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赞歌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dd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初想】
  统编本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神话故事单元。其中,《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三篇属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属于古希腊神话故事。神话故事通常都气魄宏大,通过创造伟大人物的英雄故事来表达人类战胜自然的愿望。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无论是中国神话还是外国神话,其创作神话故事的目的都是相同的。我希望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来构建视角更大的语文教学,借此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从整体来看,四篇神话故事都承载着一个共同的教学目标,那就是通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而单元中的不同课文承载的具体教学目标又不尽相同。对于《普罗米修斯》这样想象更大胆、描写更具体的古希腊神话故事,我决定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不畏强权、勇敢坚毅的美好品格上。既能让学生对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物形象进行感悟,又能从对人物形象的感悟中感受到创作者想象的神奇。我将把对人物品格的感悟落实到对故事情节和语言文字的品味中去,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设计思路】
  1.从中外神话的比对开始,到中外神话的比对结束,构建大语文视角。
  2.以人物为点,以人物事件为线,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梳理神话内容。
  3.化繁为简,以“哪个部分(情节、文字)最触动你”为核心问题,贯穿品味语言文字始终。
  4.以情境设置和想象为支架,回应文本,上钩下联,感受人物的美好品格。
  【教学目标】
  1.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感情诵读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体悟。
  3.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交流体味,感受人物的美好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感情诵读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体悟。
  3.学习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交流体味,感受人物的美好品格。
  【教学过程】
  一、神话导入,破文入题
  1.神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中国的神话中,人是由谁创造的吗?(女娲)那么,在古希腊的神话中,人又是由谁创造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微课:《普罗米修斯创造人类的故事》。)
  2.自读课文。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普罗米修斯》。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出現了哪几位天神?他们分别做了什么?课文又主要讲了什么?(出示自读要求。生初读,思考,然后交流。)
  3.交流归纳。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位天神?(生一边说,师一边板书:普罗米修斯、宙斯、火神赫淮斯托斯、大力士赫拉克勒斯。)把几位天神做的事情联系起来,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谁来说一说?(生说完后,师出示: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太阳车里“盗”取了火种,宙斯决定给他最严厉的惩罚。火神赫淮斯托斯劝普罗米修斯向宙斯认错,他断然拒绝。宙斯将他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受惩罚。最后,大力士赫拉克勒斯救了他。)如果把这个故事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概括,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其梳理为“‘盗’火、受惩、获救”三个部分。)
  4.提炼方法。概括故事性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种更为简洁的方法——以主要人物为主线,弄清楚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这篇文章就是以普罗米修斯为主线,讲他“盗”火种、受惩罚和获救这三件事。
  二、体悟受难的普罗米修斯
  1.教师提问。同学们,课文中“‘盗’火、受惩、获救”这三个部分,哪个部分最触动你?(大多数学生说“受罚”部分)在受惩罚的过程中,普罗米修斯都经历了哪些苦、哪些痛?(板书:苦、痛)
  2.指名说。能用一个字来说一说是什么苦、什么痛吗?(师帮助提炼并板书:锁之苦、啄之痛。)
  3.任务驱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学习,看看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锁之苦、啄之痛的,过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出示学法指导:找得准,说得明,读得出。)
  4.全班交流。
  (1)体会“锁之苦”。
  师:你能感受到普罗米修斯的痛苦
  吗?从哪里感受到的?
  (先指名让学生说,然后结合理解、想象进行引读,加深学生对“锁之苦”的体悟。)
  师:“死死地锁”是怎么个锁法?
  师:“不能动弹”,就不能干什么?“不能睡觉”,就只能忍受什么?
  师:看,这就是高加索山。(出示陡峭的雪山图片)常年冰雪覆盖,寒风呼啸,一低头便处处是悬崖峭壁。伴着这凄厉的风声,哪一组再来读一读普罗米修斯的这个受难场景?
  师:当狂风呼啸时,普罗米修斯被——
  (生: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
  上,既不能吃饭,也不能睡觉。)
  师:当暴雨倾盆时,普罗米修斯还是被——
  (生: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
  上,既不能吃饭,也不能睡觉。)
  (2)体会“啄之痛”。
  师:宙斯的惩罚仅仅是把普罗米修斯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上吗?
  (生:不是。)
  师:他要给普罗米修斯最严厉的惩罚!(出示画面)在这个画面中,哪些文字深深地触动了你?
  (生抓住“尖利、啄食、凶恶、没有尽头”等词句找、说、读,体会“啄之痛”。师进行引读。)
  师:什么是“啄食”?
  (生:皮连着肉,肉连着骨,骨连着血脉,血脉连着心。)
  师:这样的画面真是让人想
  想都疼。这种残忍的画面不想也罢,不说也罢!让我们用读来体会吧!   师:你们知道孙悟空被压在
  五行山下有多久吗?普罗米修斯被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又是多久呢?三万年啊!这是痛苦日夜不休的三万年!这是痛苦循环反复的三万年!让我们再读一读!
  三、感悟大爱的普罗米修斯
  1.教师提问。这风吹雨淋的三万年,这肝脏昼被食夜又长的三万年,是什么力量和信念支持着他,让他始终不向宙斯屈服?请大家在文中找一找。
  2.指名说。(出示普罗米修斯的话: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3.展开想象,感悟大爱。
  (1)他明知道盗火有生命危险,却依然义无反顾地去做了这件事,是因为他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第1自然段对人类悲惨生活的描写来理解)
  普罗米修斯看到他所帮助过的人类居然过着这样悲惨的生活,他想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生读普罗米修斯说的话)
  (2)当普罗米修斯被死死地
  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俯视人间时,他又看见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第2自然段对人类有火之后生活的描写来理解。)
  看到自己所爱的人类终于过上了有火的幸福生活,他又想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再读普罗米修斯的话)
  4.小结。这就是英雄的普罗米修斯!这就是伟大的普罗米修斯!这就是对人类充满了怜悯和爱的普罗米修斯!(板书:英雄)
  四、赞颂英雄的普罗米修斯
  1.普罗米修斯的这种精神感动了天地,感动了山河,也感动了诸神。找一找,都有哪些神对普罗米修斯充满了敬佩?
  补充资料,进行引导:知道火神赫淮斯托斯是谁吗?火神可是宙斯的儿子啊!可是他责怪普罗米修斯了吗?他反而希望普罗米修斯能免受痛苦。知道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是谁吗?他也是宙斯的儿子啊!可是他却射死凶恶的鹫鹰,砸碎了铁链,解救了普罗米修斯!
  2.普罗米修斯感动了诸神,
  是否也感动了你?请说一说。
  五、对比阅读,走进神话群
  1.读“阅读链接”。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就是这样盗取火种的。那么,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中,人们又是怎么得到火种的呢?请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故事。
  2.对比分析。同学们,刚才我们对比阅读了普罗米修斯取火和燧人取火的故事。一个是西方神话,一个是东方神话,站在你們的视角,你觉得东西方神话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3.对比分析。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已经学习的课文《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属于东方神话,和今天学习的这篇西方神话比较一下,这几篇课文在人物的塑造上又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4.引发阅读期待。普罗米修斯终于获救了!猜一猜,宙斯会善罢甘休吗?想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吗?(出示《希腊神话故事》)回家以后,认真读一读这本书,你就全知道了。
  (作者单位:湖北荆州市沙市区荆江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同学们,如果去北京你最想去哪儿?有一个地方,老师也非常想去看看,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简洁的导入,开始了《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  名师工作室里“每人一课”活动如期展开,我又有了一次成长锻炼的机会。如何上好一堂学生喜爱、高效率、具有语文味的课,是我一直在思考并实践的。最初的试教,我只是一味给学生讲解,向学生展示我所收集的资料,整节课,基本上我的声音回荡在教室。这样的课,显然远离了“以生为
【教学目标】  1.积累词句,感受夏天的生机与活力。  2.学习抓中心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发现作者从不同方面围绕中心意思写的秘密。  3.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  义,明白我们要及时抓住青少年时期,增长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否则错过时机就会一事无成。  【教学重点】  1.学习抓中心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学习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2.发现作者的语言特点,学习运用短句和富有节奏的
【探究目标】  听声音、大胆想,创编生动有趣的故事。  【支架策略】  倾听三段故事音频,发挥想象,编出完整的故事。  【评价要素】  善于倾听、想象丰富、故事完整、语言生动。  【教学过程】  一、入情境——走近声音  1.听声音,猜一猜  师:我们都有一双灵敏的耳朵。用这双耳朵,我们聆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听声音,猜猜猜”的小游戏。  师:(播放动物叫声)听,这是什么声音? 
近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节目《朗读者》火遍大江南北,其前三期的主题分别为“遇见”“陪伴”“选择”。今天,笔者就想借着这三个主题词聊一聊中高年级朗读教学的策略,以期培养更多学生成为酷爱朗读、懂得朗读、善于朗读的“朗读者”。  一、“遇见”——走进文本  《朗读者》说,人们朗读的不只是文字,朗读的同样是人生。而这正是这档节目能牵扯亿万观众心灵的魅力所在。我们不难发现,其实电视节目中的不少“朗读者”普
“优秀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这是《教学勇气》封面上的一句话。时隔六年之后,我又一次捧起了这本书。  六年前,我没有结婚,没有家庭的束缚。我和另外三个同事一起住在清流学校为我们提供的集体宿舍里。它是新都区最为偏远的学校之一,天一黑,不止整个学校安静了下来,连整个小镇都似乎开始入睡。没有城市的喧哗与热闹,在这样的环境下,每天晚飯后的消遣就是在宿舍里看书和备课。第一次看《教学勇气》就是在那
【探究目标】  1.了解什么是“点面结合”。  2.能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场面描写。  【支架策略】  1.“气球大爆炸”游戏的规则、道具等。  2.学校运动会视频及描写相关场面的范文。  3.描写“面”的一般句式,描写心情的四字词语和歇后语。  【评价要素】  四个方面:标题吸引人、导语较简洁、主体有细节、内容很客观。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常有人问:“诗是什么?”答案五花八门。针对这一问题,我想起了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人生三重境界:参禅之  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借用大师的思维,我的答案是“诗就是诗,诗不是诗,诗还是诗”。  诗就是诗。《说文解字》认为诗是“心志”,其本义是把心中的思想表达出来的语言。它言志,它传情,它授知,它解惑……  诗不是诗,它是一种选
去西藏,去宁夏,去青海,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个信徒,一步一叩首,用一个一个长头走向心中的圣地,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虔诚。  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就心生敬畏,也常常想到自己,从教21年来,在通往语文教育这一圣殿的路上,我一路前行,虽苦,虽累,但无悔无憾。  一、教学风格的形成  我的教师生涯非常幸运,刚工作时就遇到了好领导、好同事,刚当班主任又遇到了好学生、好家长。  我刚毕业时并不是教语文,而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老生常谈、无法回避而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评价存在太多的不尽如人意:“廉价”表扬,失真;模糊评价,失准;纠错不力,失“导”……原因固然很多,但缺乏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是重要原因。在此,筆者就“课堂教学评价”话题,从增强课堂教学评价的情感性、导向性、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略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一、课堂评价要融入情感,“情动
凡是接触过程惠萍的学生、家长、同事,都会被她那灿烂的笑容、热情的言语、阳光般的心态深深吸引。有人曾经问她:“你一天到晚笑呵呵的,就没有烦心的时候吗?”程惠萍笑着说:“我怎么能没有烦心事呢?但是只要一看见学生,就什么事都丢到脑后了。一站上三尺讲台,我的眼里就只有孩子们。作为一个教师,我要对孩子们负责。再有天大的事,学生的事最大。”  程惠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实践的。1989年,她从太原师范学校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