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不能少“母语”这一课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l113205834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报道,华中科技大学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开设了《中国语文》课供学生选修,该课程32个学时、2个学分。该校还要求学生参加《中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考试,考试结果与学生拿学位“挂钩”。毕业前《中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未达标者不能获得学位,专科生不能获得毕业证书。
  我国是一个盛产文学的大国。从《诗经》传唱至今,历经无数岁月和时代的洗礼,孕育出无数的文学篇章和人物。在现代,我国曾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大师,比如鲁迅、茅盾、林语堂等,可时至今日,在文学上有所成就者屈指可数。而取得特别贡献者,更是寥寥无几。
  深究我们缺乏文学人才的原因,还是源于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教授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即小学语文课的课时是外语的一倍多,可到了初中语文的课时就变得和外语一样多。换而言之,外语已经和语文一样重要了。到了高中,外语课时就超过了语文的课时。外语由此超越了语文,将语文挤到了一边。到了大学后,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学生们大多忙着四、六级考试,基本上只学外语不学国语。
  著名作家余光中在感叹中国人母语能力下降时,曾发出如此感慨,如果不及时调整,我们的后代学习古汉语要比学习外语还难。
  教育不重视语文,必然导致学生们不重视语文。学生不重视语文,其语文素质就必然是一团糟。像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写信,写出的文章错字连篇等,已成司空见惯的现象。即便是一些专门从事中文学习的学生,也是写不好文章。以至出现了让人可笑的事情,如某大学举办汉语言文字大赛,冠军竟然被外国留学生夺走。这难道不让人感到可悲吗?至于今日中文系学生与昔日中文系学生相比,更是无法相提并论,不由不令人生出江河日下日暮东山之感。
  反观其他国家,没有如我国这般的情况,他们无一不重视母语教育。比如与我们相邻的日本,他们虽重视英语,但将母语教育始终放在第一位。日本国语教育学者认为,“言语的获得,就是认识的获得。”在他们看来,获得了某一民族的言语能力,就认识了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就培养了该民族特有的心理和性格。所以,日本的国语教学大纲明确地强调对祖国文化的传承和对国语的尊重。
  实际上,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母语都不熟识,那么他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又能了解多少呢?中央电视台曾举办过多次大型歌手比赛,在历届的青年歌手比赛中,一些歌手曾因为不懂历史和文化常识而闹出笑话。而那些常识,原本是基本的常识,也是作为一个国人所应该知道的常识。
  一个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知之甚少的人,如何去热爱自己的祖国,进而为自己的国家去努力拼搏呢?长期下去,可悲的不仅是我们文学人才的缺少,更是会由此引发我国文化传统和精神的流失。因此,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必须要从我们的学校教育开始。华中科技大学此举,既是对我们现今教育偏失的一种纠正,也使我们的母语教育得到了一种理性的回归。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运用国内外同行的一些新理念、新观点及新方法,结合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学的经历和探索,论述了如何在继承和发扬其成功之处的同时,顺应时代,在课堂教学中提升理念、创
<正>伟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专业视听设备、技术提供商,研发、生产及销售数字电视前端、传输、监控等产品,为传统电视台、广电网络公司、OTT/IPTV新媒体运营商等客
“微”时代悄悄降临在你我的身边,无论是微博、微信、微视还是微电影,不得不承认,碎片化的自主学习方式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知识摄取方式。微课也伴随着“微”时代的步伐悄然而至。那么到底什么是微课呢?这是一个已经被重复提过很多次的概念,我们可以先将国内各种主流概念逐一列举,从而一窥究竟。  黎加厚:微课是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其中包括教师讲授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