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来袭,中国或难独善其身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x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春夏之交,一场初露端倪于美国市场的次级贷款风暴,让全球金融市场经历了近几年来从未遇到的困境。虽然众多经济学家坚信,这场风暴目前尚不会酿成危机,对中国国内金融市场造成的直接冲击影响有限,但由于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效应,市场恐慌情绪的蔓延无疑将考验加装资本管制等“防火墙”的中国金融。
  人们开始担心,如果此次次级贷款问题最终演变为一场危机,风暴会否穿越中国墙?
  
  A股真的受伤了
  
  在美国金融市场上喧嚣了一整年的次级债风暴,让我们看到了蝴蝶效应的再次显现。
  2008年新年伊始,次级贷款风暴向世人展示了它的威力。它疯狂地席卷了美国、欧洲等各大金融机构,进而引发了一场“全球股灾”,全球绝大部分证券市场都出现了罕见的连续暴挫。标准普尔公司2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26个发达国家的股市全部出现下跌,其中16个股市跌幅超过10%。如果说去年2月27日的大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力量,如果说“9·11”事件时我们还游离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外沿,那么最近“重伤”的全球股市似乎告诉我们,A股已经站到了风暴的中央,A股市场一向被视为对外部有免疫力的信条也将被彻底粉碎。
  2008年1月22日,是鼠年开局以来,令全球股民最惊心动魄的一天。中国内地上证综指盘中一度下跌400点,跌幅达到了7.22%,1000余个股票出现了跌停板,A股市场两天内蒸发了3.9万亿元人民币,日经指数缩水3690亿美元,相当于半个韩国的经济规模;印度孟买政交所跌停,香港股市一天蒸发1.5万亿港元,欧洲股市同样跌声一片,此后的全球股市也随着次贷危机的阴云变化而忽上忽下。
  


  在农历猪年的最后一个完整交易周,对于中国的众多股民来说,滋味同样苦涩。许多股民期盼的持续上涨和“最后一跌”不但都没有到来,反而迎来了股市的“跌跌不休”。1月28日周一,股市重演了1月22日暴跌的“深绿色”,沪指下跌7.19%;1月31日大盘年线失守;2月1日周五,沪指盘中深度下探到4195点,最后收在4320点,继续压在年线之下。
  据标准普尔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全球股市市值蒸发5.2万亿美元,其中中国A股以21.4%的跌幅位居跌幅榜第二。从1月15日以来,在大盘上留下的三根长长的周阴线,让沪深两市总市值缩水6万亿元。
  从“风波”到“寒流”再到“危机”,随着美国次贷问题的不断膨胀,全球股市一片“风声鹤唳”,在享受了多年A股丰厚回报的投资者,也着实体味到了市场的风险所在。
  
  “防火墙”亦有透风时
  
  或许,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不透风的墙。在我国尚未充分开放的资本市场等“防火墙”保护之下,A股市场目前不存在与全球股市特别是美国股市联动的条件,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连日A股市场的“跌跌不休”呢?
  证券市场资深人士谢国忠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是因为美国的次债的危机引起了香港股市的下跌,有不少股票,在香港跟上海两地都有挂牌,这个香港的股票下跌,对上海的话是有一定影响的。因为我们有一些QDII和QFII,就是外资进来的钱和那个内资出去的钱,虽然说我们的股市,不是开放的,但是呢,我们开了两个窗呢,这两个窗呢不是说那么大,但是也是有一定影响的。”港股主要是受港元与美元联动汇率制的影响,一个国际资本充分参与的港股市场的连续暴跌,对含有H+A股的国企肯定会造成一定的拖累。比如,中国石油H股下跌到了10元以下,那么中国石油A股又怎么可能还在30元之上呢?显然,含有H+A成分的国企股的暴跌对其所占权重甚大的A股造成一定的拉打,对境内市场的影响巨大,股民对此无法回避。
  此外,信心,是脆弱资本市场的最后一道防线。正如汇丰银行驻香港的经济学家弗瑞德·纽曼所说,“金融市场的走势依赖于投资者信心的变化,而信心则难以受到阻碍和控制。”
  进入2008年以来,糟糕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在花旗银行、美林证券等爆出巨额亏损后,欧洲最大的银行瑞士银行1月31日公告称,受到次贷资产减计140亿美元的影响,去年四季度该行亏损约合114亿美元,创历史最高亏损纪录。这一数字超过了此前花旗银行和美林证券创下的98.3亿美元的亏损纪录,濒于崩溃的全球投资者的神经再次受重创,由此形成的冲击非没有完全开放的中国资本市场所能抵挡。就在人们猛然意识到危机近在咫尺而感到不安甚至恐慌的时候,乔治·索罗斯公开表示,全球正面临着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经济则受到衰退风险的威胁,这句结论更令众多股民震颤。国泰君安的分析师伍永刚就将本次暴跌的矛头直指“次贷恐慌的放大”。
  国海证券策略研究员程旭东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A股市场的大跌应该是全球性股市大跌后投资者恐慌性抛盘所致。大跌的领头羊是银行板块和地产板块,其实这都是全球性恐慌心理在A股市场延续的表现。
  程旭东进一步解释说,比如,花旗银行的巨额亏损引发投资者对国内银行的担忧,而花旗银行的亏损源头是次级债,这与房地产有关,引发A股房地产板块的重挫。此外,这种心理还进一步蔓延,与地产联系相对紧密的水泥、钢铁等板块也受到很重抛压。
  尽管外界对于美国次贷影响对A股市场带来影响的判断并不一致,但对2008年A股市场具备一些结构性机会成为一种共识。国际著名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依然没有卖出任何一支自己持有的中国股票,但是在他看来,任何单边市都充满着危险,对于目前的中国股市,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审慎乐观。对于次贷带来的影响,罗杰斯认为,真正用心的投资者大可不必管它,关键是买对好的企业。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师滕泰认为次贷危机对于中国并无直接影响,“毕竟长期经济形势看好,去年10月以来,全球股市都出现了下调,A股下跌并非个案,但中国经济的发展却成为牛市不变的基础。”
  汇添富、华宝兴业等基金的发言人也一致认为,即使今年市场有所调整,调整幅度也可能加大,这应该也只是牛市之中的“中场休息”,而且,“中场休息”之后的行情将更加精彩。
  
  对中国金融影响有限
  
  在世界众多金融机构因次贷危机暴出亏损时,人们不禁要问: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影响几何,中国有没有可能再次避过这次全球性的金融灾难?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第12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表示,我国金融系统在次贷领域介入有限,加之资本向下尚未完全开放,从目前来看,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短期影响有限。但是从长期看,次贷危机的蔓延,可能会增长我国企业信贷的需求,从而影响经济增长,从而对于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冲击,那么也会间接地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
  瑞银全球银行业分析师Philip Finch认为,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影响有限。他表示,全球银行面临流动性的风险,但中国的银行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与美国和欧洲的银行相比,中国银行对于次贷风险的暴露度要小很多。
  据了解,中国金融机构直接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只有中行、招行、工行和建行等极少数机构,而且其影响并不是十分严重。根据美国官方提供的信息,中国购买美国资产支持债券总额2006年达1070亿美元,而且其中大部分为AAA级别的,即使其中一半是次级债,再按50%计提减值,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损失不过250亿美元。
  根据各大金融机构的公告,中行、工行、建行的累计次级债额近120亿美元,目前均已按30%至40%比例计提准备。若中国再提高计提比例10个百分点,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新增损失也只有12亿元。
  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2月18日透露,去年第四季度中行已完全出售(处置)了所持与美国次债相关的债务抵押债券(CDO),同时根据美国次债现状对现有的次债提供了足额拨备。在考虑有关美国次债相关债券的减值准备及全额出售CDO的处置损失后,中行去年净利润较上年仍有明显增长。
  1月18日,中国工商银行2007年业绩预增公告显示,该行2007年净利润预计较2006年增长60%以上。工行行长杨凯生表示,目前工行的所有外汇债券持有量为284亿美元,其中处于次级抵押债券仅为12.29亿美元。这样的次级贷款投资规模在整体外汇债券投资大约为4.32%,占总资产比重大约0.0012%。他表示,目前工行的12.29亿元的次级贷款中,2.29亿美元是AAA级别的债券,剩余部分也在AA以上,银行完全能够承担。
  建行行长张建国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在总共10.62亿美元次级房贷支持债券中,只有4.6亿美元属于引发市场风险的债券,这些债券的评级均为AA级或以上。该行认为,该等债券对全年盈利影响有限。1月18日,该行2007年业绩预增公告显示,建设银行2007年净利润预计比2006年度增长48%。
  此外,一些传闻受美国次贷影响较大的国内机构,也纷纷做出回应。尽管国内部分银行受次贷危机的影响,超过了次贷危机爆发初期监管机构的预期,但从目前来看,对银行的经营并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影响不仅在当下
  
  在本轮来势汹汹的美国次级房贷债券危机中,中国金融市场似乎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业内专家提醒,尽管美国次级房贷风波未殃及我国,但对日益开放的中国金融业以及资产投机气氛渐浓的股市楼市来说,亦具有借鉴作用。
  对于此次美国次贷券危机对中国金融与资本市场可能造成的影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认为,就眼下的情况来看,对实际变量的影响基本没有。因为我国资本市场是在2004年10月以后才成长起来的,现在的金融产品、股市中的基金产品与美国股市上的金融产品并不相通。不管美国投资怎么变化,目前中国连产品都没有,更谈不上影响。
  从长远角度来说,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涛认为,次贷风波对中国这样处于金融深化初级阶段的新兴市场国家来说,危害非常深远。这种危害不是直接对金融机构带来的资产损失,而是一种发展方向与路径的迷失。换句话说,在内外因素作用下,2006年以来中国金融深化速度开始加快,然而,次贷风波如同一瓢冷水,使我们难以把握金融深化改革的速度,也迷惑于金融创新究竟是一把怎样的“双刃剑”。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中国银行业最大的风险是信用风险。在从紧的货币政策环境下,银行以往快速发展过程中累积的信贷风险将加快暴露,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也使“两高一剩”行业的不良信贷逐步显现,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也会导致贷款违约风险上升;再加上一些国际国内经济、非经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信用风险的压力是加大了。因此,银行业重中之重的工作是防控信贷风险。
  在次贷风暴中,中国金融关键不仅要认清世界,而且要更加地认清自己。为不断推进我国金融深化改革、促进金融创新,杨涛建议:首先是要保障用于金融创新的基础资产的质量,防止金融产品成为“海市蜃楼”;其次是避免金融技术被滥用,导致信用泛滥和风险过度积累;第三是加强内外防控抵御金融风险,在金融机构内部应加速“防火墙”建设,在外部环境上,为避免全球金融风险的输入,增强抵御外部金融冲击的能力。
  或许,正像德国《商报》那句充满了调侃味的评论:美国感冒,世界会跟着流鼻涕,但不会得肺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虽说不是驱动全球经济的惟一动力,但也是最主要动力之一。如果美国经济陷入困境,这足以让全球都遭遇麻烦。全球化的浪潮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国,中国也正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影响着世界。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从次贷危机中吸取教训,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地推进和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建设。
  编辑:许广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心脏监护(cardiac care unit,CCU)患者家属焦虑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通过问卷调查50例CCU患者家属的焦虑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CCU患者家属的焦虑程度与
目的探讨老年人(>70岁)肺血栓栓塞(PTE)的临床特点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70岁以上老年PTE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结果螺旋CT和
当前,我校法学专业实验教学课程授课中,存在实验教学教师缺乏、教学方法落后、实验课程体系陈旧、实验教学形式单一等诸多问题。为更好的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提升
随着增龄,人体不可避免地出现机能下降和疾病的增多,导致老年人常见的多种慢性疾病共存,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且用药时间长、剂量大,药物相互作用复杂,容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ADR)[
通过借用“推拉理论”对新生代农民城乡流动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迁移城市面临着制度障碍和能力弱势的双重叠加。因此,应加快制度改革,加强职业教育,以实现基于新生代农
高校与当地的国有特大型企业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图书馆必须努力开展信息合作。本文介绍工科高校图书馆期刊部与特大型企业技术资料室之特点差异,分析期刊部与资料室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