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态可掬的国宝

来源 :阅读(科学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d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我们中国的“国宝”大熊猫,你一定再熟悉不过了,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胖的身体,被誉为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难怪人见人爱。就连美国好莱坞都拍摄了一部以大熊猫为主角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影片中的熊猫阿宝笨拙可爱,凭借着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代大侠,这部电影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影迷到中国来一睹大熊猫的风采,今天就请大家和我们去一探究竟吧!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主要栖息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人迹罕至,却是大熊猫最喜欢生活的地方。它们不惧寒冷,从不冬眠,哪怕气温很低,它们仍然穿行于白雪皑皑的竹丛中。
  有个笑话说:“大熊猫最大的心愿,是能拍一张彩色照片。”其实,它们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和积雪中而不被天敌发现;锋利的爪子和发达有力的四肢,使大熊猫能快速爬上高大的树木。由于大熊猫长期生活在茂密的竹林里,光线很喑,所以它们的视力不是很好。可是大熊猫们一点也不担心,它们倚仗着自己厚实的皮毛、庞大的体型,几乎没有什么天敌,每天除了吃就是睡,过得逍遥自在。偶尔动一下也是迈着那内八字的步伐慢吞吞地行走。胆大的熊猫有时还下到山谷,蹿到山村小寨,把锅、盆、桶等圆形的器皿当成玩具,甚至还和羊、猪等家养的牲畜同吃同住,令人哭笑不得。
  大熊猫几乎完全靠吃竹子为生,所以它的臼齿非常发达,是食肉目动物中最强大的。总的看来,它的牙齿与草食性的有蹄类动物十分相似,但它还保留着食肉动物那种较为简单的消化道,不像食草动物那样具有专门用于储存食物的复杂的胃和巨大的盲肠。为了获得所需的营养,唯一的办法就是快吃快拉、随吃随拉。一只体重100公斤的成年大熊猫,在春季每天要花12~16小时吃掉10~18千克的竹叶和竹秆,或者30~38千克的新鲜竹笋,同时排出10多千克的粪便,才能维持新陈代谢的平衡。
  作为食肉目的动物,大熊猫们遇到机会,也要开一次“荤”,恢复一下其祖先的本性。在它的栖息地内分布着一种竹鼠,专吃箭竹的根,使箭竹枯死。大熊猫一旦发现其踪迹,很快就能找到它的洞穴,然后便用嘴向洞里吹气,并用前爪使劲拍打,迫使竹鼠慌忙出逃,大熊猫则乘机一跃而上,用前爪按住竹鼠,美餐一顿。如果竹鼠不出洞,大熊猫就会来个挖洞“抄家”,直到将其捕获。
  大熊猫虽然具有食肉动物的潜力,但如果经常去捕捉鼠类等小动物,所得到的营养却常常不足以抵偿消耗掉的能量。因此,它只能偶尔吃一点肉食,大部分时间则按部就班地依靠竹子维持生命。
  别看大熊猫平时温顺可爱,一旦有了宝宝,那大家最好还是对它敬而远之,熊猫妈妈是不会允许陌生人接近它的孩子的。刚出生的熊猫宝宝皮肤是粉红色的,带有稀疏的白毛,体重仅有145克左右,约为成年大熊猫体重的干分之一。在刚出生的几周里,大熊猫妈妈会一直将孩子抱在怀里,温暖它、保护它,几乎寸步不离,移动的时候就把它衔在嘴里。如果看到大熊猫妈妈在舔它的孩子,那很可能是在帮助孩子排便。大熊猫育幼期间,熊猫宝宝的叫声是母子间联系的重要方式,幼仔想吃奶、想排便、受冷或过热时,都会通过不同叫声提醒妈妈满足其不同需要。在1~2周后,熊猫宝宝长黑毛的地方开始变深。在一个月内,它们的耳朵、眼眶、腿和肩带开始变黑,变得更像妈妈了。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作为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它可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如今,全国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愿可爱而稀有的熊猫家族们能够发展壮大,让人类能更多地看到这位“老朋友”的身影。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国家进步的标志。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追求和理想目标就是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的新境界也是创新。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在创新方面存在着或多或
“你病菌感染了,需要打针输液。”听到这些话,同学们是不是都开始埋怨了:该死的病菌,世界那么大,你怎么偏偏找我呀!病菌,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同学们都很讨厌它们。  然而,世界之大,人都可分三六九等,细菌的微观世界也不例外。在成员众多的细菌大家庭中,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对人有害。有不少细菌对人类还有贡献。例如,我们吃的泡菜、酸奶,都是经过一些细菌的“加工”才制成的。农村使用的沼气池,也是靠细菌发酵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