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特色校园文化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h86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继承、弘扬地域特色文化,将地域特色文化精华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为当下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桐城江淮工业学校为例,介绍了如何利用特色校园文化——方苞文化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并对用校园特色文化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特色校园文化 方苞文化 核心素养
  课题:本文是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18年度规划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校园特色文化(方苞文化)课程开发研究》(立项编号:JK18()27)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而,综合表现为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家国情怀、浩然正气、责任担当、奉献精神等也正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所以可以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一、江淮工业学校校园特色文化——方苞文化
  1.方苞简介
  方苞(1668-1749),字灵皋、风九,晚年号望溪,桐城风仪里人,清代散文家,桐城派创始人,与刘大槐、姚鼐合称“桐城三祖”。
  方苞尊奉程朱理学,为文雅洁,首创“义法”说,“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代表作有《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等,有《方望溪先生全集》传世。
  2.方苞与江淮工业学校的关系
  江淮工业学校是安徽省首批9所国家示范校之一,是桐城市职教中心。学校的教学学风、校园文化深受到底蕴深厚的桐城文化影响。
  1993年,方苞后裔、台湾大华中学创始人、著名教育家方志平女士情怀桑梓,捐出自己的养老金150万元给当时的桐城县职业高中,第二年又捐资50万元设立志平奖学金。在政府支持下,学校利用此次方志平女士捐资助学机会,易地扩建,征询并采纳了方志平女士的意见后,学校更名为桐城望溪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简称“望溪职校”,“望溪”二字即方苞的号。此后,学校与台湾大华中学往来密切,并结为友好学校。2017年,学校按要求再次更名为:江淮工业学校。
  3.江淮工业学校特色校园文化——方苞文化
  经过多年传承发展和建设创新,现在江淮工业学校校园里已经形成了以方苞塑像、望溪楼、望溪亭、望溪园、望溪塘等方苞物态文化为基础,以“感人以诚不以伪”的“诚实”“朝闻道,夕死可也”的“勤学”、以方志平捐资助学的爱心文化等思想精神为核心,以台湾大华中学与江淮工业学校两岸交流合作为纽带的校园特色文化 方苞文化。
  二、利用方苞文化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核心素养的培育,除了课程、活动主渠道之外,校园特色文化的营造、熏染、传承,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如何综合利用底蕴深厚的桐城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校园方苞文化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笔者所在课题组一直思考的问题,并做了一些实践探索。
  1.校园物态文化
  江淮工业学校特色校园文化紧紧围繞方苞文化这一中心,通过校园里的亭台楼阁、园池石雕、宣传栏、文化墙等物理空间的精心营造,形成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如建筑命名,分别是望溪楼(教学楼)、龙溪楼(男生宿舍)、梦溪楼(女生宿舍)、听溪堂(报告厅)等。2017年学校更名时又增置了方苞雕像,开辟了望溪园,教室走廊上有方苞生平事迹展板……
  2.入学主题教育
  每年高一新生军训时,我们都将特色校园文化——方苞文化作为一个单独的章节单元列入学主题教育内容,利用学生刚到新校园、对陌生环境有很大好奇心的时候,带学生们参观介绍方苞雕像、望溪亭等方苞物态文化,还将方苞文化做成PPT,在入学教育的校情校史介绍环节进行专题介绍。
  3.编写校本教材
  方苞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校园物态文化能够展示呈现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方苞文化有一个更全而系统的了解,并从方苞身上学习健全人格、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我们组织课题组老师对方苞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搜集方苞相关资料、文集,研究文章,仔细研读,去粗取精,对相关文言进行了意译。
  在此基础上,采用英国教育学家斯基尔贝克提出的课程开发情境模式,通过情境分析、确定目标、方案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反馈等环节编写校本课程《望溪芳泽润龙眠》《文明中职生》等。
  课程内容包括认识方苞、方苞的核心素养故事,方苞散文名篇鉴赏,方苞义法说理论与写作实践等。具体授课时,会进行8次讲授和2次实践体验,每两周一节,计划一个学期授完。
  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在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对先贤方苞的兴趣,落实到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来。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讲授法、讨论法和实践体验法等。课程评价由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组成,分别占40%和60%。
  4.实地研学旅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千卷书,行万里路”……在行走的课堂里,学生们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体验,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合作和自理能力。
  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特征,我们在传播方苞文化时除了利用本校的方苞物态文化,还充分利用和学校距离不远的文庙、桐城派陈列馆、方苞故里等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开展实地研学旅行活动。
  5.进行专题讲座
  在弘扬特色校园文化、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自身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难以融会贯通,禁不住学生的再三提问。
  面对自身不足,除了加强学习之外,我们还邀请相关专业人员前来开展专题讲座。2018年12月初,我们邀请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宋豪飞来校开展了题为《漫谈方苞的品德修养与经世思想》的专题讲座。
  6.名句名篇诵读   对文化传承类的课程,如培养人文底蕴等核心素养,除了长期的浸润、诵读外,没有捷径可走。大声诵读可以加强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在美的享受中提高鉴赏能力、艺术修养和人格涵养。 为此,我们精选方苞部分代表作品和承载了人文思想的名句,编辑成诵读手册,发到学生们手中,利用早读课进行诵读,并要求学生们熟读背诵。
  7.制作主题微课
  在互联网 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也应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能墨守成规,泥古不化。
  为此,在传播手段上,我们跟上潮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抖音、微课等多媒体手段精心包装方苞文化精选内容,推出《方苞如是说》精品微课十六讲,每讲5分钟左右,通过学生微信群定期发布。学生们利用零碎时间,带着好玩的心态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习了方苞文化的精髓。
  三、利用校园特色文化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建议
  1.加强课程资源意识,拓展校本开发空间
  2017版语文新课标强调“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开发。”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深深感到底蕴深厚的桐城文化是课程开发的金矿,但需要有课程资源意识、有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才能将这些地方特色文化以课程的形式充分利用起来,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关心身边的特色文化,走出校门,了解家乡,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2.新时代,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随着移动教育的普及、短视频的流行和碎片化阅读的现实语境,承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的表达形式 文言文,对学生而言,如同一座大山横亘在前,让学生望文兴叹,不得其门而入,逐渐离远了。如果能够适时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容进行创造性转化,转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抖音等形式,则可让学生亲近经典,有所收获,从而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
  虽然这种转化有二次创造的成分,有失真的风险,但相较于学生的背离,这种风险还是值得的。
  3.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转化为具体的课程目标,特别是主導学科的课程目标
  虽然各个学校有针对性的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能够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但只有像语文、数学、英语等占主导地位的学科课程能够呼应核心素养,才能实现真正的变革。
  另外,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并非每一学科都包含所有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养成是所有教育活动共同实践的结果,同一核心素养可以通过不同学科、不同课程进行培养,同一学科也可以指向多种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钟桂珍,翟博文,涂圣文,基于非物质文化传承的中职校本课程开发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9(1).
  [2]王立宽,胡玉平,张翼,构建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以唐山市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6(7).
  [3]吕晓蕊,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以上海市F学校为个案[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其他文献
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剖析教材为主线,仅依靠教师讲授的方式,把教材中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培养出的学生只能复述知识定义,而不具备应用知识的能力。  科学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并强化学生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从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规律(或职业技能的养成规律)出发,以完成完整工作任务为行动导向,结构化地处理教学内容,明确工作项目,引导学生在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进程中
摘要: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引导者,其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塑造等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此对班主任工作作出一些思考和体会。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体会;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多少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
众所周知,数学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占有很大的份量,是我们的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但有智育的功能,也有其美育的功能。数学美深深地感染着人们的心灵,激起人们对它的欣赏。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欣赏数学的美。  一、简洁的美  爱因斯坦说过:“美,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他还认为,只有借助数学,才能达到简单性的美学准则。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这种美学理论,在数学界,也被多数人所认同。朴素,简单,是其外在形式。只
人们常说:“智者不行是次品,体育不行是废品,美育不行是残品,德育不行是危险品”。几句浅显易懂的话语运用比喻的手法道出了德、智、体、美之间的关系。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避免向社会输送“危险品”,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遵循教育规律,结合本学科的性质特点和教学实践,循循善诱,言传身教,切实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人才。  下面我谈一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与渗透。  一、提高
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要有意识地把握好秩序、参与和交流三个维度,做到了解学生思想与心灵,信任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人际关系;以民主的作风、高昂的热情去巧妙组织教学;注重教师自我调控,机智应对教学意外事件。  关键词:情感;组织;调控;课堂后气氛;英语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伴有各具风采的教学气氛。现代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表明:教学过程不仅是认识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信息交流的过程,课
摘要: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學习的依据。从教材本身来看,教材不仅是课程标准的代言人,更是集中了众多专家、学者的专业智慧和学科水平,它是学科知识的精华、智慧的结晶。认真研究教材、对教材进行创新处理是促进课程内容生活化和适应性的重要一环。本文以教学实践为依据,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内容作了一些合理的调整,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教材;有效处理;合理增减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
摘要:高中语文教材具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性特点,因而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成为了一种可能。本文从高中语文教材的具体篇目内容入手,着重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对高中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及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格培育;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9-0043  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但要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更要有“广施博爱”
摘要: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简单过程,而应该是滋润学生心灵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突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从而把情感教学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积极探索语文课实施有效情感教学的途径,用“情”去滋润学生的心田,让情感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情感;语文教学;具体办法  语文教材
“阿尔迪”超市的所有者,是德国80多岁的阿尔布莱希特兄弟,它是全世界公认的零售业航母,目前的身价已达400亿欧元。在美国,阿尔迪的年销售额现已达到48亿美元,它计划今后每年开40家分店,到2010年把总量扩展到1000家。同时,阿尔迪还在北美收购了那些被沃尔玛挤兑而破产的零售商。  尽管年销售额达2000亿欧元的美国“沃尔玛”公司,销售额是阿尔迪的6倍,但阿尔迪每年经销的单件商品的总价值却超过40
摘要:赏识教育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本文从四个细节来阐述赏识教育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发自内心去关爱每一名学生;俯下身子去关注每一名学生;有的放矢去指导每一名学生;把握分寸去表扬每一名学生。通过赏识教育,教育工作者要为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  关键词:赏识教育;学生;做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8-0144  每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