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风吹着早晨,也吹着黄昏 空气中充满了不确定性 不知道,哪一粒氧离子 会进入我的血液 哪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是从你的肺中呼出 空白向四围延伸 我们在无限中移动 灵魂若有形状 它一定是四边形 作为一名理想主义者 我总是固执地在白纸上 画上更多的三角形 在风中,在不確定的空气中 给旋转的球体 二百七十度的谅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吹着早晨,也吹着黄昏
空气中充满了不确定性
不知道,哪一粒氧离子
会进入我的血液
哪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是从你的肺中呼出
空白向四围延伸
我们在无限中移动
灵魂若有形状
它一定是四边形
作为一名理想主义者
我总是固执地在白纸上
画上更多的三角形
在风中,在不確定的空气中
给旋转的球体
二百七十度的谅解
其他文献
饮食与政治之“味” 我们说饮食文化渗入传统的政治文化之中,主要是指主导传统政治生活的调和观念。中国儒家政治传统不强调斗争,尽管有时斗争不能避免,但亦以调和、直达到止息为贵。 《古文尚书·说命》下篇有“若作和羹,惟尔盐海”的名句。意为要调好羹,关键在于掌握好咸酸,以此喻治国。古代中国人最早认识和用于烹饪的是盐(咸)、梅(酸)二味,最早需要调味的菜肴则是羹,因此,尽管《说命》是伪作,出现较迟,
生活,不叫生存,不是两点一线,不是周而复始,而是一种态度! 作为一名高中生,且问高一新生“学习生活怎么样”,他们可能会答“辛苦一点,但生活压力不够大”。同问高三应届生,他们可能会答“辛苦。但是仍执着坚定”!这就是同所学校不同学生的态度,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产生的不同看法。 同为生活,不同态度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面对如此社会压力,依旧保持轻松是一种态度,不可能觉得轻松也是一种态度。而面对生活给予
莲花次第绽放,月落蜀河 步履轻轻,拾级而上 这些自远方梦游而来的 青石,群兽安详;焰火,袅袅寂静 星光闪闪的眸子 照亮一些角落里 被遮蔽的事物 诗人孤独的背影,陷入朦胧 向上的青苔幽幽 黄州馆,高门敞开 杨泗庙,香火缭绕 迎着嘹亮的足音 望江亭上 那个眺望的女子,声调悠长 ——桐花开喽 ——桃花雨来喽 青山一道 虽有白鹭翩飞 碧水长天 风涛却一浪高过一浪 此
文学首先是写作者个人内心的需要,其次才考虑读者,甚至可以完全不考虑读者。 一部作品在还没完成之前就去考虑读者,那是不道德的。在写作过程中,唯有依据自己的内心,才是真正的创作,真正的文学。我们要相信读者,读者也在成长。 當下的世界提供的全是碎片,那他们只能读碎片,但是只要有史诗可以提供,一定会有人阅读史诗,到头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明白史诗的境界远远高于碎片。
我记得那些年自己走过的走廊,漫长、回环、曲折,鞋底踩在大理石铺就的地板上,能清楚听到掷地有声的回响,每一声都像在问候,又仿佛在告别,与我说着成长路上的再见。 声音堆堆叠叠,跟随着我走了好远的路,当我回头时,身后竟空荡荡了。冬天的微光像轻薄的手掌贴在地上,一个声音都不再响起,那一刻或许便是永远的再见了。 坐早班客机回工作地,适逢雨天。飞机起飞的那一刻,机舱剧烈抖动着,整个人往后倾斜,突然有种错觉
很多人在为人处世上,对人对己,都习惯往前看。运动,习惯往前;生活,也是往前看。这种“前”,更多的是一种下意识的本能。 这样的本能,占据了多数人的思维。其实,有时逆本能而行,也能收获奇效。比如运动,有的人爱倒着走,保健效果亦很好。而在生活中,反向思维更是通往成功的一条捷径。 怎么把人生“反”过来呢?关键的一点,就是延迟和压抑本能。 比如说,对于大学毕业的学生而言,下一步该怎么做?很多人从本能出
“影子真讨厌!”小猫汤姆和小猫托比都这样想,“我们一定要摆脱它。” 然而,无论走到哪里,汤姆和托比发现,只要一出现阳光,它们就会看到令它们抓狂的、自己的影子。 不过,汤姆和托比最后終于都找到了各自的解决办法。 汤姆的方法是,永远闭着眼睛;托比的办法则是,永远待在其他东西的阴影里。
有时我觉得很奇怪,许多女孩子和男孩子都问我:“怎样可以忘记一个人?” 人本来就是最善于忘记的动物。 你根本不用害怕自己无法忘记一个人,当然,你不會完全忘记他。到了后来,你的记忆里,只有往事的轮廓,细节已经模糊了。 你记得两个星期前的周末,自己在哪里吃饭吗?你记得初恋男朋友的生日吗?你记得你中学时最要好的一个同学的生日吗? 你说:“这些事情当然不记得!” 你说:“不!不!不!我绝对忘不了他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生活于盛唐时代的王维,有一种迥异于世的潇洒与孤独。他的诗以歌咏山水田园为主,清幽绝俗。在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中,王维的诗作漂洋过海,被翻译成英语、西班牙语、法语等诸多版本。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艾略特·温伯格的中国诗歌翻译研究《观看王维的十九种方式》问世。今年2月,这本书得以经由商务印书馆翻译引进。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在
惯常意义上的书籍,无一不以印刷品的形态呈现。也就是说,我们是印刷品的儿女。公元二世纪有了纸张以后,我们是纸张文明的后代;十五世纪印刷品被大量生产出来后,我们是印刷文明养育下的子孙;直到互联网发明前,我们的生命仍与印刷品息息相关。 即使在互联网已经相当普及的今天,书籍仍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比互联网更重要的角色。我想说,即使互联网占据大半壁江山,书籍仍不会消失。一个经历了近两千年风雨的“物种”,如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