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结合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早期疗效

来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uo12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结合单侧穿刺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方法 2005年5月-2009年5月,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单侧穿刺球囊扩张PKP治疗OVCF42例(A组),并与同期43例单纯行单侧穿刺球囊扩张PKP治疗的OVCF患者(B组)比较术前及术后3d、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A组男6例,女36例;年龄59~93岁,平均76.5岁。骨折涉及胸椎27个节段,腰椎31个节段。根据Zoarski和Peh骨折压缩程度分级法,轻度15个节段,中度38个节段,重度5个节段。骨折至入院时间3h~21d,平均7d。B组男9例,女34例;年龄54~82岁,平均75.3岁。骨折涉及胸椎26个节段,腰椎35个节段。根据Zoarski和Peh骨折压缩程度分级法,轻度21个节段,中度36个节段,重度4个节段。骨折至入院时间1h~20d,平均7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每个椎体骨水泥注射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A、B组分别有4例(9.5%)和5例(11.6%)发生骨水泥泄漏。两组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1);术后3d和6个月时A组VAS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压缩率均较术前降低(P<0.01);A组术后3d、6个月椎体压缩率及术后3d椎体高度恢复率均优于B组(P<0.05)。两组术后后凸角度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A组术后3d、6个月后凸角度及术后3d恢复率均优于B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单侧穿刺球囊扩张PKP治疗OVCF疗效优于单纯PKP,对单纯PKP无法治疗的重度OVCF效果较好。
其他文献
新功能材料的开发、电子产品的进一步小型化、抗电磁干扰(EMI)三者都是目前电子信息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基于LTCC技术开发低温共烧铁氧体(LTCF)材料、叠层片式电感器、
摘要:会计稳健性长期以来一直是会计确认与计量的重要原则。新会计准则的变革对上市公司的盈余产生了巨大影响,虽然适度引入了公允价值,加强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但是新准则依然是以提升稳健性为基调的。文章在对会计稳健性的内涵与影响动因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准则的变革,对我国新准则背景下的会计稳健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在实施新会计准则过程中提升上市公司稳健性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