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指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时,便会全身心投入,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数学知识具有抽象而又枯燥的特点,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适时适地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能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驱动学生的积极情趣,开发学生的潜能。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愉快学习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营造趣味浓厚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创新思维的最佳推动力,那么学习就变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学生就会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一上课我便对学生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学生一听做游戏,马上就活跃起来。我又说:“只要同学们说出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我便能说出另一个内角的度数,同学们想试试吗?”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个个跃跃欲试。我接着让学生在作业纸上任意画三角形,量出其中两个角,让老师说出另一个角。学生都想知道老师说的是不是真的,于是积极地画呀、量呀,并且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想把老师难住。结果我不仅说得很快,而且学生通过度量发现我全说对了。于是都急于想知道我有什么绝招,很自然地便投入了自主探索的学习中。我再稍加点拨,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诱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大化的通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能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情感需求。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时与分的关系的理解,我把数学知识掺入到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里。在课件里,我利用网络资源显示一个大钟面,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分别用乌龟和兔子表示,而十二个数字则用十二棵树表示。我先对学生说:“兔子以前太贪玩,输了比赛,它很不服气,想重新比一次,同学们想不想当裁判呢?”学生顿时欢呼雀跃。在欢快的乐曲中,动画视频演示“龟兔赛跑”开始了,只见可爱的小白兔翻着跟斗、蹦蹦跳跳往前冲,而老龟慢吞吞地爬呀爬,兔子跑一圈(60分)到终点了,乌龟才爬了一大格(1小时)。这样,通过动画演示,生动直观地显示了在相同的时间里,分针转一圈,时针才转一大格,不仅使学生在愉快和兴奋中牢牢记住了时针转得快分针转得慢,而且很快就掌握了1时=60分的换算关系。又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在画角这一环节,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不示范画角的步骤,而是先用动画出示一点,接着点闪烁几下,出示“顶点”两字,然后动画演示两条边的画法,边闪烁两下,出示“边”,这样在感知的基础上清楚明了地抽象出角的图形,运用动画效果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情趣和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快乐的学习中,接下来,再让学生自己画角,效果较好。
三、巧设质疑,激发学生求知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如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的内驱力,是探索的源头。为学生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发现新知。例如:在教学“比多少”时,我让一些学生一下子涌进教室,问道:“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学生有的急着点数,有的表现出很为难的样子,老师的问题把他们难住了,这使他们想尽快知道问题的答案。这时,我让男生和女生分开排队,然后让一个男生对应一个女生,学生马上就说出男生多,接着我再介绍:“这种方法叫一一对应,有时比较数量的多少时可以用这种方法。”这样激励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知识。
四、玩中学,乐中求知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惟妙惟肖地说明了愉快的情绪体验对对一个人学习过程的作用。而好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玩中学是儿童喜欢的一种方式,在教学中设计如开火车、找朋友、夺红旗等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解决问题。这样,他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例如:在教学“10的组成”的巩固练习中,我和学生一起做了一个简单的拍手游戏,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景下巩固了新知识。首先我对学生说:“伸出手指,我们一起凑成十。”然后我伸出3个手指,并说:“我出三。”孩子们马上兴致勃勃地说“我出七”,并很快伸出了7个手指。这样不仅在游戏中培养了孩子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了知识。
以上是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我们还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积极进行课题实验,争取不断地激发學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而不会当成一种负担,让学生露出他们自信的笑脸。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营造趣味浓厚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创新思维的最佳推动力,那么学习就变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学生就会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一上课我便对学生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学生一听做游戏,马上就活跃起来。我又说:“只要同学们说出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我便能说出另一个内角的度数,同学们想试试吗?”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个个跃跃欲试。我接着让学生在作业纸上任意画三角形,量出其中两个角,让老师说出另一个角。学生都想知道老师说的是不是真的,于是积极地画呀、量呀,并且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想把老师难住。结果我不仅说得很快,而且学生通过度量发现我全说对了。于是都急于想知道我有什么绝招,很自然地便投入了自主探索的学习中。我再稍加点拨,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诱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大化的通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能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情感需求。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时与分的关系的理解,我把数学知识掺入到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里。在课件里,我利用网络资源显示一个大钟面,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分别用乌龟和兔子表示,而十二个数字则用十二棵树表示。我先对学生说:“兔子以前太贪玩,输了比赛,它很不服气,想重新比一次,同学们想不想当裁判呢?”学生顿时欢呼雀跃。在欢快的乐曲中,动画视频演示“龟兔赛跑”开始了,只见可爱的小白兔翻着跟斗、蹦蹦跳跳往前冲,而老龟慢吞吞地爬呀爬,兔子跑一圈(60分)到终点了,乌龟才爬了一大格(1小时)。这样,通过动画演示,生动直观地显示了在相同的时间里,分针转一圈,时针才转一大格,不仅使学生在愉快和兴奋中牢牢记住了时针转得快分针转得慢,而且很快就掌握了1时=60分的换算关系。又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在画角这一环节,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不示范画角的步骤,而是先用动画出示一点,接着点闪烁几下,出示“顶点”两字,然后动画演示两条边的画法,边闪烁两下,出示“边”,这样在感知的基础上清楚明了地抽象出角的图形,运用动画效果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情趣和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快乐的学习中,接下来,再让学生自己画角,效果较好。
三、巧设质疑,激发学生求知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如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的内驱力,是探索的源头。为学生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发现新知。例如:在教学“比多少”时,我让一些学生一下子涌进教室,问道:“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学生有的急着点数,有的表现出很为难的样子,老师的问题把他们难住了,这使他们想尽快知道问题的答案。这时,我让男生和女生分开排队,然后让一个男生对应一个女生,学生马上就说出男生多,接着我再介绍:“这种方法叫一一对应,有时比较数量的多少时可以用这种方法。”这样激励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知识。
四、玩中学,乐中求知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惟妙惟肖地说明了愉快的情绪体验对对一个人学习过程的作用。而好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玩中学是儿童喜欢的一种方式,在教学中设计如开火车、找朋友、夺红旗等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解决问题。这样,他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例如:在教学“10的组成”的巩固练习中,我和学生一起做了一个简单的拍手游戏,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景下巩固了新知识。首先我对学生说:“伸出手指,我们一起凑成十。”然后我伸出3个手指,并说:“我出三。”孩子们马上兴致勃勃地说“我出七”,并很快伸出了7个手指。这样不仅在游戏中培养了孩子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了知识。
以上是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我们还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积极进行课题实验,争取不断地激发學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而不会当成一种负担,让学生露出他们自信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