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误区 攻克壁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来看2009届江苏省百校高三样本分析考试的文言文翻译题:
  8.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尚隐)无所容贷,获其奸赃巨万,旭遂得罪。(3分)
  ⑵又详练故事,近年制敕,皆暗记之,所在称为良吏。(4分)
  ⑶帝使谓之曰:“知卿公忠,然国法须尔。”(3分)
  文言语句翻译是考查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由于考生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在答题时总会因
  为一些“硬伤”失分,本文将上题的答题失误整理如下,以期警示考生,进而攻克文言文翻译的壁垒。
  
  一、脱离语境张冠李戴
  
  结合语境理解词义是文言文翻译顺利进行的前提,很多考生常常忽略语境的暗示,错误判断词义。例如第⑵⑶题的翻译:
  [误译①](李尚隐)详细地训练古往典章中的技能,近年来皇帝的诏令,都暗暗把它记在心上,不论到了哪里都被称为好官。(得分:2分)
   [误译②]皇帝派人对他说:“我知道你是忠诚的,然而按国法必须处罚你。” (得分:2分)
  ①错在对多义词“练”判断失误。根据语境,因“故事”指“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此句不存在技能训练之说,“又详练故事”可翻译为:“详细地熟练地了解典章”。②中“尔”之前有个“须”字,“尔”若理解为即“你”,“须尔”——“必须你”明显不通,“尔”应理解为“这样(做)”。
  
  二、用法不清翻译生硬
  
  文言文中的虚词数量比较少,但出现频率高,用法比较灵活,尤其是那些古今同形意义却有改变的双音节虚词,掌握起来难度比较大。例如第⑴题的翻译:
  [误译③](李尚隐)没有地方容纳钱财进而庇护王旭,查获王旭的赃物有万元之多,王旭于是被治罪。(得分:2分)
  “无所”是古汉语中的一个固定结构,解释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一点也不”,“无所容贷”应译为“一点也没有包庇宽容”。
  
  三、今义古义盲目代替
  
  语言发展是渐变的,词义的变化常见的有扩大、缩小、转移以及感情色彩改变等四种,翻译时要结合语境,切忌不当取代。例如第⑵题的翻译:
  [误译④](李尚隐)能详细地熟练地记录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件,近年来皇帝的诏书,也都暗暗记在心上,不论到了哪里他都被称为好官。(得分:3分)
  “故事”是古今异义词,应理解为“先例、成法,旧日的典章制度”,如《六国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
  国破亡之故事”。
  
  四、该译漏译译不彻底
  
  翻译要遵循“字字落实,一一对应,直译为主”的原则,句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逐字落实。例如第⑵⑶题的翻译:
  [误译⑥](李尚隐)详细地熟练地掌握典章,近年制敕,他都把它暗暗记在心上,不论到了哪里都被称为好官。(得分:2分)
   [误译⑦]皇帝派人对他说:“我知道你是忠诚的,然而按国法必须这样。”(得分:2分)
  ⑥保留了“制敕”,文白掺杂,不伦不类。“制敕”都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近年制敕”可译为“近年来皇帝的诏书”。⑦遗漏了“公(公正)”的解释,“知卿公忠”可译为“我知道你公正忠诚”。
  
  五、句式不明语序混乱
  
  文言文中倒装句出现的频率极高,翻译时必须调整好语序,否则颠三倒四,造成结构混乱。例如第⑴题的翻译:
  [误译⑧](李尚隐)一点也没有包庇宽容王旭,查获王旭的赃物有万元之多,王旭于是得罪了他。(得分:2分)
  句中“旭遂得罪”是一个被动句,应该翻译为“王旭于是被治罪”。
  
  六、任意发挥,译而无据
  
  文言文翻译提倡如实地、恰当地翻译,但游离原文、任意发挥的现象也比较常见。例如第⑶题的翻译:
  [误译⑨] 皇帝派人对他说:“我知道你断案是公正公平的,你对国家是忠心耿耿的,然而按国法,我必须舍小家而就大家,只能委屈你了。”(得分:1分)
  译句随意性比较大,考生添加了“断案”“对国家”“必须舍小家而就大家,只能委屈你了”等内容,背离了“直译为主”的原则。
  文言语句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争做到“字字有对应,句式有体现,通顺无语病,句意不改变”,只有警惕误区,才有机会得高分。
其他文献
题目 (2014年山东理21)已知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A为C上异于原点的任意一点,过点A的直线l交C于另一点B,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D,且有|FA|=|FD|.当点A的横坐标为3时,△ADF为正三角形.  (1)求C的方程;  (2)若直线l1∥l,且l1和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E,  (ⅰ)证明直线AE过定点,并求出定点坐标;  (ⅱ)△ABE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请
一、填空题  1.sin25π6 cos25π3 tan(-25π4)=.  2.已知函数y=cosx与y=sin(2x φ)(0≤φ0),y=f(x)的图象与直线y=2的两个相邻交点的距离等于π,则f(x)的单调递增区间.  6.若函数f(x)=x2 2xtanθ-1在[-1,3]上为单调函数,则θ的取值范围.  7.已知函数f(x)=3sin(ωx φ),g(x)=3cos(ωx φ),若对任
完形填空题是一种立意新、要求高的综合性语言测试题目,既可以测试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又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测试的重点已定位在语篇上。教育部考试中心所编的材料把“完备的语篇分析理解能力”明确列为高考英语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之一。从选材方面来看,完形填空多为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文章,故事性强、夹叙夹议、文章行文跳跃、时间跨度大。完形材料突出考查学生的行文逻辑及理解能
构造法是解决导数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许多导数问题的解决需要巧妙的构造函数.如何构造函数显得非常重要,下面剖析几例.  一、特征构造  例1(2016·银川二模)f(x)是定义在非零实数集上的函数,f′(x)为其导函数,且x>0时,xf′(x)-f(x)0.22,  ∴g(log25)2x 2.  分析:(1)根据导数和函数单调性的关系,以及导数和最值的关系即可求出;  (2)令h(x)=ln(1
平面向量数量积,历来是平面向量高考命题的主要考点.由于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具有一定的技巧,在高考中往往得分率不高.如何“突破”这个考点?  一、直接利用定义或公式  例1 (1)(2014·重庆)已知向量a与b的夹角为60°,且a=(-2,-6),|b|=10,则a·b=.  (2)(2015·广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1,-2),AD=(2,1),则
高中生因身心发展的局限及其既有的认知水平,写作议论文还有诸多“心有余而力不足”之处。那么,为解决此问题,一个最切实的做法就是回归课本,悉心研读课文,从中汲取营养,以读导写,以写促读。下面就以苏洵的《六国论》为例,阐释这一做法的要义:  一、确立论点要见解独到  高中生立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人云亦云。“立”的往往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公理、常理、大道理,鲜见“我认为”的己见、锐评、新视角。苏洵的《六国
2009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赋分增加到10分。尽管同学们在考前诗歌鉴赏训练耗时不少,但从高考结果看仍不很理想。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高考诗歌鉴赏题得分率,在平时的诗歌鉴赏训练中特别要引导同学学会关注以下几点答题范式:  考查寓(移)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答题范式为:先解说诗句写了什么景(意象),然后分析景中有什么情,最后简单评价情景效果。  托物言志诗一般是选取一个具体的事物进行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明代《菜根谭》书中说:处世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  也有人说:不作为便无过,无过也无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文题由两则名言组成,构成相对的关系,主要是探讨人生态度。我们可以从多角度思考,结合现实生活,挖掘蕴含的道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7.(本题满分14分)  某厂家拟在2015年举行促销活动,经调查测算,该产品的年销售量(即该厂的年产量)x万件与年促销费用m万元(m≥0)满足x=3-km 1(k为常数),如果不搞促销活动,则该产品的年销售量只能是1万件.已知2015年生产该产品的固定投入为8万元.每生产一万件该产品需要再投入16万元,厂家将每件产品的销售价格定为每件产品
阅读理解是各类英语试题中占分最多的一种题型,对考生英语得分的高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人甚至提出“得阅读者得天下”,可见我们需要十分地重视阅读理解题型的训练与提高。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除了必须具备较大的词汇量和较广的知识面之外,还要在阅读速度和阅读方法上追求突破。  常见的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有两种:P-Q-P和Q-P-Q。P-Q-P即学生们常用的先看文章(passage)后看试题(ques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