。培训的主体多数为组织,如企业、培训机构等,培训对象大多为组织的成员,如企业的员工,常见的培训有企业内训、企业咨询、拓展培训等。教育的主体为学校,培训对象一般为适龄学生,在我国常见的有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
  第三,两者的时间限制不同。培训的时间较短,多以小时为单位,可脱产,也可以半脱产,企业培训的时间侧重在上岗前。而教育的时间较长,九年义务教育、四年本科教育均以年为基础单位,而且都是全脫产的形式。
  第四,两者的范围不同。教育就像是手机系统中的安卓或IOS操作系统,而培训如同手机里安装的应用程序,没有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就不能运行。因此,培训是教育的形式之一,它与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企业培训的特点
  培训分为个人培训和企业培训两种类型,个人培训是社会个体行为,而企业培训的特点影响了企业培训行为的开展。企业培训的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培训具有计划性。一般企业都设有专门的培训部门,主管企业培训管理工作。为了加强管理与统筹培训工作,主管部门会按年度、季度、月度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预算、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老师、培训对象、培训负责人等,从而有计划性地开展培训工作。
  第二,企业培训具有全员性。企业培训不仅需要基层员工、中层管理人员参加,还需要高层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对象涉及全部人员,以保证培训的公平性。
  第三,企业培训具有多元性。不同员工的培训需求不同,按员工类别分,管理人员需要参加管理技能的培训,技术人员需要参加工程技术类的培训,营销人员需要参加销售技巧类的培训,一线工人需要参加操作技能的培训;按员工层级分,高层领导需要参加战略财务类培训,中层管理者需要参加领导力培训,基层员工需要参加技能类培训。培训需求多种多样,培训课程也分门别类,所以企业培训具有多样性。
  第四,企业培训具有实用性。从企业角度来说,企业追求有效的培训,因为培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没有成效,就失去了价值。从员工角度来讲,不符合员工需求的培训、对员工工作没有实际用处的培训,不仅是浪费时间,还可能造成员工对培训的抵触心理。从培训方式的角度来讲,一味地理论灌输、毫无趣味的培训讲授,无法引起培训对象的共鸣,对培训者再有用的培训也是拔苗助长,囫囵填鸭。由此可见,培训方式要实用,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现实性。
  第五,企业培训具有可操作性。培训人员超额、培训时间紧张、露天培训天气欠佳、培训视讯设备落后等,都会直接影响培训的可操作性,一旦超出了培训的可操作程度,那么培训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企业培训的作用
  首先,培训管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中,培训属于举足轻重的一个环节,建设企业培训管理体系,运用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有助于促进产业工人队伍新老交替、优势互补,进一步增强人力资源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其次,企业培训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离不开企业培训管理体系的建立。在追求高速经济增长的现代化经济中,企业只有充分地利用人力资源,使人力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各尽其才,才能提升生产效率,而培训就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
  最后,培训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可以通过培训传播企业价值观与经营理念,催生出企业文化的萌芽;培训可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提高员工忠诚度与员工满意度,为企业文化的形成营造良好的氛围。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叶圣陶先生不仅是著名的教育家,还是教师界的楷模,他拥有一套完整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当代教师有必要认真学习叶圣陶先生的思想,以叶圣陶先生为学习榜样,争做新时代的好教师。  关键词:叶圣陶 好教师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项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如果教师能做好这四个方面,那么距离成为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好教师也就不远了。
摘要: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低效性的现象,教学有效性不高,课堂问题众多。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建立科学、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解决初中数学课堂现存的问题。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营造轻松的氛围,注重学法指导,善用“真实谎言”,这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实现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并爱上数学活动,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教学对策  初中数学教
小学中年段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0岁至12岁,笔者根据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可知,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开始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思维发展开始趋于成熟,自尊心增强,追求公平公正。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加大,教师和家长若不及时帮助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则会造成部分学生数学、英语等学业的学习跟不上教师的进度,从而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自尊心,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这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
摘要:21世纪,人类各项活动都与“微”息息相关,微信群组、微课视频、网络直播、慕课技术等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活力。“微时代”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围绕着初中英语教学与生活相融合这一主题,探究了初中英语教学与生活相融合的背景、意义和方式。  关键词:微时代 初中英语教学 生活 融合  英语学习来自于生活,是生活的体现。当今的社会生活处处离不开英语,尤其是在学习及生活中,微课、微信、
小学语文素养,是指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语文素养。依据学生年龄小、专注力弱等特点,笔者从优化现有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入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以期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阅读训练,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  1.引导质疑,激活思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提出:“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
摘要:在教育力度不断加大、中职生就业问题受到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正确的就业观是中职生实现就业的一个基本条件。本文从实际角度出发,明确了中职生的就业特征,深入分析了中职生在就业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善中职生就业问题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当前中职生的就业提供有效指导。  关键词:中职生 就业问题 应对举措  一、中职生就业特征分析  1.职业规划不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中职生虽然在专业领域占据一定
传统文化不只是文学史上的发展经验,还是教育发展的宝贵资源。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倡导传承传统文化尤为重要。针对怎样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充分利用课本内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若想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本知识。高中语文课文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需要仔细研读课本,引导学生学
摘要:一直以来,语文都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那么,教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扎实掌握语文知识呢?本文探讨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希望给实际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随着当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日益渗入,作为教
摘要:改善语言教学是中学教育制度改革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改进课堂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语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创新教学设计,可以使教学免于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近年来,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全国各地都在大谈“高效课堂”,倡导发挥
摘要:在估算解决问题时,小学数学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预判。然而,预判前应有非预判,只有这样,才能通过“非预判”内化学生“预判”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运用“非预判”估算解决问题呢?本文从语言、手势、试估、辅思这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非预判”估算解决问题渗透的高阶批判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 非预判 预判 估算  众所周知,估算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往往在遇到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