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2
化学工业流程题,是根据化学课程与教学的评价要求,将化学工业实际流程、方法、技术和设备等要素根据所要评价的学生的知识储备及其认识发展阶段水平进行简化处理后用清晰、简洁、明确的、能够符合学生阅读理解基本能力的流程图将其表示出来,并根据该化学工业流程中所涉及的与化学课程及其评价目标相关的知识进行设问后编制而成的满足科学评价方法和要求的试题。
纵观各地历年高考与各类大型考试的化学工业流程题,可以归纳为以下的一个简化流程:
例如,从软锰矿中获得高纯MnO2: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1]高考,是国家对普通高中毕业生进行选拔的一项评价活动。高考试题中对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方法与标准也随着课程标准对课程的基本理念的描述而发生变化。从近几年各地的高考试题内容上的变化趋势来看,不难发现,传统的无机推断题逐渐变迁为化学工业流程题。
化学工业流程题正是在新课标的理念下,逐渐出现在各类的评价考试中,慢慢代替了传统的无机推断题。把化学工业流程题与传统的、赤裸裸地考查化学知识的试题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化学工业流程题有以下特点:
(1)情景真实。命题者以真实的化学工业生产为背景,通过对该工业流程进行简化,并编制成试题。化学工业流程题通过真实的化学工业情景,充分体现了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知识并不是脱离生活生产的,也能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化学也正以其特有的价值影响或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存环境”。
(2)信息量大。为了体现化学工业流程题的价值,题目往往会先介绍该工业产品在生活生产的实际用途,生产该产品所采用的原材料、工艺等等。在题干中,会经常出现一些在学生理解范围的化工术语,例如,煅烧、粉碎、酸浸、表面处理等等。命题者有时还会根据学生理解该工业流程或者答题的需要,给出一定的物理化学数据,例如,物质的溶解度,金属阳离子沉淀的pH范围等等。
(3)考查面广。化学工业流程题就像是一个大拼盘,能很好地把许多高中化学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考查的内容几乎可以遍布高中化学教材的每一个模块,例如,化学基本概念与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
(4)能力更高。由于试题中涉及的化学工业情景并不是来自于教材,所以学生首先会有一种陌生感。化学工业流程题来源于化工生产实际,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化学工业流程题构思比较新颖,出题角度灵活,涉及的面很广,要求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工业流程题比传统的无机推断题阅读量更大,要求学生能够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并理解信息,然后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答题。因此,要很好地解答化学工业流程题,学生要具备更高的能力以及更好的化学素养。
在日常化学教学中,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一)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业生产、绿色化学思想、生活中的化学等都是可以在教学中深度利用的情景素材。因此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及复习的时候,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真实的化工生产情景,把赤裸裸的化学知识包装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与学以致用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类比迁移能力的发展。在此同时,适当地向学生讲解一些化工专业术语,降低学生的陌生感。
例如,在学习“金属的氢氧化物”时,可进行适当拓展,介绍Mg(OH)2可作为阻燃型,并介绍其中涉及的一些化工专业术语。
往有机聚合物中添加阻燃剂,可增加聚合物的使用安全性,扩大其使用范围。例如,在某聚乙烯树脂中加入等质量由特殊工艺制备的阻燃型Mg(OH)2,树脂可燃性大大降低,该Mg(OH)2的生产工艺如下:
(二)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核心,构建立体的知识网络
学生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时候,往往觉得很枯燥,就是机械地背一些物质的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并且把知识孤立起来。教师可以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为核心,从多角度剖析,构建一个立体的知识网络,让学生把相关知识串连起来,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例如:
环境保护
因此,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主动地将所学的知识的融入实际生活生产中,才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身边出现的化学现象和问题解决之中。
(三)充分利用《化学与技术》,拓展知识层面
3个版本(人教版、鲁科版、蘇教版)的《化学与技术》模块教材都把化学科学知识、化学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应用的操作技术、化学科学与技术的社会价值3部分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2]以人教版为例,教材介绍了一些重要的化学工业,如合成氨工业、纯碱工业,从这些工业生产出发认识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介绍了化学与资源的开发利用,如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石油工业中资源的综合利用等,并结合这些例子提出如何合理地开发与保护自然资源;介绍了化学与材料的发展,材料的制造、材料的加工技术,如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介绍了化学与技术的发展,如化肥和农药、精细化学品等,辩证地说明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能让学生接受科学与技术的教育,让学生对实际生产的问题进行思考,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成本意识、效率意识以及环保意识,能为学生解决化学工业流程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学习“海水的综合利用”这一课题时,教师可借助不同的流程图,让学生结合课本,从中获取信息。例如,从海水中获取镁,从海水中获取溴等。教师根据流程图中的步骤,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可针对其中的化学变化、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进行设问。
(四)强化专题训练,总结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化学工业流程题由于题目新颖,出题角度灵活,所以不能采用题海战术的办法。教师可以收集或编制化学工业流程题,从多角度让学生思考某个真实化工生产的的问题,让学生在深刻体验化学科学与技术的价值,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教师可以把题目涉及的问题分类,如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检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绿色化学、化学平衡等,进行专题训练。但是并不是单纯地用题海战术,而是应该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懂得如何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在此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归纳总结,培养学生阅读信息、提取信息、加工信息与表达信息的能力。
(五)重视教学诊断,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解答化学工业流程题中出现的错误以及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了解,及时进行教学诊断,找出学生失误的原因,并由此改变教学策略,有目的地进行强化与补偿,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云生.高中《化学与技术》模块教材的特点与功能[J].化学教育,2006(9):18-20.
化学工业流程题,是根据化学课程与教学的评价要求,将化学工业实际流程、方法、技术和设备等要素根据所要评价的学生的知识储备及其认识发展阶段水平进行简化处理后用清晰、简洁、明确的、能够符合学生阅读理解基本能力的流程图将其表示出来,并根据该化学工业流程中所涉及的与化学课程及其评价目标相关的知识进行设问后编制而成的满足科学评价方法和要求的试题。
纵观各地历年高考与各类大型考试的化学工业流程题,可以归纳为以下的一个简化流程:
例如,从软锰矿中获得高纯MnO2: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1]高考,是国家对普通高中毕业生进行选拔的一项评价活动。高考试题中对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方法与标准也随着课程标准对课程的基本理念的描述而发生变化。从近几年各地的高考试题内容上的变化趋势来看,不难发现,传统的无机推断题逐渐变迁为化学工业流程题。
化学工业流程题正是在新课标的理念下,逐渐出现在各类的评价考试中,慢慢代替了传统的无机推断题。把化学工业流程题与传统的、赤裸裸地考查化学知识的试题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化学工业流程题有以下特点:
(1)情景真实。命题者以真实的化学工业生产为背景,通过对该工业流程进行简化,并编制成试题。化学工业流程题通过真实的化学工业情景,充分体现了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知识并不是脱离生活生产的,也能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化学也正以其特有的价值影响或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存环境”。
(2)信息量大。为了体现化学工业流程题的价值,题目往往会先介绍该工业产品在生活生产的实际用途,生产该产品所采用的原材料、工艺等等。在题干中,会经常出现一些在学生理解范围的化工术语,例如,煅烧、粉碎、酸浸、表面处理等等。命题者有时还会根据学生理解该工业流程或者答题的需要,给出一定的物理化学数据,例如,物质的溶解度,金属阳离子沉淀的pH范围等等。
(3)考查面广。化学工业流程题就像是一个大拼盘,能很好地把许多高中化学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考查的内容几乎可以遍布高中化学教材的每一个模块,例如,化学基本概念与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
(4)能力更高。由于试题中涉及的化学工业情景并不是来自于教材,所以学生首先会有一种陌生感。化学工业流程题来源于化工生产实际,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化学工业流程题构思比较新颖,出题角度灵活,涉及的面很广,要求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工业流程题比传统的无机推断题阅读量更大,要求学生能够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并理解信息,然后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答题。因此,要很好地解答化学工业流程题,学生要具备更高的能力以及更好的化学素养。
在日常化学教学中,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一)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业生产、绿色化学思想、生活中的化学等都是可以在教学中深度利用的情景素材。因此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及复习的时候,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真实的化工生产情景,把赤裸裸的化学知识包装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与学以致用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类比迁移能力的发展。在此同时,适当地向学生讲解一些化工专业术语,降低学生的陌生感。
例如,在学习“金属的氢氧化物”时,可进行适当拓展,介绍Mg(OH)2可作为阻燃型,并介绍其中涉及的一些化工专业术语。
往有机聚合物中添加阻燃剂,可增加聚合物的使用安全性,扩大其使用范围。例如,在某聚乙烯树脂中加入等质量由特殊工艺制备的阻燃型Mg(OH)2,树脂可燃性大大降低,该Mg(OH)2的生产工艺如下:
(二)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核心,构建立体的知识网络
学生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时候,往往觉得很枯燥,就是机械地背一些物质的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并且把知识孤立起来。教师可以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为核心,从多角度剖析,构建一个立体的知识网络,让学生把相关知识串连起来,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例如:
环境保护
因此,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主动地将所学的知识的融入实际生活生产中,才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身边出现的化学现象和问题解决之中。
(三)充分利用《化学与技术》,拓展知识层面
3个版本(人教版、鲁科版、蘇教版)的《化学与技术》模块教材都把化学科学知识、化学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应用的操作技术、化学科学与技术的社会价值3部分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2]以人教版为例,教材介绍了一些重要的化学工业,如合成氨工业、纯碱工业,从这些工业生产出发认识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介绍了化学与资源的开发利用,如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石油工业中资源的综合利用等,并结合这些例子提出如何合理地开发与保护自然资源;介绍了化学与材料的发展,材料的制造、材料的加工技术,如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介绍了化学与技术的发展,如化肥和农药、精细化学品等,辩证地说明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能让学生接受科学与技术的教育,让学生对实际生产的问题进行思考,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成本意识、效率意识以及环保意识,能为学生解决化学工业流程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学习“海水的综合利用”这一课题时,教师可借助不同的流程图,让学生结合课本,从中获取信息。例如,从海水中获取镁,从海水中获取溴等。教师根据流程图中的步骤,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可针对其中的化学变化、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进行设问。
(四)强化专题训练,总结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化学工业流程题由于题目新颖,出题角度灵活,所以不能采用题海战术的办法。教师可以收集或编制化学工业流程题,从多角度让学生思考某个真实化工生产的的问题,让学生在深刻体验化学科学与技术的价值,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教师可以把题目涉及的问题分类,如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检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绿色化学、化学平衡等,进行专题训练。但是并不是单纯地用题海战术,而是应该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懂得如何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在此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归纳总结,培养学生阅读信息、提取信息、加工信息与表达信息的能力。
(五)重视教学诊断,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解答化学工业流程题中出现的错误以及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了解,及时进行教学诊断,找出学生失误的原因,并由此改变教学策略,有目的地进行强化与补偿,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云生.高中《化学与技术》模块教材的特点与功能[J].化学教育,2006(9):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