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法和颌间固定法对颌面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y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法与颌间固定法治疗颌面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情况。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颌面骨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4s例进行观察,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将48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4例。前者采用颌间固定法,后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法。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小于对照组。张口度大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颌面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法的治疗效果优于颌间固定法,患者的张。度改善情况更好,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尽快出魔回归到正常生活。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法;颌间固定法;颌面骨骨折;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6-0.051-02
  颌面骨是人体的重要面部骨骼,由于该骨骼为中空形态,且较为薄弱,因此很容易在外界作用力下发生骨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美观造成极大影响,同时还会导致患者的咬合能力与张口度出现障碍。以往常使用颌间固定法进行治疗,但存在稳定性差、易发生术后不良反应的缺点,在科学技术与医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近年来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成为了临床上治疗颌面骨骨折的主要手段,为分析该手术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研究,现进行如下总结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颌面骨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48例患进行观察,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将48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4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x至66岁,平均年龄(38.45±1.86)岁,骨折类型:关闭型9例,开放型15例,骨折原因:因交通事故致伤12例,因殴打致伤6例,因坠落致伤2例,因摔跌致伤4例;实验组中,男12例,女12例,年龄23至65岁,平均年龄(37.89±2.03)岁,骨折类型:关闭型11例,开放型13例,骨折原因:因交通事故致伤11例,因殴打致伤7例,因坠落致伤3例,因摔跌致伤3例。两组患者的上述资料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存在可比价值。患者均签字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颌间固定法治疗:患者仰卧于治疗椅上,根据骨折的具体位置,视患者的耐受情况,必要时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根据患者骨折的具体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将带钩牙弓夹板固定在患者的上颌牙齿与下颌牙齿上,并使用金属丝进行连接与固定,将橡皮圈挂在挂钩上进行牵引,使患者的骨折处复位。
  实验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手术前对患者行CT检查,充分掌握患者出现骨折的具体位置,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后,根据患者发生骨折的具体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将骨折部位暴露出来,观察患者骨折处出现位移的具体情况,并进行复位,将患者切口与骨折处的骨折碎片与血块等进行清理,然后将微型钛板放置于患者的骨折处骨面,并使二者尽可能贴合在一起,在对需要进行固定的位置进行明确后,进行钻孔操作,然后将钛钉放置进钻孔内并拧紧。
  在手術完成后,给予两组患者抗感染药物。
  1.3评价标准
  评价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与治疗效果:①临床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与张口度,并进行对比。②治疗效果:手术后,患者没有出现牙龈炎症状,颜面左右完全对称,咬合能力完全正常,颌骨形态恢复完全正常,判定为优秀;手术后,患者没有出现牙龈炎症状,颜面左右基本完全对称,咬合能力完全正常,颌骨形态恢复基本正常,判定为良好;不符合上述标准,即手术后患者出现牙龈炎症状,颜面出现左右不对称的情况,咬合能力差,颌骨形态没有恢复,判定为差。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O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计算治疗优良率数据,并采用率(%)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算治疗时间与开口度数据,并采用(x±s)来表示。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分析: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为(3.42±1.13)周,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为(0.98±0.24)周;对照组患者张口度为(32.84±6.47)nlln,实验组患者的张口度为(40.16±7.33)mm,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t1=8.3475,t2=6.3750,P<0.05)。
  2.2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下表1所示。
  3结论
  颌面骨具有结构薄弱且中空的特点,导致其在外界作用力下很容易出现骨折,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同时会导致患者的口腔功能受到限制,还会改变患者的面部形态,影响颜面美观,进而导致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颌面骨处的软组织与硬组织的供血能力较强,其愈合情况也很快,这种情况使得颌骨骨折可在三周左右愈合,因此若没有对骨折处进行及时的治疗与复位,会导致骨折处发生错位愈合的情况,不仅会对患者的面部美观造成影响,同时还会使得颌面骨处的软组织出现瘢痕收缩的情况,为今后的手术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甚至会使手术效果受到影响。临床上治疗颌面骨骨折以手术为主要手段,以往多采用颌间固定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其稳定性有所缺陷,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错位,使骨折处畸形愈合,影响患者美观的同时,也影响治疗效果,另外该方法使用的金属丝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口臭等不良反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在相关专家与医生的研究下,坚固内固定技术产生,并被广泛的应用开来。在颌面骨骨折手术中应用坚固内固定技术即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成为了当前的主要手术方法,该手术方法使用微型钛板与钛钉对骨折处进行固定,稳定性更好,更有利于患者术后骨折处的恢复,不易出现错位的情况。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小于对照组,张口度与治疗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且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
  综上所述,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颌面骨骨折的治疗效果优于颌间固定法,患者的张口度改善情况更好,治疗时间更短,患者可以尽快的出院并回归到正常生活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其他文献
在有效药物控制的基础上,适时剖宫产是抢救重度妊高征的一种有效手段[1].加强重度妊高征的围手术期管理,会直接影响到母婴的预后.近6年来,我们对96例重度妊高征患者采用剖宫
【关键词】输液泵的改进结构;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I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1-047-01  输液泵常被用于如重症监护病房(ICU)等,用于以较高的精度在较长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药物的送液处置。输液泵具有主体和开闭门。在输液泵的上方配置有规定的药物袋(输液袋),在主体和开闭门之间,夹着从药物袋向下延伸的输液管,并将该输液管收容在主体内,通过关闭开闭门对其保持
【摘要】目的:观察常规手术和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效果。方法:抽取201 5年4月-2 016年9月来我院就医的7 3例甲状腺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实施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37例,实施常规手术,对比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数值
近年来,我们应用中药辅助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患者45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摘要]目的:分析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老年患者120例参与本次实验,120例患者可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和肾功能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采取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肾功能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高于
传统的动脉导管未闭导管结扎术,多采用标准后外侧开胸切口.此切口创伤大,术后疼痛严重及易引起肩关节活动受限.2001年1月至2002年5月我们采用左胸后侧小切口行动脉导管结扎术
[摘要]目的:分析应用涡轮钻拔除阳生齿及残冠临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拔除阻生齿及残冠的患者60例设为实验组进行研究。同时选择同期收治的拔除阻生齿及残冠的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2h黼評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有1例患者出现干槽症。1例患者出现张口受限。1例患者出现颞下颌关节痛,对照组患者有3例干槽症,
近年来,保守治疗逐渐成为早期异位妊娠的重要治疗手段.1999年11月~2001年11月,我院采用氨甲蝶呤(MTX)配伍中药治疗异位妊娠39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