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构建一流德育队伍,增强德育实效性。
学校是育人的特殊地方,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为此,每所学校都应有一支健全的德育工作队伍,以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
1、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核心作用
党组织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它对于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保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有着重大的责任和作用。应切实加强党在学校中的建设,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优势作用,配合校长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共青团、少先队是学校党组织和校长的得力助手,它应该在党组织的领导和校长的指导下,配合教(务)导处、政教处等开展各种活动,并通过各自的组织生活和日常工作,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
2、校长要真正树立以德治校的理念
校长是学校的行政领导,校长对德育工作负有领导和指导责任,应建立校长负责德育的体制。校长不仅应当精通业务,而且应当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重视学校德育工作,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学校的切实贯彻与执行。校长应始终一贯的把德育工作及其常规管理放在学校工作中的突出位置,如制定全面系统的具体德育目标,优化德育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等。不能重智轻德,更不能只挂在口头上。只有校长重视,真正树立以德治校的理念,才能创造出德育的实效。
3、努力建设一支优良的班主任队伍
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品德的引路人。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就是建设班集体,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工作。班主任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抓好了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有了一定的组织保证。
4、全面提高教师整体队伍素质
对于学生而言,全体教师都是实施德育、对其进行常规管理的主动者和施动者,每个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德育工作决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也不仅仅是学校党团组织的事,而是全体老师共同的责任。因此,学校领导必须加强教师整体队伍的思想建设。首先要使他们树立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的观念,明确管教管导的意义。其次要让他们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责,作为自己的天职,使教书育人制度化、常规化,从而使学校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和风尚。
二、落实学科德育。增强德育实效性。
1、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教育因素、多方面的教育条件。首先,在学校教育中,教学是中心工作,它在学校教育中所占的工作比重最大,时间最多。这种时间和地位上的优势,是德育实施获得经常化的根本所在。其次,各科教学是进行德育最经常、最基本的渠道,各科教材的内容、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的学问和修养,都蕴涵着指引学生做人、塑造学生心灵的丰富内涵,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是学生易于接受教育的好形式,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的各科教师均要既教书又育人,为人师表,各科教学要寓德育于其中,实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以及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使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各学科特点、各教材特点自然妥帖地进行,使教学与教育的结合犹如糖溶之于水中。
2、落实学科德育
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各学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对此要求各科任课教师立足课本,掌握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将学科中可以发掘出的德育内涵寓于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3、以活动为载体,增强德育实效性。
(1)加强对学校德育活动的领导。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活动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自觉搞好德育活动管理。要有主管学校德育的校级干部领导德育活动,并派专人具体负责。学校要给予时间、场地、设备、指导等方面的保证。要给学校的德育活动提供领导服务、组织保证。
(2)将德育活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创建并发挥好各学校德育室功能,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德育活动既不能可有可无,也不能时有时无,而应经常的、有計划、有领导、有组织的开展,应注意并致力于实现多种德育活动的协调统一。学校各部门要根据本校工作计划制定各自的德育活动计划,要有时间、地点、参加者、组织者、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目标要求及行动措施。现阶段我们各县(市)学校大多设有校德育室,我们就应切实按照学校的教育实施计划,充分利用德育室功能,对学生施以教育。各学校要对德育活动进行定期检查、考核,并对其效果进行评定。学校领导者要做好各项活动的协调,并使学校的德育活动系列化、制度化。
学校的德育工作及其常规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校领导者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从严从实,组织上加强领导,全面发动。要把握时机,注意方法,讲究艺术,形成气候,踏踏实实,只有这样,才能抓出成效。
学校是育人的特殊地方,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为此,每所学校都应有一支健全的德育工作队伍,以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
1、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核心作用
党组织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它对于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保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有着重大的责任和作用。应切实加强党在学校中的建设,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优势作用,配合校长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共青团、少先队是学校党组织和校长的得力助手,它应该在党组织的领导和校长的指导下,配合教(务)导处、政教处等开展各种活动,并通过各自的组织生活和日常工作,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
2、校长要真正树立以德治校的理念
校长是学校的行政领导,校长对德育工作负有领导和指导责任,应建立校长负责德育的体制。校长不仅应当精通业务,而且应当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重视学校德育工作,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学校的切实贯彻与执行。校长应始终一贯的把德育工作及其常规管理放在学校工作中的突出位置,如制定全面系统的具体德育目标,优化德育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等。不能重智轻德,更不能只挂在口头上。只有校长重视,真正树立以德治校的理念,才能创造出德育的实效。
3、努力建设一支优良的班主任队伍
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品德的引路人。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就是建设班集体,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工作。班主任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抓好了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有了一定的组织保证。
4、全面提高教师整体队伍素质
对于学生而言,全体教师都是实施德育、对其进行常规管理的主动者和施动者,每个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德育工作决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也不仅仅是学校党团组织的事,而是全体老师共同的责任。因此,学校领导必须加强教师整体队伍的思想建设。首先要使他们树立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的观念,明确管教管导的意义。其次要让他们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责,作为自己的天职,使教书育人制度化、常规化,从而使学校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和风尚。
二、落实学科德育。增强德育实效性。
1、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教育因素、多方面的教育条件。首先,在学校教育中,教学是中心工作,它在学校教育中所占的工作比重最大,时间最多。这种时间和地位上的优势,是德育实施获得经常化的根本所在。其次,各科教学是进行德育最经常、最基本的渠道,各科教材的内容、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的学问和修养,都蕴涵着指引学生做人、塑造学生心灵的丰富内涵,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是学生易于接受教育的好形式,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的各科教师均要既教书又育人,为人师表,各科教学要寓德育于其中,实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以及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使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各学科特点、各教材特点自然妥帖地进行,使教学与教育的结合犹如糖溶之于水中。
2、落实学科德育
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各学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对此要求各科任课教师立足课本,掌握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将学科中可以发掘出的德育内涵寓于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3、以活动为载体,增强德育实效性。
(1)加强对学校德育活动的领导。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活动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自觉搞好德育活动管理。要有主管学校德育的校级干部领导德育活动,并派专人具体负责。学校要给予时间、场地、设备、指导等方面的保证。要给学校的德育活动提供领导服务、组织保证。
(2)将德育活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创建并发挥好各学校德育室功能,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德育活动既不能可有可无,也不能时有时无,而应经常的、有計划、有领导、有组织的开展,应注意并致力于实现多种德育活动的协调统一。学校各部门要根据本校工作计划制定各自的德育活动计划,要有时间、地点、参加者、组织者、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目标要求及行动措施。现阶段我们各县(市)学校大多设有校德育室,我们就应切实按照学校的教育实施计划,充分利用德育室功能,对学生施以教育。各学校要对德育活动进行定期检查、考核,并对其效果进行评定。学校领导者要做好各项活动的协调,并使学校的德育活动系列化、制度化。
学校的德育工作及其常规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校领导者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从严从实,组织上加强领导,全面发动。要把握时机,注意方法,讲究艺术,形成气候,踏踏实实,只有这样,才能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