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生正处于学习英语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打下来的英语基础,对以后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以及终身教育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督促和引导学生学好英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口语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也是教师和学生容易轻视和忽略的环节。本文着重探讨了口语训练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策略,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口语训练
一、口语训练的重要性
英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科目,《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这些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并能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说也就是英语中的口语能力,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进行口语训练,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口语能力,对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1.学习口语可以培养英语语感
许多学生接受英语正式的、系统的教育是从初中开始的,忽然面对一种陌生的语言,对于长期生活在汉语环境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听到学生的抱怨英语难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是学生对英语的情感体验和认同感不够,学生对英语没有感觉,没有兴趣,英语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让学生开口去说英语,能够让学生从英语发音开始,逐渐熟悉英语,喜欢英语,从而促使其经常主动地读或者说英语,这有助于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
2.口语训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
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开口说英语,甚至排斥开口说英语,主要是由自身性格或者心理作用造成的。英语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都是一种陌生的语言,但是性格开朗外向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明显好于那些性格内向、沉默的学生。此外,刚学习英语时,大家普遍有心理障碍,面对英语有一种自卑心理和从众心理在作怪,对自己没有信心,恐怕说错造成笑话,这样谁都不愿意开口,成了哑巴英语。开朗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敢于开口说英语,英语成绩提高也会相应比较快。而那些沉默寡言的学生缺乏自信,不愿在人面前开口。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置之不理,而是要多多鼓励,创造机会让学生开口说英语,有意识地进行口语训练,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及时提出表扬。特别对那些不爱开口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和鼓励。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英语的热情,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二、口语训练的策略
口语能力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引起大部分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和关注,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1.校准发音,丰富词汇量
标准的发音是进行口语训练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发音的准确性。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业务水平过关,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进行正确无误的示范朗读。其次,教师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音标、语调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识记能力。此外,词汇量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基础,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进行词汇量的积累,除了必要的单词的记忆,还可以通过朗读、阅读等形式,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设计中增添朗读课文、口语等相关的材料,增添阅读时间等,以此来督促学生词汇量的积累。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开口的兴趣
教师要千方百计创设一个英语情境,把学生带入到英语世界中去。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能够用英语授课,这样能为学生打造一个全英语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英语。当然,这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并且因为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英语水平非常有限,英语授课可能会带来一些困难。比如学生会听不懂,跟不上教学节奏等。要使英语授课达到一个理想状态,就要分层次进行训练。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教学中的部分阶段使用英语授课,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慢教学节奏,以学生能够理解为宗旨。然后逐渐提高英语授课的密度和强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英语能力会相应得到提高。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刻意制造一个小的情境,例如让学生表演一个情景剧,举行一次英语演讲等,让学生的口语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例如,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有话可说,才愿意去说。因为学生掌握的词汇量有限,在说的过程中免不了出错或者受挫,教师可以在一旁给出适当的帮助,既可以让学生说的过程得以顺利进行下去,学生也不会产生由中断引起的尴尬、畏惧等现象,不至于让学生失去信心。
3.由课堂向课外延伸
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在课堂上进行的口语训练也十分有限。学习英语本来就是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课内、课外都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在课堂上,教师要多让学生进行英语对话的练习,学生自由结合,相互之间用英语交谈,哪怕只是说一些简单的句子,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此外,教師还要鼓励学生在全体同学面前展示,增强开口说英语的勇气。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在课堂外寻求有效的训练时间和训练方式,例如给学生规定一定的对话练习的任务让学生完成,或者给学生布置一个话题,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准备等,这样用教师督促的方式,能够避免学生的惰性,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口语训练的兴趣,也能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4.坚持练习,逐步提高
口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长期的练习,口语是为了交际,也只能在交际中得到提高。因此,教师要督促学生做好相关的练习,每天都要坚持用英语对话,在课堂活动中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并且根据学生的不同的水平,给予不同的任务和标准,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另外,坚持英语听力也是提高口语水平的有效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多听、多记的好习惯,选择一些适当的口语材料让学生听,当然,材料的选取要注意发音的标准性。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英语听力的兴趣,也可以适当选择电影、英文歌曲这样的灵活性的形式,让学生在放松、娱乐的过程中也能进行听力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是整个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的口语能力提高了,对英语理解和接受能力自然也会相应提高。因此,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注重对学生进行恰当、规范的口语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英语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口语训练
一、口语训练的重要性
英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科目,《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这些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并能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说也就是英语中的口语能力,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进行口语训练,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口语能力,对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1.学习口语可以培养英语语感
许多学生接受英语正式的、系统的教育是从初中开始的,忽然面对一种陌生的语言,对于长期生活在汉语环境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听到学生的抱怨英语难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是学生对英语的情感体验和认同感不够,学生对英语没有感觉,没有兴趣,英语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让学生开口去说英语,能够让学生从英语发音开始,逐渐熟悉英语,喜欢英语,从而促使其经常主动地读或者说英语,这有助于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
2.口语训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
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开口说英语,甚至排斥开口说英语,主要是由自身性格或者心理作用造成的。英语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都是一种陌生的语言,但是性格开朗外向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明显好于那些性格内向、沉默的学生。此外,刚学习英语时,大家普遍有心理障碍,面对英语有一种自卑心理和从众心理在作怪,对自己没有信心,恐怕说错造成笑话,这样谁都不愿意开口,成了哑巴英语。开朗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敢于开口说英语,英语成绩提高也会相应比较快。而那些沉默寡言的学生缺乏自信,不愿在人面前开口。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置之不理,而是要多多鼓励,创造机会让学生开口说英语,有意识地进行口语训练,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及时提出表扬。特别对那些不爱开口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和鼓励。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英语的热情,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二、口语训练的策略
口语能力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引起大部分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和关注,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1.校准发音,丰富词汇量
标准的发音是进行口语训练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发音的准确性。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业务水平过关,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进行正确无误的示范朗读。其次,教师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音标、语调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识记能力。此外,词汇量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基础,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进行词汇量的积累,除了必要的单词的记忆,还可以通过朗读、阅读等形式,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设计中增添朗读课文、口语等相关的材料,增添阅读时间等,以此来督促学生词汇量的积累。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开口的兴趣
教师要千方百计创设一个英语情境,把学生带入到英语世界中去。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能够用英语授课,这样能为学生打造一个全英语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英语。当然,这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并且因为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英语水平非常有限,英语授课可能会带来一些困难。比如学生会听不懂,跟不上教学节奏等。要使英语授课达到一个理想状态,就要分层次进行训练。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教学中的部分阶段使用英语授课,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慢教学节奏,以学生能够理解为宗旨。然后逐渐提高英语授课的密度和强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英语能力会相应得到提高。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刻意制造一个小的情境,例如让学生表演一个情景剧,举行一次英语演讲等,让学生的口语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例如,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有话可说,才愿意去说。因为学生掌握的词汇量有限,在说的过程中免不了出错或者受挫,教师可以在一旁给出适当的帮助,既可以让学生说的过程得以顺利进行下去,学生也不会产生由中断引起的尴尬、畏惧等现象,不至于让学生失去信心。
3.由课堂向课外延伸
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在课堂上进行的口语训练也十分有限。学习英语本来就是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课内、课外都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在课堂上,教师要多让学生进行英语对话的练习,学生自由结合,相互之间用英语交谈,哪怕只是说一些简单的句子,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此外,教師还要鼓励学生在全体同学面前展示,增强开口说英语的勇气。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在课堂外寻求有效的训练时间和训练方式,例如给学生规定一定的对话练习的任务让学生完成,或者给学生布置一个话题,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准备等,这样用教师督促的方式,能够避免学生的惰性,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口语训练的兴趣,也能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4.坚持练习,逐步提高
口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长期的练习,口语是为了交际,也只能在交际中得到提高。因此,教师要督促学生做好相关的练习,每天都要坚持用英语对话,在课堂活动中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并且根据学生的不同的水平,给予不同的任务和标准,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另外,坚持英语听力也是提高口语水平的有效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多听、多记的好习惯,选择一些适当的口语材料让学生听,当然,材料的选取要注意发音的标准性。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英语听力的兴趣,也可以适当选择电影、英文歌曲这样的灵活性的形式,让学生在放松、娱乐的过程中也能进行听力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是整个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的口语能力提高了,对英语理解和接受能力自然也会相应提高。因此,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注重对学生进行恰当、规范的口语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英语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