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岩藻糖基乳糖的生理功效以及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来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der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岩藻糖基乳糖是母乳中含量最高的寡糖,其对婴幼儿的健康发育起到显著促进作用,近年来针对2\'-岩藻糖基乳糖的学术研究进展迅速,其生物制备技术已步入产业化实施阶段,未来将成为婴幼儿配方奶粉产业的重要风口.该文就近年来针对2\'-岩藻糖基乳糖的生理功效以及制备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了最新的研究方向和代表性成果,并对2\'-岩藻糖基乳糖生物制备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进一步提高产量的策略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以LUMiSizer分析仪测得产品的不稳定系数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对大果粒椰果酸性乳饮料产品的复配稳定剂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款市售酸性乳饮料产品的不稳定系数均<0.1,黏度为20~30 mPa·S;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型号和添加量均显著影响产品的不稳定系数,体系黏度越高,产品的稳定性也越好;缓冲盐、乳化剂的复配比例均对不稳定系数有一定的影响;优化后的复配稳定剂配方为0.5%FVH9-Ⅱ型羧甲基纤维素钠、0.02%复配缓冲盐[m(三聚磷酸钠):m(柠檬酸钠)=2:4]以及0.1%复配乳化剂[m(蔗糖脂肪酸
为探究清香型白酒立醅与挑醅两个发酵期的产酸环境差异,对两个时期发酵过程中不同关键时间节点的酒醅酸度、产酸菌生物量、短链脂肪酸及对应酒体的短链脂肪酸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时期酸度均随发酵进程递增,挑醅期在整个发酵过程酒醅酸度高于立醅期,且递增速度更快,两个时期在出缸时酸度相差幅度最大为2.22.立醅期发酵过程乳酸菌总数呈马鞍形变化,存在二次发酵现象;挑醅期发酵过程乳酸菌总数变化呈先增后减趋势,产酸菌生物量高于立醅期.在短链脂肪酸差异上,整体来看,挑醅期发酵过程的短链脂肪酸含量均高于立醅各指标含量,
从醋醅、大曲中分离获得2株优势产乙酸乙酯菌株,命名为Y10和Y12,经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Y10和Y12均为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利用高粱汁发酵初筛,Y10和Y12的乙酸乙酯产量分别达到6.68和4.73 g/L.对2株酵母的发酵特性研究表明,2株菌株对葡萄糖、乙醇、pH、温度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采用单因素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2个菌株产乙酸乙酯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Y10和Y12最适产乙酸乙酯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2%、pH 6、温度28℃.乙酸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