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运动技术学习之遵循规律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对于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学习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关注,那么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什么教学规律呢?是否有一定的合理、科学性呢?带着这些思考,本人通过查阅的资料,结合自身多年初中体育教学经验入手,分析运动技术学习的重要地位,探索遵循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 体育教学 运动技术
  一、运动技术学习的重要地位
  运动技术是实现其它体育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体育课程目标是多样的,包括身体目标、技能目标、心理目标、社会适应目标等,但它们的实现方式是不同的,技能目标是显性目标,是以外显的方式实现的,而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目标均属于隐性类目标,是以内隐的方式实现的,是在运动技术的学习或运用过程中间接地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运动技术是其它课程目标达成的载体,如果没有运动技术,其它课程目标的实现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体育课程中运动技术的载体作用主要是在运动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得以发挥的,因此在运动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不要单纯地着眼于运动技术传习,而且要精心设计、组织运动技术的教学过程,使体育教学在传递技术的同时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这个意义上看,学习运动技术与增进身心健康是统一的、不矛盾的。
  对于体育课程中专门的身体素质练习而言,运动技术的载体作用主要是在运动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得以发挥的,这种运用虽然表现为重复的练习,但它的着眼点不在于运动技术的学习,而主要在于通过重复某种适宜的运动技术发展学生的身体。当然,在此过程中也伴有运动技术的提升。
  二、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
  体育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操作性知识,也要教会学生认识运动规律,要让学生体验运动本身、运动环境、运动与人的关系从感性到理性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识别运动的表现特征,对操作练习进行验证,进而促进身体和运动目标的协调。因此,在运用体育教学策略时,教师要帮助学生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设计体育教学过程和教学展示的方法,尽量全面地、多角度地展示运动技术的全貌,让学生对技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让学生用感官、运动器官多体验运动的特点,再结合教师的讲解、描述、启发等教学手段,促使自己对运动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把握运动特点,掌握学习规律。
  三、遵循“从泛化到分化”的技术规律
  运动技能是一种复杂的、连锁的运动条件反射。学生掌握运动技术,需要经历一个“泛化――分化――自动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量变到质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泛化、分化、自动化这三个阶段又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在“泛化”阶段学习中,学生的动作技术往往很粗糙、不协调,运动节奏不合理。此时,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要急于求成,首先应该把动作节奏放慢、做对,加强动作的记忆;其次,要指导学生进行分解学习。在“泛化”阶段学习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相对忽略技术“细节”等难以掌握的部分。在“分化”阶段的学习中,学生表现出动作技术已经比较协调,节奏也基本掌握。“泛化”阶段的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益的关键时期。其学习特点是“以退求进,以慢求快”,急于求成、丧失信心是这个学习阶段的大忌。正确地反复地练习是成功的关键。巴甫洛夫认为“泛化“与”分化”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心理过程的反映,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教师首先要承认这种现象的客观必然性,同时采取适当方法,帮助学生尽快地消除泛化,促进分化。
  到了“自动化”阶段,学生动作已经很协调,动作节奏趋于正确,可以不去刻意“回忆”技术,就可以“自动化”地展示出来,可以表现出动作的美感。当达到这个“最高境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加强练习,注意技术细节,使之表现得更加完美、和谐。
  四、遵循“从不适到适应”的负荷规律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承受适宜的运动负荷,以取得较好的运动效果。运动负荷过与不及都不好,都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增强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锻炼效果。运动技术的学习实际上是对动作负荷变化的适应过程,先前自己的肌肉从来没有经受过这个动作,不会做这个动作,是因为没有承担过这个负荷,动作就不是非常适应;逐渐适应之后,就掌握了某种运动技术。这就完成了“从不适到适应”的近程。所以,运动的负荷和运动技术是同时存在的、相辅相成的,对运动负荷适应的过程也是运动技术掌握的过程。身体对运动负荷调控和适应是运动技术必须遵循的一个客观规律。
  五、遵循“从失败到成功”的情感规律
  任何一项学习都要经历由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运动技术的学习也是如此,要经历从不协调到协调,从不舒服到舒服的过程。体育需要反复的练习和持续的锻炼,在这一过程中还会屡屡遭遇挫折和失败。只有经历过无数小小的失败,积累许多小小的成功,最后才能拥抱成功,品尝成功快乐。当然,体育教学中没有永远的快乐状态,也不允许一直都处于失败的迷茫中。体育是曲折前进的过程,是成功和失败的循环交替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运动技能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洞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并把这些情绪变动作为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教师要告诉学生训练中的挫折和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失败,战胜挫折。
  六、遵循“从个体到集体”的社会化规律
  体育教学强调,要通过体育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在德育方面,要通过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和互动作用等,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良好的态度和社会需要的行为规范、能力等,如团结、公正、遵守纪律、乐于助人等。在教学组织方面,要利用集体内信息交流和互帮互学的动力机制,缩短学生在知识、理解力、思维方法方面的差距,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从个体运动技术学习到集体中互助发展的规律。
  参考文献:
  [1]肖威,运动技术、运动技能、运动技巧与体育教学之关系[J].运动,2011/16
  [2]王志伟,体育教师把握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赛法的策略[J].运动,2013/16
  [3]金光辉,反思技术健身论,辨析体育教学本质[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3/06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阶段来看,如何通过课堂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已成为一大研究趋势。对于我们美术学科来讲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做到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呢?带着这个问题,本人查阅了不少的资料,并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小学美术教学实际出发,探索如何通过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相关策略,希望能为促进当前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美术 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作业观,用新的教学理念设计新型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在课外也能有效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使课堂任务得到延伸,最终起到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目的。那么如何布置作业和如何检查、批改作业,值得我们渗入研究。  一、布置高中英语作业的技巧  (一)利用电教手段,布置有声作业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对于听说能力的要求很高。高中英语课程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比初中有了质的飞跃,学生步入高中后,年
0 前言rn可视加密技术将一副秘密图像分割为两幅或者多幅分存图像,将分存图像打印到胶片上由不同持有者保存或者不同的信道传输,接收者只有在具备足够多的分存图像后(例如七
由于铝合金材质具有重量轻、防腐性能好、低温韧性好和易于压力加工等特点,在工业领域的各个方面都有大量的应用。在质量控制环节中,无损检测作为质量检测的重要环节对产品的
肝再生磷酸酶-3(PRL-3)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与肿瘤转移相关的新基因,已发现它在很多恶性肿瘤中呈现高表达,如结直肠癌、胃癌,并且其表达与肿瘤的的发展和患者的存活率相关,极具临床研究价值.我们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82乳腺癌原发灶和63例转移灶中PRL-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
分析了35CrMnSi钢真空电子束对接焊接头缺陷的性质,指出了对该种材料今后检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The properties of the defects in the vacuum electron beam butt weld
【摘 要】当前,对于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关注,对于小学英语学科来讲,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去提升呢?本人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从事多年小学英语教学实际入手,以学习风格为研究对象,探索如何优化学习风格,促进教学效率之提升,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英语 英语教学 学习风格  一、学习风格的定义和特点  学习风格,即指学习者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包括对学习
0前言基于Web的网络实时取证技术是伴随计算机犯罪事件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主要是指在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陷阱等技术的支持下,对一切存在或者潜在的网络犯罪行为
目的探讨肝癌高发区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对肝癌的预防效果。方法于1983—1990年设立启东乙型肝炎干预队列,创建队列时采用整群抽样法,以农村公社为基础单位,用单纯随机法决定母亲户口所在公社的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设立了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组和对照组。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组共计纳入41 182名儿童,其中40 211名(97.64%)在出生后0、1、6个月完成了3剂5 µg血源性乙型肝炎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不少人痛心疾首地:扼杀创新精神,轻视创新能力地培养,是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端。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对于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到底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一、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