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外斜V征不同术式的手术效果。方法48例外斜V征,32例行下斜肌部分切除或后退术,联合外直肌后退及内直肌缩短,16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联合外直肌后退及内直肌缩短(其中4例联合上直肌肌止端向鼻侧移位),观察手术前后的眼位、下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的情况。结果术后第一眼位正位者45例,V征消失或缓解者43例,双眼视恢复者17例。结论下斜肌部分切除或后退术适用于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外斜V征,水平直肌
【机 构】
: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眼科,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外斜V征不同术式的手术效果。方法48例外斜V征,32例行下斜肌部分切除或后退术,联合外直肌后退及内直肌缩短,16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联合外直肌后退及内直肌缩短(其中4例联合上直肌肌止端向鼻侧移位),观察手术前后的眼位、下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的情况。结果术后第一眼位正位者45例,V征消失或缓解者43例,双眼视恢复者17例。结论下斜肌部分切除或后退术适用于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外斜V征,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适用于无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外斜V征。
其他文献
彭× 女 33岁 患者自出生后家属即发现患者左眼眼眶部颞侧有一包块,逐渐增大,无红肿、热痛.近两年来,自觉包块增大,于2007年7月2日来我院就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双眼视力均1.2.左眼眼眶部颞侧可见一包块,大小2.4cm×3.0cm,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活动度差,无压痛.双眼无眼突、眼球运动障碍,双眼前段及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可能因为晶状体后囊破裂后,晶状体碎片脱人玻璃体腔中,但有些病例在晶状体后囊完整的状态下,仍可发现有晶状体碎片脱入玻璃体腔中.现收集我院2006年1~12月收治5例此类患者,现报道如下。
近年在我国随着各类新型毒品滥用日趋突出,大中城市文化娱乐场所也发现吸食K粉现象,一些吸食K粉所致精神、心血管等毒副作用已屡见报道,在眼部毒副作用有眼压升高、眼球震颤及复视报道[1,2].我们观察到6例(12眼)患者吸食K粉后出现瞳孔散大、远视屈光增加及调节不足,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 53岁农民.左眼无明显诱因红、痛、视物不清15 d.曾于当地诊所就诊,诊断为病毒性角膜炎,经治疗病情加重,于2008年2月13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眼角膜溃疡,性质待定,入院治疗.患者否认左眼有外伤史,无吸烟史.曾于1年前右眼有眼红、眼痛史,未做诊断及治疗。
目的 评价Artisan与Verisyse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不适宜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或透明晶状体摘除手术的高度近视眼患者64例(112只眼),植入虹膜固定型前房人工晶状体治疗屈光不正.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80±.35,术前平均屈光度球镜为-14.22D(-6.75~-29.0D),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范围是8.
患者 男 27岁 因以眼视物变形、视力下降10天来我院门诊就诊.专科检查:视力:VOD:0.3VOS:0.5双眼前节未见异常.眼底:双眼黄斑区水肿,黄斑中心凹光反射消失,左眼黄斑区神经上皮盘状脱离,其余未见异常.门诊医师对此病例进行讨论摘要如下:
患者 男 29岁 因酒后驾驶摩托车发生车祸,头部受伤后右眼眶疼痛、血流不止伴视力丧失6小时,于2006年9月25日到我院求治.右眼视力完全丧失,左眼视力1.5.右眼上睑肿胀,下睑从内眦到近外眦部撕脱,眼球完整脱出,视神经完全离断,断端游离于眼眶外,长约2.5cm,下方部分眶组织脱出。
目的 探讨眼内容物剜除术自体巩膜包盖羟基磷灰石(HA)义眼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行眼内容物剜除术的患者同时剪断视神经、保留自体巩膜植入(HA)义眼座.结果 15例患者术后均I期愈合,义眼活动度及眼外观形态满意.结论 (HA)材料制作义眼座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排斥反应低,保留的自体巩膜使HA得以双层巩膜加固,提高手术成功率。
我院采用Hansatome旋转式自动角膜刀制作厚160μm的角膜瓣,直径8.5mm,蒂位于上方,曾出现数例术后角膜瓣向内折叠的病例,报告如下.
目的 观察7例眼球后退综合征伴垂直斜视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7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3例行下斜肌切断术,1例行下斜肌前转位术,3例行上直肌后徙术.垂直肌4例欠矫5~10△,水平肌分别行内外直肌同时后退、外直肌大量后退及外直肌Y形劈开均取得了良好结果.所有病人代偿头位、睑裂开大、眼球后退及内转时上下转现象明显减轻或消失.水平肌2例欠矫8~10△,患者均满意.结论 详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