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以面带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henwe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国家教育部充分认识到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在《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提出了具体的培训计划,并要求各地根据意见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如何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工作,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呢?在实践中,学校通过教研组这个“面”,创设“教学研讨开放周”、“区域学科竞赛联动”、“教研训一体化”等形式,带动教师每个“点”成长起来。这样的“以面带点”,区别于以往的“以点带面”的形式,多途径促进教师在“面”的氛围中积极成长,从而实现学校的师资平衡。
  学校组织的一些校本培训也是一个“面”,但这个面往往是大面积的、笼统的,其效果也是比较粗线条的。而学科的特性则是要求在校本培训中更加细化。为打造一流教师团队,让教师成长成为常态,学校重视挖掘教研组这个“面”的资源,重视教研组管理和团队建设。学期初,组织教研组长做专题讲座,召开教研会议,讨论并确定本学期的教研计划,督促教研活动如期进行。而且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教研组长多学习校外的先进的管理和建设经验,不断提升教研组的活动质量和效率。认真组织落实好各类公开课,并做好活动记录,课件共享,主题讲座等,带领更多的教师走向教学高地。教研组这个“面”犹如教师成长的土壤,土壤肥沃了,教师这个“点”就能积极成长起来。
  一、通过“教学研讨开放周”形式促进教师成长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来看,每个教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专业体验。比如,有些工作时间较长的老师会出现“高原期”的倦怠感,批改形式是单一的等。年复一年复杂而又单调的日常教学工作会让教师产生倦怠感。此时,如果教师在解决问题中仅凭经验来处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形成一些固定的处事基本思路,而忽视另一教学主体——学生差异的变化现象,往往会造成教学效率低下,教师也体验不到成功感。
  为此,紧紧围绕“聚焦课堂观察评价,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校本培训主题,在全校范围内,经常性地分设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的“教学研讨开放周”。课例形式有同科异构的;有主题探讨的。研讨方式有同伴评说,互相帮助;也有教研员、特级教师在专业上面对面的引领;尤其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常规的落实、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以及特级教师的讲座在一定层面上拓展了学校的校本培训的内涵。学术前沿的信息犹如新鲜血液一样冲击着教师们固有的思维,引起对专业问题的深深反思,激发起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勇气和信心,从而改进自己的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专业水平。通过“课堂设计——试教模课——反思提升”的过程,授课教师会主动思考教学问题、主动查找资料解决问题、主动设计教学亮点展示给同伴。
  教学研讨周活动期间,因为是面向全市开放的,各兄弟学校老师的也积极参与进来,活动规模相对比较大,形成的学术氛围也比较浓厚,这样就扩大了校本培训同伴的宽度,而且,抛砖引玉、资源共享的做法让老师们在开放中不断寻求大气。
  二、通过“区域学科联动竞赛”形式促进教师成长
  学校积极创设教师培训机会,组织教师全员参加师德和业务培训:组织教师听讲座;观课例;析教案等等,这只是局限在校内这个小池塘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把教学资源科学合理利用起来,要把教师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校不仅要组织教师与校内的、教研组内的同事交流,还要组织与校外的同行交流,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的交流,学习校外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
  组织教师参加区域内技能竞赛,开展课件制作比赛,上课比赛,说课比赛等活动。通过竞赛,让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到成长的差距,通过竞赛,让教师找到超越的目标,“山外有山”的感觉激发教师间良性的竞争。同时,竞赛过程中,教师的自身实践和讨论,学习成功的案例,学习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与指导,剖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对照自己的教学观念,从而自主提升自己。
  三、通过“教研训一体化”形式促进教师成长
  很多教师以为:科研是搞花架子,而且也没时间顾及,只要教好书就行了。这是一种对科研的误导。真正的科研是聚焦课堂,解决难点、热点问题,提高教学效率。而且科研能真正带动教师自主学习专业知识;科研能成为教师上课之余交流最多的内容,凝聚团队力量。可以这么说,科研不一定能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但其促进教师自主学习,提升教师素质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为此,学校确立“向科研要质量,靠科研上水平”的思想,努力构建“教科研一体化”的模式。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科研水平,学校提出,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学中发现学科问题,教研组集体进行梳理提炼,归纳出一个专题,确定为学科教研主题;然后围绕专题收集资料,阅读理论著作、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在教研组中进行互助式研讨;最后通过专家的引领,同组教师的交流,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样的科研过程,紧紧围绕学科问题展开,促进教师积极探索研究;在探索研究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也是很好的培训提升过程,真正做到教研訓一体化。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