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中协商系统的条件、类型与质量辨识r——基于6个社区协商实验案例的比较

来源 :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ong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协商民主在发展运用过程中存在边界范围的窄化和泛化倾向,为了解决窄化协商的困境,协商系统成为第四代协商民主理论的标识.但协商系统的提出并不是说协商可以泛化,社区治理中的协商系统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即满足信息、实质性平衡、多样性、自觉性、公平考量等五个要素.透过这些要素的特征,以及分别呈现的接触程度、回应程度、代表程度、权衡程度、考虑程度等可以辨识协商系统的类型和质量.基于对六个社区协商实验案例的分析,呈现出中国特色的社区协商系统实践.通过比较发现,这些社区协商系统实践体现的要素特征存在差别并形成强制性协商、动员式协商和自主性协商三种类型,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类型会发生转化.基于此,将协商系统理论运用于社区治理实践时,不仅要发展非正式协商以防窄化协商,而且要把握协商的要素条件从而避免泛化协商,同时还需促进协商类型升级,提高协商质量以促进社区善治.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精神科实验室低血钾危急值与临床应用的关系。方法:运用回顾性查阅病历的方法分析2011年1月份-2013年12月份三年间住院一个月及以上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查阅临床资
协商民主实施过程中领导干部的工作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协商民主能否有效促进领导干部工作的开展,也能直接反映中国协商民主实际运行的绩效.基于全国12个省级行政区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