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六种关系教学育人求实效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0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是每个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核心问题。作为教师,在从事思品课教学中,不仅要具有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而且要善于把握时代要求和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落实新课程标准,使思品课的创新教学落到实处,以确保教学育人的实效。要达到以上目标,笔者认为必需处理好以下六种关系。
  一、系统性与针对性的关系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具体规定了各年级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基本要求,颇具系统性,具体地说,譬如“五爱”教育,情操道德、理想教育等等,是一个完整的系列,但是在教学的实践活动之前,活动之中,还应该深入调查小学生在思想、知识、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实际状况,使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充实每一项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实际问题。我先后在学生中进行过“小学生最喜爱看的书”“压岁钱怎么花”等调查,了解到小学生的实际状况,丰富了讲课内容,加强了针对性教育,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稳定性与灵活性关系
  我在教学中,就采取了不打乱教材系统性的前提下调整顺序,自编教材,补充新课等方法,使思想品德课上得生动活泼,富于时代气息和乡土气息。如在新学期开始时,学校提出了“学规范,见行动,做个合格小学生”的口号,我抓住时机,编写了一首儿歌:
  小学生有礼貌,见到师长要问好:仪表整洁讲文明,不乱追赶不打闹;
  早起早睡习惯好,上学积极不迟到。集合站队快,静,齐,;不说话来别乱跑。
  认真上好每节课,作业整洁按时交;争做合格小学生,打好基础最重要。
  在第一节思想品德课中教给孩子们,要求他们会背,理解、执行。同学们边表演,边背诵,兴趣很高,在配合学校贯彻《小学生守则》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知与行的关系
  思想品德是人的灵魂,体现于人活动的方方面面,其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的统一过程。对于学生而言,"知"并不难,难的是"情"、"意"、"行"的到位,因为这才是他们思想品德成熟的标志。而只有生活实践才能感其情,磨其意,检其行。在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中,知是基础,行是目的;说是为了做,知是为了行。我在教学中注意讲清道理,提出要求,检查督促,把知、情、意、行结合起来。在讲《处处为集体着想》一课时,引導孩子们不仅懂得要关心集体,为集体着想的道理,而且要在行动上体现出来,让同学们讲一讲舍己为集体人和事事,并提出了四句话让同学们认真实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集体的事情热心做。
  四、课堂教学与队活动关系
  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专设学科,不能用队活动来代替,但二者之间可以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因此,我在上课时着重从课堂内容出发,讲明观点,讲清道理,并和中队辅导员一起,指导队员们开展活动,用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如《带字的鸡蛋》一课,是教育孩子要尊敬父母,就可以组织队员们开展“慰问我的妈妈”活动,队员们每人给妈妈写一封慰问信,做一朵小红花,帮妈妈做一件好事,夸夸我的好妈妈儿歌朗诵等,从而深化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孩子们的道德认识。
  五、言教与身教的关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工作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更应注意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学生。一次,到一个班上课,发现班上卫生情况不太好,我没有斥责学生,自己先动手把教室门口的字纸捡起来,孩子们看在眼里,热在心里,随即有不少人主动和我共同拣起来。我告诉同学们,环境卫生靠大家保持,老师和学生都要自觉行动i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六、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思想品德每周只有一节,因此,不能只着眼于课堂教学,还要不失时机地加强课外训练,使学生逐渐形成习惯。新课标也要求“坚持课内外相结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主动地和其它学科老师、课外活动小组、班主任、家长等有关方面联系,反映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问题,宣传思想品德课的要求,共同形成教育学生的合力,强化思想品德的教学效果。
  总之,思品课是培养合格公民基本道德素质的主渠道,而思品课中的教学创新应成为推动人全面和谐发展的潜在动力。思品课教师只有树立科学育人、全面育人的教学观念,真正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才能主动自觉地改革教学方法,启迪学生道德思维,将学生道德品行引入健康发展轨道,才能使思品课教学真正成为富有高效的育人教育。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湛河区开源路小学 河南】
其他文献
著名现代教育学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学先驱陶行知先生也明确提出了“在生活里找教育,为了生活而教育”的先进理念。与此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教学领域的共识在当代教育界也引起了相当的重视。因此,将生活化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广泛推行和把兴趣教学融入到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是优化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关键一步。  一、学习内容生活化,把英语融入生活,提高学习兴趣  英语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學科,语言的
所谓绘本就是图画书,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以生动的图画讲述故事情节。以往教学实践与经验表明,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英语绘本,可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对培养小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运用英语绘本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阶段,学生刚接触英语,尚处于初级认知阶段,提高学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为今后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英语绘本的运用,则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意义:  
在语文学科中,写作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作文教学,去帮助学生开启想象、创新的大门。  一、生活和阅读是学生培养作文创新意识的源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用说,学生创新的源头就是学生课外的生活体验和阅读。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
二期课改理念指出,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科技教育也要求在幼儿毫无压力的情况之下进行,又要求学得愉快、学得主动,使他们自愿地、自然地、自为地感知身边的各种科学技术,从而使学科学的兴趣得到发展。  其实,在幼儿的身边,出现了很多的问号与发现,可能是在幼儿园或者是在家里,他们同样希望能够很快的了解,比如说:为什么天冷了会下雪,为什么鱼能在水里一直游,为什么种下去的种子会变成了好多好吃好看的东西?无数个
为研究不同CO2浓度升高水平对水稻叶绿素荧光特性的代际影响,基于CO2浓度自动调控系统开展田间试验,以上一生长季经CO2浓度升高处理(CO2浓度比自然环境高40μmol·m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