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头仙境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c03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祝勇,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主要作品有《血朝廷》《纸天堂》《故宫的风花雪月》《故宫的隐秘角落》等。获郭沫若散文奖、十月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在场主义散文奖、百花文学奖、黄河文学双年奖等。主要纪录片作品(总撰稿)有《岩中花树》《辛亥》《历史的拐点》等。
  在汉代,人对世界所知甚少,这从反向上激发了他们对世界的想象,还带有许多魔幻的成分,他们所塑造与描述的那个世界,也因此具有了深刻的文学意蕴。
  一
  李少君去见汉武帝,言称自己是七十岁的老头儿。汉武帝打量着他年轻的脸,有点不大相信。那应该是在公元前133年,汉武帝拒绝了匈奴的和亲要求,在马邑设下埋伏,拉开与匈奴战争的历史大幕那一年。那一年,汉武帝24岁。
  我至今查不出李少君的真实年龄,因为他不是我熟悉的诗人李少君。历史中的李少君,一无身份证,二无介绍信,三无固定住所,属于典型的“三无人员”,只知道他的职业叫方士,掌握着使人长生不老的特殊技能,实际上就是一个四处游走招摇撞骗的盲流。为了打消心中的疑虑,汉武帝亮出一件很古老的青铜器,问李少君是否认识此物,李少君仔细瞅了瞅,说:“齐桓公十年时,这件铜器曾在柏寝台放过。”汉武帝于是趴在青铜器上仔仔细细核对上面的铭文,当他看见齐桓公的名字时,一时间蒙圈了,因为李少君不可能提前看到齐桓公的铭文。在场所有人也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司马迁后来在《史记》里写下这一幕时用了四个字:“一宫尽骇。”于是他们对李少君的方术深信不疑,认为李少君是神,是仙,他的年纪,往少了说也有几百岁了。
  李少君曾经在武安侯田蚡的府上宴饮,酒喝大了,就指着在场九十岁以上的老同志说:“你们这帮小朋友,当年我跟你们的祖上一起撒尿和泥玩呢。”李少君说出他们当年一起玩耍和骑射的地点,那些老寿星们迅速搜索自己的童年记忆,想起自己的长辈们都说到过那个地方,彻底服了,毕恭毕敬地把李少君当作自己的老前辈。
  每个朝代都有能忽悠的人,专门忽悠皇帝,也早就成了一门专业,李少君是这方面的杰出人才。那一天,面对着那件青铜器,李少君从容不迫,潇洒而镇定地对汉武帝循循善诱:“有此奇物可以化作黄金,用这样的黄金做成饮食器具,可以延年益寿,这样,就可以见到蓬莱仙人,与蓬莱仙人进行封禅大典就可以长生不死,飞升成仙。”
  李少君声称,自己曾经登上过东海中的蓬莱仙山,在那里,一个名叫安期生的千岁老人给了他一颗像西瓜那么大的巨枣,吃了它,他才长生不老。
  坚不可摧的汉武帝,就这样被那个名叫李少君的骗子忽悠得五迷三道,把寻找神仙,求得长生不老之术当作自己最紧迫的任务,而且这项工作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横扫匈奴的汉武大帝,在这个领域,注定要一败涂地。
  二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在鬼神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奇幻的世界,叫仙境。美术史家巫鸿先生说:“仙境既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不是虚幻的神话故事,而是一个他们曾亲眼见过并能绘声绘色地加以描述的实实在在的地方。”那个世界不在天上,也不在地下,而就在人间,只不过与我们生活的俗世有一段距离而已。
  那是一段物理上的距离,因为它们通常都比较偏远,不是在高山上,就是在岛上——其实岛也是山,是海上的山。同时,那也是一段精神上的距离,仙界里的居民是不死的,他们已经跨过了死亡的关口,可以永远活下去,所谓“老而不死曰仙”,他们也不需要像神那样去履行各自的职责,因此,他们的生活,真正称得上快乐无极限。也因此,无论秦皇,还是汉武,都在绞尽脑汁地打探仙境的地址。
  在那个朝代,中国人把世界想象成这样一幅景象:昆仑的方位,是太阳落山的方向,那是世界的西方;而在太阳升起的东方,则是蓬莱、方丈与瀛洲三座仙岛,岛上也有神山,上面长有仙草,可使人长生不老。正是那上面的仙草,吸引秦始皇和漢武帝一次次自黄土高原出发,千里迢迢地奔向东方的海岸线。
  在汉武帝面前,李少君不仅透露了仙境的地址,而且描绘了他“亲眼看见”的真实景象:在那三座神山上,禽兽栖息,颜色皆白,宫阙此起彼伏,一律用黄金和白银打造,远远看去,那仙山宛若彩云,走到近前,才会发现它们原来竟在水下。
  有人坚信,语言创造世界,至少在汉代,美轮美奂的神仙世界,就来自李少君这伙人的三寸不烂之舌。因为那个世界,只有在语言中才能呈现,在现实中却难于兑现——汉武帝跟着那些方士们跑,踏破铁鞋也没有见到过仙境的模样。
  既然仙山鞭长莫及,那么生产一些人造仙山,用来安抚他们内心的焦虑,也就未尝不可。巫鸿说:“如果终于对此无能为力的话,至少也要在人间造出模拟的仙境。”于是汉朝人行动起来,通过日常生活器物,构建出自己想象的仙山形象。
  那器物的名字,叫“博山炉”。
  三
  首先,博山炉是香炉——一种用来焚香的器皿,一般为青铜铸造。中国人焚香的习俗早就有了。香炉内焚用的香料,最早是茅香(时称熏草或蕙草),虽然香气馥郁,但有点烟熏火燎,不似焚香,倒有点像烧烤。
  西汉中叶,龙脑、苏合等树脂类香料(比如沉香)自远方传来,人们将这些香料制成香球或香饼,放在香炉里,下置炭火,慢慢地炙烤,便有浓厚的香味自香炉里漫溢出来,丝丝缕缕,带着某种迷人的意境,幽香沁脾。这些树脂类香料,就这样取代了茅香,成了那个时代的主流。
  香炉的器型,于是因之而变,“为了下容炭火,博山炉与豆式熏炉相比炉腹要深”,“同时将炉盖增高,在盖上面镂出稀疏的小孔,透过小孔的气流挟带熏炉上层的香烟飘散,而炉腹下部的炭火由于通风不畅,所以只保持着缓慢的阴燃状态,正适合树脂类香料发烟的需要”。
  其次,像古代许多实物器具一样,博山炉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前面说过,战国时代,青铜制品就已不只是祭祀仪式上的庄重道具,而是逐渐与日常生活相适应,变得或婀娜或灵动,出现了包括铜镜、铜灯、带钩在内的一系列生活用品,使人们在天的秩序之外,寻找到了属于人间的生活秩序。到了两汉,青铜器继续向日常生活器皿发展,博山炉,就是汉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伴随着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群众对于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对于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也日渐增加.积极心理学作为从较为
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及更多惠农政策的出台,对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为了实现对农村宅基地的高效利用,增强其在实践中的利用效果,则需要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语言特点、极具魅力的文学艺术,涵盖了丰富的人生哲学思想,体现了古人的人生智慧、道德伦理观念,我们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可
期刊
基于分析高校网络英语教学:问题、特点及教师教师.首先分析出主要存在的网络资源没有得到利用;参与学习平台不够积极两种问题.其次分析出网络教学具有自主性和实效性的特点,
我国肉鸡养殖业多年来普遍采用连续光照措施,其益处肉鸡生长快速,弊端是应激加大,且易于发生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HS)、腿病(leg problem)和猝死综合征(SDS)等疾病。控制光照可
本实验旨在研究小型猪复合麻醉剂(XFM)及其颉颃剂对大鼠不同脑区JNK3 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XFM及其颉颃剂发挥麻醉和催醒交互作用机制,以便完善对麻醉与催醒机制的认
文章以就业导向依据,对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趋向进行分析,先阐述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面向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策略,内容包含:从教学目标入手,提高学生学习
【目的】研究由黄芪、白术、防风、党参和甘草组成的加味玉屏风散对实验性免疫抑制黄鳝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购回的黄鳝暂养2天后,选取198尾健康鱼,随机分为阴
现阶段科学技术发展,无人机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取得较大进展,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经逐步走向了实用阶段.日常管理中有效借助低空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提高国土管理
基于分析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首先分析出实现信息传递;搭建交流平台;创新工作方法的机遇;以及出现信息繁冗杂乱;流于表面形式;适时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