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媒体技术在档案展览中的适度应用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y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档案展览中适度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对丰富展览形式、活化展览内容、拓展展览空间、激发受众群体参观兴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若过度使用,则容易喧宾夺主,冲淡文字、照片等原生态档案展品的吸引力,降低展览的历史厚重感,使展览失去“档案味”。档案部门在档案展览中对多媒体技术应该做到理智选择、适度应用,立争实现多媒体技术手段与档案展览主题内容的高度融合与统一。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档案 展览
  多媒体技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把文本(Text)、图形(Graphics)、图像(Image)、动画(Animation)和声音(Sound)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的采集、编码、存储、传输、处理和再现等,使多媒体信息建立逻辑连接,并集成在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中,从而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① 目前多媒体技术在展览中的应用正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多媒体技术网络化发展,指将多媒体技术与宽带网络通信技术结合,开辟网络展厅,举办网上展览;二是多媒体终端的部件化、智能化和嵌入化,用以提高计算机系统本身的多媒体性能,开发智能化展览产品。本文所讨论的多媒体技术在档案展览中的应用是指第二种,即多媒体终端部件在实体展厅中的应用。
  与传统档案展览相比,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档案展览中的优越性十分明显。它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展陈方式的多样化,丰富展览形式;可以通过音频、视频展示,复活原状历史,活化展览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在有限的空间内储存并展示大量的档案信息,拓展展览空间;还可以通过创设参观情境,全方位调动参观者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激发其学习欲望和参观热情。
  一、多媒体技术在展览中的实现方式
  多媒体技术在展览中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大屏幕投影技术
  大屏幕投影技术是展览中常用的大型影片展示方案。该技术采用边缘融合技术把多个投影画面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幅画面,其展示气势恢弘,场面震撼。
  2.多媒体沙盘
  多媒体沙盘是实物沙盘模型结合声光电系统、多媒体系统、电脑智能触摸控制系统、多媒体演示软件、大屏幕投影演示等组成的立体化动态高科技的沙盘系统。它比传统沙盘更具感染力。
  3.三维动画
  三维动画软件在计算机中首先建立一虚拟世界,设计师在这一虚拟三维世界中按照要表现对象的形状尺寸建立模型及场景,再设定模型的运动轨迹、虚拟摄影机的运动和其它动画参数,然后让计算机进行运算,生成最后的画面。三维动画能逼真地模拟物体运动形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4.幻影成像系统
  幻影成像系统由立体模型场景、造型灯光系统、光学成像系统、影视播放系统、计算机多媒体系统、音响系统及控制系统组成,是将“实景造型”和“幻影”的光学成像结合,把所拍摄的影像(人、物)投射到布景箱中的主体模型景观中,演示故事的发展过程的系统。它可以实现大场景、复杂过程的逼真展示。
  5.虚拟翻书系统
  虚拟翻书系统的原理是利用红外感应方式获取参观者的动作,并将该动作传输给计算机,计算机内的应用程序根据所捕捉的信号驱动多媒体动画进行翻书的效果表现。虚拟翻书形式新颖,展示的信息量大。
  6.地面互动投影系统
  地面互动投影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投影显示技术使参观者通过身体动作与地面的图像进行互动。该系统包括水波纹、翻转、碰撞、擦除、避让、跟随等表现形式。与之原理相同的还有墙面互动投影、桌面互动投影。
  7.纳米透明触摸屏
  纳米透明触摸屏是一种新型的震撼交互触摸多媒体解决方案。它呈现在参观者面前的是一块透明的、可实现触摸操控的玻璃,而实际上它由触摸检测部件和触摸屏控制器组成。触摸检测部件用于检测用户触摸位置,触摸屏控制器用于接收触摸信息,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发送给CPU,同时接收CPU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
  二、档案展览中使用多媒体技术
  容易出现的问题
  1.过度使用多媒体技术,易喧宾夺主,冲淡文字、照片等原生态档案展品的吸引力
  多媒体技术所带来的新感觉、新体验对于参观者来说很具吸引力。这些技术与展览内容融合得好,将会加深参观者对展览内容的认识,取得事半功倍的展览效果。但有些多媒体展览设备和设计片面追求形式上的花哨热闹,没有做到技术与展陈内容的和谐统一,不但达不到应有的展览效果,反而容易喧宾夺主,干扰受众的参观思维,冲淡文字、照片等原生态档案展品的吸引力。
  2.过度使用多媒体技术,易使展览流于浅表化、浮躁化,降低展览的历史厚重感
  有些用于复活历史情景的多媒体技术,例如三维动画、幻影成像等,需要将历史盛况、历史事件的具体情节融入设计中。一旦设计人员对历史事件理解不到位,就会导致设计出来的产品流于浅表化、浮躁化,同时还会使参观者怀疑多媒体技术所呈现的内容的真实性,从而降低展览的历史厚重感。
  3.多媒体展览更易受电力中断等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中国,大城市停电的次数平均为0.5次/月,中等城市为2次/月,小城市或村镇为4次/月。② 传统档案展览的展厅电力需求主要是照明,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展览以后,精密的展览设备、网络设施等对电力系统的要求更高,也使展览更易受电力中断等外界环境的影响。
  4.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档案展览的办展成本大增,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传统档案展览的办展费用主要用于制作档案复制件以及装修展厅,布展成本不是很高。而在档案展览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则必须要购置先进的硬件展示设备 、设计优秀的软件展示产品、搭建畅通高效的数据传输网络,这些都使档案展览的办展成本大增。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
  1.在展览手段选择上,要把握适度原则,坚持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展示手段和谐相融
  多媒体技术只是档案展览的一种辅助手段,只能对展览起辅助作用,并不能“包办代替”一切。多媒体技术在档案展览中的使用必须把握适度原则,协调处理好展览成本与展览效果之间、展览内容与展览形式之间、展览的科技感与历史厚重感之间的关系,坚持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展示手段和谐相融。   1.1协调处理好展览成本与展览效果之间的关系
  任何展览主办方都必须考虑成本与收益问题。“从经济管理学的概念‘市场学’来看,展览领域就意味着通过战略和措施尽可能地使展览获得大的社会反应并获得高的收入。”③档案展览作为一种公益性展览,是向社会宣传馆藏档案的有效方式,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是传播历史知识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是进行文化学术交流的媒介,是开发馆藏资源服务社会的平台④,它并不能够获得经济收入,只能取得社会效益,因此筹办档案展览更应当充分考虑成本问题。
  多媒体软硬件设施的制作、采购成本都很高,以三维动画为例,其制作费用按秒计算,每秒钟的制作费又因画面的复杂程度不同而异。因此,对这些技术、设备的选用应充分考虑成本,应在保证展览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省成本,力争使展览达到较高的性价比。
  1.2协调处理好展览内容与展览形式之间的关系
  档案展览展示的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卫生、人民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历程,使用多媒体技术是为了更好地达到以上各方面的展示效果,而非展示多媒体技术本身,因此,在多媒体技术选用上应该把握适度原则,必须做到运用的技术、设备与所要表现的历史内容,以及总体展览形式、展览环境之间和谐相融,使展览达到“大形无影、大音无声”的效果,使参观者在自然、顺畅的参观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展陈装置接收到历史文化信息。
  1.3协调处理好展览的科技感与厚重感之间的关系
  档案记载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苦难与辉煌、压迫和抗争、经验和教训,是真实、宝贵的历史记忆。公众来到档案馆参观展览,最渴望见到的是承载这些记忆的档案,最希望感受的是档案背后厚重的历史,这是公众基本的参观需求,也是档案部门办展的着眼点。档案展览在展厅装潢、展件陈列中都应注重营造历史厚重感,选用多媒体技术也应坚持科技感服务于历史厚重感的原则,在多媒体展览设备的外形、色彩等的选择上,在多媒体软件的制作展示上要做到与展览风格、装潢风格相统一,相协调。
  2.在展厅搭建中,要使用必要的技术设施,保障多媒体展览设备平稳运行
  相对于照片、文字档案而言,声光电设备是“活的”,它会说、会动,同时也必须有电作给养,而且在运行中难免会出现设备故障。因此,应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档案展览设备平稳运行,实现日常接待,特别是重大接待时万无一失。
  2.1实行“双机备份”制防止多媒体设备故障
  日常展览中,如果多媒体设备出现故障,将给参观者带来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档案馆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因此,对展览中多媒体场景的主要设备应做到双机热备,即将两套视频、音频输出设备和显示设备通过矩阵链接起来,利用中控主机实行集中控制。在一套设备突发故障时,立即切换使用另一套设备,以确保接待工作万无一失。
  2.2使用UPS保障电力平稳供应
  档案展厅应随时准备接待参观,但如果突发断电,不仅多媒体展览设备无法使用,连正常的接待也无法进行,同时还会造成展厅内参观人员的慌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用电设备损坏等事故。为防止以上事故发生,档案展厅内应使用UPS保障电力平稳供应。
  “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即不间断电源,是一种含有储能装置,以逆变器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恒压、恒频的不间断电源,主要用于给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系统或其他电力电子设备提供不间断的电力供应。”⑤它在展览中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应急使用,防止突然断电而影响正常工作,给计算机造成损害;二是消除市电上的电涌、瞬间高电压、瞬间低电压、电线噪声和频率偏移等“电源污染”,改善电源质量,为系统提供高质量的电源。
  3.档案部门应注重培养提高档案人员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档案展览中,使档案展览趋向专业化,也使得展览筹备工作由原来的档案部门单打独斗,变成了档案部门与专业会展公司通力合作的模式。合作过程中,档案布展人员与技术布展人员需就展览内容与技术实现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反复沟通,以发挥各自知识优势,实现互补,达到理想的办展效果。但是档案人员如果对多媒体技术完全不了解,势必会造成沟通障碍,影响工作效率或者展览效果。因此,档案部门应对档案人员进行多媒体技术、技能的培训,使其更好地适应筹办多媒体展览的工作需要。
  同时,多媒体技术一般应用于档案馆内的固定展览,展览开幕后多媒体设备需要长期运行,这就涉及到设备的维护、保养问题。有时根据实际情况,档案馆还需要对多媒体设备中所演示的内容作以增加和调整,对设备进行功能拓展等,这些后续工作不仅重要而且专业。虽然会展公司会指派专人负责档案馆多媒体展览项目的长期维护,但无论问题大小全盘交给会展公司解决,又势必会影响工作效率。因此档案人员应利用办展契机,向专业技术人员多学习、多请教,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掌握多媒体技术,以更好地适应展览持续期间的工作需要。
  注释:
  ①肖平. 多媒体技术应用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
  ②⑤林晖明. 会展智能信息化[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8):108.
  ③沃尔夫戈·普尔曼著,黄梅译. 展览实践手册 [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4):24.
  ④马德玲. 历史档案展览的社会作用[J]. 北京档案,2006(9): 22-23.
  作者单位:辽宁省档案局(馆)
其他文献
《北京档案》第5期刊登了《笔墨落处京味浓》,文章写得很好,美中不足的是作者写错了一个人名。“胡絮青老人曾经说过‘民俗是文化’”(P50),查该句的出处,它来源于胡絜青为《神州轶闻录》(风俗篇)一书所写的序言,因此,上文的胡絮青应为胡絜青。  胡絜青,我国著名国画家,一级美术师,1905年生,193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同年与作家老舍结婚。她擅长花卉创作,1960年我国邮电部发行的《菊花》特
本文给出了我国图书馆群体化信息资源组织与整合在宏观、中观、微观和发展等四个方面的定位,并围绕构建群体化资源生态系统的理念,提出了资源整合的三态机制:形态、状态和生态,设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它是使学生由"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市档案局的精心指导和关心帮助下,全区档案工作围绕发展大局,找准工作定位,创新服务机制,拓宽服务领域,为全区的战略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服务保障作用。    一、实施“城市面貌记录工程”,  加强档案收集,完整记录发展历程    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要求石景山区在城市功能上由传统重工业区向“一区三中心”(首都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职能中心、综
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保证,是解决企业领导班子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现实要求。
国有企业改革战略调整为新的企业模式带来机遇与挑战。与之相对的是国有企业各项管理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无纸办公和电子文件激增所带来的
摘要: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亟需加强和完善。这就要求乡镇档案部门要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监督和指导职责,二是组织协调作用,三是其具有的软硬件优势;四是其在综合开发利用档案方面的优越条件。  关键词:乡镇档案部门新农村建设    目前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档案法》明确规定了乡镇政府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