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精彩无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_info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探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的自然科学,与语文类学科相比较显得十分枯燥、抽象和单调。多媒体网络教学具有丰富的表现方式,很强的教学互动功能,可随时拓展的知识网络,以及简便快捷的自主学习特征,对于丰富学生知识的储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难题变得具体,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使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把理论知识教授和欢乐有趣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彻底打破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形象直观,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小学生容易走神,注意力完全集中比较困难,如果老师只是灌输式地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就会造成学生在课堂上走神的情况,进而影响整体教学质量。数学这一学科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枯燥的数字和繁琐的解题方式方法极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展示形象生动的材料,创设情境,唤醒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吸引,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产生最高效能。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最重要的情绪动力,是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最关键的因素。如果能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就能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能较好地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放一段卡通的Flash动画——喜羊羊分蛋糕的故事,并将问题巧妙的设置于动画情境之中。喜羊羊说:“一共有11块蛋糕,沸羊羊,美羊羊,暖羊羊,懒羊羊和我每人吃两块,还剩一块蛋糕。”这剩下的一块蛋糕先把它放好,我们等会给小灰灰吃。当这段动画播完之后,教师设疑:“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喜羊羊是怎样算出将这11块蛋糕分给5个小伙伴而最后剩下一个的吗?”这种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内容,从而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强化感知,展现过程,提高能力
  多媒体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相关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同样的内容,若只是用听觉,则3小时后对所教授知识点的遗忘率是40%;若只是用视觉,则为30%;若听觉和视觉并用,那么知识的遗忘率为10%。这表明多媒体的手段应用于教育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知识,而且对学生掌握、深化知识也大有裨益。
  例如,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的“长方形的周长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类知识点,在实践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的手段方式将学生难以把握的抽象数学问题,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动画表达出来,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可以让屏幕上先出现一个拖拉机;随着鼠标的拖动,屏幕上出现了拖拉机留下的车辙印记;这时教师应当刻意将拖拉机运动的轨迹拖成一个长方形。在这一过程的演示中,教师会跟学生说“拖拉机运动的轨迹就是长方形的周长”。这样学生就对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有了直观的认识,从而加深了对“周长”这一新概念的理解。这样,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和教师耐心细致的讲解,积极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印象更深刻。从而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进而加深了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知和理解,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理解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优化课堂,主体探索,彰显个性
  多媒体参与教学彻底将传统教学中单一、呆板的授课形式改变了,把枯燥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达到增强了教学效果的目的,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也充分挖掘了每个学生的最大潜力。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的学习”时,由于乘法的知识点是学生首次进行接触,是在对数的认识的前提上进行的,是对数的概念的拓展。对学生而言,理解乘法的意义有相当大的困难。而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方式能更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课件演示:“有5只大熊猫,每只大熊猫都有4只脚,请问这5只大熊猫一共有多少只脚?”通过动画的设置及问题的导入,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然后教师予以引导小结:如果只有一只大熊猫,那么总共有多少只脚呢?而现在是有5只大熊猫,就相当于一共有5只大熊猫的脚的数量。”然后可以指导学生用卡片代替大熊猫的脚进行实际思考和计算,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乘法是怎么回事,同时也为学生自主思维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教师应当放手让小学生自主地理解什么是乘法,同时顺应小学生爱表现的心理想法,不断彰显学生的个性特征,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强烈的自信心。
  四、激发情感,参与实践,体现价值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在通过一些具体的数学概念和公式的学习之后就能顺理成章地形成,它是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一年級数学的“统计”之前,先去拍摄关于当地环境污染的视频,经过简单的加工制作之后在数学课堂上予以播放。通过视频的放映,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形成环保意识。紧接着导出本节的内容“统计”,教授学生几种相对比较简单的统计,等学生完全掌握以后,布置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对自己家里每天扔的垃圾袋的总数予以记录,然后制作表格,最后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的过程,深刻体会垃圾对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危害,养成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做文明的公民。
  利用多媒体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尤其要注意把握小学生的好奇、好玩、好胜、好动的特征,将课本中的趣味性因素挖掘出来,以声音、文字、动画、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呈现出来,采取游戏、故事、操作、直观、设疑等方法和手段,创设出极具吸引力的情境,调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更努力地思考,获得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光彩,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主要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文章主要从认识生命的由来、懂得珍爱每个生命、欣赏身边的生命、倡导与自然界中生命和谐发展四个方面介绍了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生命化教育。  关键词: 初中生物 生命课堂 生命化教育  生物科学是自
摘 要: 由于各方面原因,初中英语学困生要比其他学科多。并且随着年级的递增、学习内容的加深,学困生的数量有增无减,严重影响英语教学质量。因此,转化英语学困生是广大初中英语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初中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和转化策略。  关键词: 英语学困生 英语教学 转化策略  英语是学生学习的母语以外的第二种语言。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缺乏语言环境,没有实践与交际的机会。另一方面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高中美术学习上升为一种具有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但教师无法凸显其重要的隐性作用亦是合作学习中的诟病。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如何深化合作、细化指导,加强教师在合作教学模式中的指导作用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高中美术 教师作用 深化合作 细化指导  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的主旨已经脱离了简单地让学生掌握技法或者是了解史论的阶段,而更注重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如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相应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高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巩固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提高班级管理的成效,实现班级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兼顾,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试结合自身管理班级的实践,对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树立三种理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行为,求得课堂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课堂纪律。那么,在幼儿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纪律管理呢?下面以幼儿园大班的体育活动《炸碉堡》为例,探析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的几条纪律管理策略。  大班体育活动《炸碉堡》的教学过程大致如下:  1.开始部分:教师交代“战士”和“指挥员”角色,然后请小战士们找空地方掩藏,当听到《凯旋进行曲》时
摘 要: 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实现教育事业快速、高效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水平高和创新精神强的青年数学教师队伍对逐步提高高校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青年教师 培养方法 教学素养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转换的大背景下,各高校的招生规模和在校学生的人数日益增大。伴随而来的举措就是要充实教师队伍以应对这一变化,而引进的这些教师中又以青
摘 要: 听力受损儿童的心理、智力和语言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如果其中一项发育滞后,将影响其他两项的发育,给孩子发育和生活带来威胁。而在影响孩子发育的多方面因素中,听觉障碍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可以说孩子的许多心理问题及加重都是受到听力的影响,当听觉出现障碍后,随之而来的便是语言等方面的障碍。弱听儿童如果能在学龄前得到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就能争取时间,使其潜能得到开发。本文试图通过对弱听儿
摘 要: 数学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学科。小学数学课堂上要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让学生亲近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张扬个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生活化 教学理念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新课程强调小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小学生自主探究新知。亲近生活,吸引学生眼球,让
传道、授业、解惑,是人们对课堂教学的一种传统的认识。新课程改革下,它已经不能用来概括当今的课堂,尤其是中学语文课堂。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语文课堂,应该是老师用自己的师德风尚、人格魅力、学识修养,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与求知的欲望,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创造出的具有审美意境的艺术殿堂。  笔者认为,如果知识是文字,中学语文课堂就是师生用文字唱和成的韵味无穷的美妙诗篇;如果知识是线条,中学语文课堂就是师生
摘 要: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述,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自然流露,愉快地倾诉,快乐地作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儿童的情感因素,激活学生的写作动机,让他们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关键词: 作文案例 启示 情感 激活写作  刚完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怀念母亲》的教学任务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