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颅脑创伤患者术后脑温(包括脑室内、脑实质内或硬脑膜下腔)、腋温、肛温和膀胱温度之间的关系,以及脑温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
方法多中心前瞻性连续纳入2016年3月至12月期间11家医院的83例颅脑创伤患者,每小时记录患者术后至拔除脑温监测探头期间脑温、腋温、肛温、膀胱温度的变化。
结果不同部位的脑温和腋温的差值相比较,硬膜下的温差[中位数(P25,P75):0.10(-0.40,0.40)℃]低于脑实质内的温差[0.30(-0.20,0.90)℃]和脑室内的温差[0.60(0.20,1.00)℃](均P<0.05);脑实质内的温差低于脑室内的温差(P<0.05)。不同部位的脑温与肛温、膀胱温度的差值相比较,硬膜下的温差[分别为-0.20(-0.40,0.00)℃,-0.10(-0.30,0.00)℃]低于脑实质内的温差[分别为0.10(-0.10,0.20)℃,0.10(0.00,0.20)℃],更低于脑室内的温差[分别为0.20(0.10,0.30)℃,0.20(0.10,0.30)℃](均P<0.05)。无论是否进行亚低温治疗,脑温与腋温的差值大于脑温与肛温、膀胱温度的差值(均P<0.05)。当脑温>38 ℃时,脑温与腋温的差值>脑温与肛温的差值>脑温与膀胱温度的差值(均P<0.05);当脑温≤38 ℃时,脑温与腋温的差值>脑温与膀胱温度的差值>脑温与肛温的差值(均P<0.05)。当术后12 h脑温波动>1 ℃时,则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出院时扩展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E)均显著低于术后12 h脑温波动≤1 ℃的患者(均P<0.05)。
结论脑温监测对颅脑创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当没有条件直接监测脑温时,监测膀胱温度最能反映脑温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