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zheyy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要感知课文的语言文字,感知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在审美中受到情感熏陶,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他们的问题,设法解决问题。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师要设法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
  关键词:品味 自主 质疑 思索
  新课程改革为教师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教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在教学中,我们换位思考,体味学生之体味,思索学生之思索,把原来教师的课堂变成现在学生的课堂,引领学生品“四味”,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所学知识的“主人”,语文课堂不再死气沉沉,而是华彩频现。
  一、 努力构建校内外沟通
  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极大的影响着儿童的创造力。家庭气氛和管教方式是影响儿童创造力的主要因素,教育过分严格,过分要求孩子服从,孩子的创造力就差;家庭气氛民主,家长有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情况就好得多。学校教育过分重视纪律的规范,学习中过分强调答案的准确的标准,也会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社会文化的管理体制也会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民主、宽松、尊重个性的环境将有利于儿童的发展。所以要努力构建校内外联系,与家长多联系,多交流,多沟通,同时,构建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改变语文教学自我封闭、与社会隔绝的状况,共同为儿童创造有利的环境,使儿童的生活环境充满创造的气氛,使创造性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儿童自然可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一代。
  二、学生在勇于质疑中玩味
  新课程理念对教育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问题走出教室,由关注学生回答问题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新课改让我对此有了更多的思索:如果引导学生自己提出他们的问题,在设法解决问题,这将会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于是我开始试行。在授课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提出自己的问题。每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在内心都会小小地激动一下。我会当场郑重记录下来,并对他大加赞扬,就是为了让学生们明白“提出一个好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了不起”。我鼓励他们:纵观科学史,大凡有建树的学者,都具有“健全的怀疑精神”或者“刨根问底的好奇心”,敢于对传统的知识、流行的观念质疑,这往往是他们走向科学殿堂的第一步。受到鼓舞的学生们,提问题的踊跃性越来越强。尽管有的同学提出的问题非常简单,有的甚至“多此一问”,但是同学们在提出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即进一步了解了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三、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儿童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创造力仅仅是为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那么,只有当它与创造性人格相结合时,才能使创造性的发展成为现实。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做到:(1)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心理学研究发现,好奇心与创造性的发展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仅对儿童,就是对科学家的调查研究也发现,好奇心既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又是创造性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动力。因此,在教学中,保护儿童的好奇心能促使他们对语文课拥有浓厚的好奇心,从而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进行。(2)解除怕犯错误的心理。儿童怕犯错误是阻碍独创性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儿童往往会因为怕犯错误而不去尝试,从而失去发挥其创造性见解的机会,因此在知识武装学生的同时,解除他们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努力进行尝试。
  四、教师要有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及课堂应变能力,做到以艺术的教学过程使学习活动充满快乐。 “寓教于乐”是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著名教育理念,历经千年的沧桑,愈益显出它强大的生命力。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仍然可从中汲取营养。我们的语文课当使学生上课前——充满期待,上课——充满激动,下课——充满愉悦、收获。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当做到:导语——未成曲调先有情,讲述——语不惊人死不休,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过渡——嫁与春风不用媒,小结——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样的语文课要求教师要有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及课堂应变能力,具有艺术地教学的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能保持稳定而良好的学习情绪,创造灵感更易不期而遇。
  五、运用多媒体课件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创造离不开知识,但呆板、单调的学习途径,会大大束缚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更谈不上创造性的运用知识,所以应努力改善学生的学知途径。多媒体课件友好的交互环境,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思维特点来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程序。因此,运用多媒体课件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特点,来设置学习的能力阶梯,为学生提供多种知识达标的路径,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路径,能有更大的自由空间,这样学得的知识较牢固,又可以保持较大的思维灵活度,自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且由于学知的过程富有创造性,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就不会墨守成规
  六、结束语
  总之,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要有良好的环境,同时学生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够独立自主的进行学习。作为教师也要努力学习,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做一个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教师,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有利因素,创设条件,设置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车洪波.试论自主意识的创造力[J].学习与探索,1994(04)
  [2]车洪波.自主意识的由来与必然走向[J].学习与探索,1997(01)
  [3]张建云.人的发展前景与自主意识的深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5)
  [4]余祥英.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发展[J].湖北教育,2002,(21)
  [5]严正广.确立自主意识 加快改革步伐[J].江苏高教,1994,(03)
  [6]杜鹏娟.要正确看待和引导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J].高等农业教育,1997(05)
  [7]丁时良,黄浦生. 中国古代女作家的自主意识[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88(01)
其他文献
摘要:推进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为重点。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以发散思维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民主;手段;品质;情景;认同    一、营造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创设一个轻松平等的气氛。有研究者指出,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有以下六种:关
摘要:以大学专科化学学困生为例,对其化学学习成败归因方式有意识地进行个别训练,探索归因训练效果。结果表明,该生的化学学习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化学学习兴趣及学习成绩具有显著提高。  关键词:化学教学 归因训练 个案研究  归因即原因的归属或原因归因,是指将行为或事件的结果归属于某种原因[1]。美国的心理学家维纳认为[2],学生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通常会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主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闷的心境和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  2、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同时,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摘要: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理念中已经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了,但是,多年来在教学一线的教学实践中,情境教学却没有得到最佳的贯彻执行,甚至,在老师的观念中并没有很明确的概念,很多教师只是认为用用多媒体给同学看几张相关图片就是所谓的情境教学。由于这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最终导致在教学中不能彻底执行。本文就主要探讨怎样才能高效的建构起一种语文情境课堂,让学生真正受益于寓教于乐。  关键词:高中语文 情境教学 生成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最显著的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笔者从教学实践来谈谈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行之效的方法。    一、鼓励质疑,培养多向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在教学中,教
教书育人,将是—个让人的才情无尽释放的快乐之旅。  刚开始教学时,只知道埋头苦干的我,教书很努力。每天有改不完的作业,备不完的课,经常为学生作业没完成而神色严峻,为学生的书没背会而焦急万分,为学生下课打闹而怒形于色,为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而一筹莫展……一天下来,心力交瘁,渐渐地。脸上的肌肉似乎都冻结了,很难再绽放出笑容。可是,这样,真的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了吗?后来,仔细想想,没有,这样最多只是对大部分
摘要:音乐情景教学能激起学生学习音乐兴趣,能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并展示学生自编自演的才能,同时将德育渗透到音乐教育中。  关键词:情景教学 兴趣 动力  情景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气氛中,学生在此情此景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音乐知识,陶冶了情趣。他们在好奇、好动、好玩中学。近年来,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结合儿童好奇、好动、好
研究背景:我们如果把教学过程看着是一条生态河流,那么它的上游就是老师的备课,中游是师生互动,下游是学生的课外延伸和拓展。就师生互动而言,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阵地在课堂。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实现由“教”到“导”的真正转变。  近一年来,我校课题实验小组,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学习实际,为了把素质教育引进课堂,我们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把教学的立足点,由教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科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必须以实验为载体,学生通过化学实验的学习,不仅可获得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为突破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难点服务。初中阶段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安排了52个“演示实验”,22个“活动与探究”,6个“家庭小实验”,这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修订,又明确规定了8个必做的学生实验。这就确定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育教学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如何保证初中
摘要:初中语文探究性教学,旨在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精神,形成和发展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探究性 思考  初中语文探究性教学的呈现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的合作讨论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学生自己获得具体方法及其解释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最终目标,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