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痴”与“狂”是用以描述聊斋男性(特别是与狐仙鬼女发生恋情的书生)性格特征和审美气质的两大范畴。之前的相关研究多将重点放在“痴”上。由于“痴”与“狂”内涵和表征上的重叠,以及文化来源的一致,狂生形象群多被归入痴生形象群中。笔者认为,“痴”与“狂”是不可混淆的范畴,“痴生”和“狂生”在性格表征、审美意蕴和形象价值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较之“痴”,“狂”更贴近明中叶以来的放诞士风和蒲松龄身上的疏狂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