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物理作为高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是以理论学习和实验探究为基础的一门实践课目.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和相关定理的灌输,而忽略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开展.另外,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得不到有效地激发,只是一味的被动接受有关的知识,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有效地发挥,所以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而如果在开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则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到教学中来.本文从师生互动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特征入手,就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进行了详细地探究,以期给后续有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1师生互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基本特征
从本质上来讲,教学过程是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这两者的有机结合,二者相互促进,互为对方开展的基础.简言之,教学实际上就是师生互动学习的过程中.在开展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由于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概念、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理解能力等能力,所以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疑问,这时候如果教师可以就这些疑问与学生展开互动,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大量教学实践和研究表明,师生互动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范畴性.教师和物理班级教学的全体学生是师生互动的主体,他们之间进行的各种交流、沟通和讨论均是建立在对对方了解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物理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熟悉程度以及学生对于物理教师个性、品质等的了解程度等均会对互动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
(2)广泛性.广泛性主要体现在师生互动的内容上,由于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各种教学活动均是参照教材来进行,所以教师和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大都围绕着物理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进行探讨.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上与物理相关的知识量急剧增加,学生的物理知识也越来越丰富,所以其与教师的互动可以不再局限于教材,而可以扩展到包括课外练习在内的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物理话题.
(3)时间自由性.通常而言,由于物理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以及学生进行学习的主阵地,所以课堂开展的过程中通常是师生开展互动交流最多的时候,但是这不应该成为一种定论.师生间的互动同样也可以在课间或者课下,只要物理和教师都有时间,就可以进行互动交流,所以师生间互动交流的时间比较自由.
2师生互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基本特征
2.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高中物理教学的目标和任务逐渐由重分数逐渐向重能力方向转化,但是应试教育之风在中学教育中没有得到彻底的清除.在这样的背景下,物理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他们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物理知识和相关题型的解题方法和策略等,而对于学生课堂听课的接受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效果则很少给予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甚至有厌学的情绪产生,同时这样也不利于师生间和谐关系的构建,不利于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而如果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物理教学情境,并在教学情境中与学生们进行有效地互动和交流,则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就具体策略而言,教师可以在课下为学生搜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物理知识,同时借助恰当的手段来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为师生开展互动奠定良好的条件,这样将大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讲授物理教材中有关“欧姆定律”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下提前为学生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如实验电路器材,包括小灯泡、开关、导线、电池等等,然后教师引入欧姆定律的概念和原理,然后让学生们根据所提供的器材来自行探究和验证欧姆定律,这样一来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促使学生积极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究,他们的注意力也会被实验所吸引,同时教师还要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交流,比如这种接法的弊端以及注意事项等.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有关的知识,还可以增进师生友谊,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2开展探究性试验,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物理教材中有大量的试验,但是大部分实验均是验证性实验,即通过实验的开展来验证某物理原理的正确性,但是在探究性实验方面的实验则非常少,这样将极大的限制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性思维的发展.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大都采用课堂演示的方式来进行,教师在课堂上为按照教材中规定的步骤来一步步的做实验,而只是让同学们观看实验的步骤、现象和结果,却不让学生们自行进行实验,熟不知物理作为一门重实验的学科,如果不通过学生的亲身动手实践,学生对于有关的物理知识和原理是很难理解的.教师这种演示性实验实际上毫无效果可言,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实际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而如果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教师只需要在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就学生具体的思路和方法稍加指导即可,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一举多得.
例如,教师在讲解“电路”部分知识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准备电源、开关、阻值已知的电阻R0和导线若干,然后要求学生自选其他物理器材来测量出未知电阻Rx的具体阻值大小,并写出具体的操作方法.这种探究性的实验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所以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得到有效的激发.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自行选择有关的物理器材来对该未知电阻阻值进行探究.另外,在学生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的思路进行交流,确保每个学生的实验思路都能满足实验的要求.
2.3提问互动性强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需要适时地为学生们提出一些具有发散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问题,从而引发每个学生进行思考,使他们在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有关方面的知识.由于问题的答案不具备唯一性,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的物理学习不会再那么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乐趣.这样一来,通过学生与教师的良好互动,不仅可以增进师生友谊,使他们互相更加了解彼此,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展开.此外,为了进一步缓解学生听课的压力,在开展提问的时候,不仅仅局限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以由某个学生来反提问,由教师和其他学生来进行回答,这样会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不再具有紧迫感,课堂教学效果不言而喻.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光学”部分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光学有关的实例,学生会积极发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说是太阳光、灯光、红外光,也有的会说红光、白光、绿光等等,这样会有效活跃课堂的氛围,使物理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总之,在开展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适当的互动教学情境来活跃课堂氛围,借助探究性实验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借助互动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们的思考、讨论和互动.在这种课堂教学方式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会越发精彩,教学的质量也会越来越好.
1师生互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基本特征
从本质上来讲,教学过程是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这两者的有机结合,二者相互促进,互为对方开展的基础.简言之,教学实际上就是师生互动学习的过程中.在开展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由于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概念、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理解能力等能力,所以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疑问,这时候如果教师可以就这些疑问与学生展开互动,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大量教学实践和研究表明,师生互动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范畴性.教师和物理班级教学的全体学生是师生互动的主体,他们之间进行的各种交流、沟通和讨论均是建立在对对方了解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物理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熟悉程度以及学生对于物理教师个性、品质等的了解程度等均会对互动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
(2)广泛性.广泛性主要体现在师生互动的内容上,由于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各种教学活动均是参照教材来进行,所以教师和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大都围绕着物理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进行探讨.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上与物理相关的知识量急剧增加,学生的物理知识也越来越丰富,所以其与教师的互动可以不再局限于教材,而可以扩展到包括课外练习在内的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物理话题.
(3)时间自由性.通常而言,由于物理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以及学生进行学习的主阵地,所以课堂开展的过程中通常是师生开展互动交流最多的时候,但是这不应该成为一种定论.师生间的互动同样也可以在课间或者课下,只要物理和教师都有时间,就可以进行互动交流,所以师生间互动交流的时间比较自由.
2师生互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基本特征
2.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高中物理教学的目标和任务逐渐由重分数逐渐向重能力方向转化,但是应试教育之风在中学教育中没有得到彻底的清除.在这样的背景下,物理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他们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物理知识和相关题型的解题方法和策略等,而对于学生课堂听课的接受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效果则很少给予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甚至有厌学的情绪产生,同时这样也不利于师生间和谐关系的构建,不利于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而如果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物理教学情境,并在教学情境中与学生们进行有效地互动和交流,则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就具体策略而言,教师可以在课下为学生搜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物理知识,同时借助恰当的手段来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为师生开展互动奠定良好的条件,这样将大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讲授物理教材中有关“欧姆定律”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下提前为学生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如实验电路器材,包括小灯泡、开关、导线、电池等等,然后教师引入欧姆定律的概念和原理,然后让学生们根据所提供的器材来自行探究和验证欧姆定律,这样一来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促使学生积极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究,他们的注意力也会被实验所吸引,同时教师还要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交流,比如这种接法的弊端以及注意事项等.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有关的知识,还可以增进师生友谊,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2开展探究性试验,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物理教材中有大量的试验,但是大部分实验均是验证性实验,即通过实验的开展来验证某物理原理的正确性,但是在探究性实验方面的实验则非常少,这样将极大的限制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性思维的发展.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大都采用课堂演示的方式来进行,教师在课堂上为按照教材中规定的步骤来一步步的做实验,而只是让同学们观看实验的步骤、现象和结果,却不让学生们自行进行实验,熟不知物理作为一门重实验的学科,如果不通过学生的亲身动手实践,学生对于有关的物理知识和原理是很难理解的.教师这种演示性实验实际上毫无效果可言,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实际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而如果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教师只需要在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就学生具体的思路和方法稍加指导即可,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一举多得.
例如,教师在讲解“电路”部分知识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准备电源、开关、阻值已知的电阻R0和导线若干,然后要求学生自选其他物理器材来测量出未知电阻Rx的具体阻值大小,并写出具体的操作方法.这种探究性的实验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所以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得到有效的激发.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自行选择有关的物理器材来对该未知电阻阻值进行探究.另外,在学生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的思路进行交流,确保每个学生的实验思路都能满足实验的要求.
2.3提问互动性强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需要适时地为学生们提出一些具有发散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问题,从而引发每个学生进行思考,使他们在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有关方面的知识.由于问题的答案不具备唯一性,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的物理学习不会再那么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乐趣.这样一来,通过学生与教师的良好互动,不仅可以增进师生友谊,使他们互相更加了解彼此,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展开.此外,为了进一步缓解学生听课的压力,在开展提问的时候,不仅仅局限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以由某个学生来反提问,由教师和其他学生来进行回答,这样会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不再具有紧迫感,课堂教学效果不言而喻.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光学”部分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光学有关的实例,学生会积极发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说是太阳光、灯光、红外光,也有的会说红光、白光、绿光等等,这样会有效活跃课堂的氛围,使物理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总之,在开展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适当的互动教学情境来活跃课堂氛围,借助探究性实验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借助互动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们的思考、讨论和互动.在这种课堂教学方式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会越发精彩,教学的质量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