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中的计算机教学大多采用的是多媒体演示教学或者结合计算机机房操作训练进行,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德国双元制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就是针对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促进职业能力发展的教学活动的,既包括职业学校里传授职业知识的理论取向的教学,也包括企业或跨企业培训机构中培养职业行动能力的实践性活动。借鉴德国教学经验,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把行动导向法应用在计算机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水平。
关键词:行动导向;引导文教学法;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3-0000-02
1 计算机教学现状
教材是学校统一订购的、内容更新较慢、体系结构往往采用的是学科知识逻辑体系、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师大多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知识讲授没有问题、但是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单一,实际的教学效果不太明显;考核多数采用的是书面或上机考试、但内容大多是书本内容的搬家记忆,实际中真正用到的案例考试没有。这种教学形式也就造成了中职的学生对教学的厌倦、对考试的不重视、对自己的不负责,最终的现实是教师辛辛苦苦的教、但是感觉不到教学成就感;学生被动痛苦地学、但是感觉学不到实际中能够胜任的知识和能力。
2 行动导向教学的特征
2.1 注重创设情境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之所以注重创设一种真实的情境来开展教学,主要遵循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些观点,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本质就是借助学习情境的帮助,实现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习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情境而产生,情境是整个学习中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部分。
行动导向教学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和真实相一致或相仿的环境,一种与学生未来所从事的工作情境相一致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训练,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在自己的行动中获得知识、技能和体验,不断构建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能力体系。情境教学帮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学习,如临其境,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提高实际技能。学生通过这种真实模拟的情境学习,拉近了学校和社会的距离,提高了自己直接就业的能力。
2.2 采取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
行动导向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在行动导向教学中,确立某一任务或项目,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并积极地和教师合作的教学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或教学过程的中心,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活动的积极的实施者,完成任务或项目采用独立或小组的方式来进行行动导向教学。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独立地获取任务内容、制定操作计划、实施教学任务计划、评估学习成果。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过程的引导者与帮助者,负责布置项目任务、组织教学活动过程,最后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作出相应评判。并把一些有效的信息和方法再反馈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的点评再不断修改和完善自己的策略、方案或策划,实现真正的双向互动。这种教学方式真正把教学活动中的权力交给了学生,也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能力创造了条件。摆脱了教师教、学生被动学的尴尬。
2.3 强调学生的学习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教学生“学会学习”为出发点,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从以往教学中注重“教法”转到注重“学法”,将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行动导向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占主体地位,而教师的“教”只是对学生的成才和发展起着辅助和促进的作用。
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教,更多的是取决于学生的学,学生技能的提高也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学习。因而,强调学生的学习也正是体现了这一思想的反应。
3 行动导向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包括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七阶段协作——反思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等等,本文采用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局域网构建应用为例来阐释行动导向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在项目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更加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不再主导教学过程,而是让学生或单独或协作完成工作活动的过程中取得进步。为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避免不必要的教师干扰,要把过去教师的讲授和演示材料转化为声像制品,开发指导学生独自完成学习—工作过程的引导材料,供学生自主决定参考。
3.1 了解信息:学生通过识别和理解以制作工件的样图表示的任务要求,获得有关工作目标的整体印象,并借助引导性问题与解答提要来理解学习任务的要求、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联。具体需完成一部门局域网的构建,并且实现各个终端的信息互访。3.2 设计过程:学生事先设计整个工作过程。包括制作工件的基本顺序、加工过程的指导以及所需的工具和工具的使用。根据终端的数量和位置确定网络布线的结构为总线型和星型的结构,确定学生分组并且分配好各自的工作任务。3.3 做出决定:学生要把自己独立设计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计划以及成果评价的要求向教师或实训教师进行介绍,然后根据相应的引导文步骤进行师生间的专业性会谈,检查学生的设计是否存在错误。通过与老师进行专业性会谈,师生共同确定潜在的知识欠缺,并通过教学或附加学习项目加以补充。3.4 实施工作过程:在细致准备工作的前提下,确信学生可以完全独立地开展工作活动。此时,教师或实训教师只有在发现学生的严重错误时,才提供必要的指导或帮助。按照先前分组和任务安排实施项目过程,按照施工标准完成布线和网络设备的安装,按照网络布线结构完成线路的连接。学生:利用网络工具按照T586-B标准制作出若干条直连线;学生:利用测线仪测试网线是否制作完成;学生:按照施工标准完成网络布线;学生:按照拓扑图将模拟环境下的各部门计算机和交换机相连。学生:按照规划好的IP地址和网关以及DNS为每天机器完成配置。学生:运用查询到的网络测试命令测试网络是否联通。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工作并进行质量监控和提供必要帮助,检查每一组学生制作的网线是否规范、标准,学生的布线是否按照行业规范来进行,拓扑连线是否正确和规范,并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和提供帮助,使学生减少工作的盲目性,保证每一步的顺利安全进行。3.5 检查工作过程:在制作工件的过程中或工件制作完之后,学生依据拟定的评价标准,自行检查是否符合要求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列出检查单,按照设计的流程和任务要求检查是否已经符合要求的完成了。3.6 评价工作:把完成的工件交给实训教师进行检查。与实训教师进行专业性会谈,了解工作中还有哪些不足,以备下次工作中再次改进。
4 教学反思
在完成上述的教学任务时,教师是否做到了如下工作:(1)确定能力目标,即学生完成任务后应具备的能力;(2)学习者分析,分析学生已具备的知识,预测学生需求与想法;(3)分析应提供信息,确定应提供哪些辅助材料,包括教科书、工具书、相关企业信息、技术文献、图片等;(4)设计引导性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5)完成引导文。之后,教师应自问:引导文是否可以给学生提供帮助,一步步解决问题。
教师不仅要在确定项目上下工夫,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学生的能力必然会符合社会之需求。
关键词:行动导向;引导文教学法;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3-0000-02
1 计算机教学现状
教材是学校统一订购的、内容更新较慢、体系结构往往采用的是学科知识逻辑体系、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师大多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知识讲授没有问题、但是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单一,实际的教学效果不太明显;考核多数采用的是书面或上机考试、但内容大多是书本内容的搬家记忆,实际中真正用到的案例考试没有。这种教学形式也就造成了中职的学生对教学的厌倦、对考试的不重视、对自己的不负责,最终的现实是教师辛辛苦苦的教、但是感觉不到教学成就感;学生被动痛苦地学、但是感觉学不到实际中能够胜任的知识和能力。
2 行动导向教学的特征
2.1 注重创设情境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之所以注重创设一种真实的情境来开展教学,主要遵循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些观点,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本质就是借助学习情境的帮助,实现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习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情境而产生,情境是整个学习中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部分。
行动导向教学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和真实相一致或相仿的环境,一种与学生未来所从事的工作情境相一致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训练,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在自己的行动中获得知识、技能和体验,不断构建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能力体系。情境教学帮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学习,如临其境,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提高实际技能。学生通过这种真实模拟的情境学习,拉近了学校和社会的距离,提高了自己直接就业的能力。
2.2 采取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
行动导向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在行动导向教学中,确立某一任务或项目,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并积极地和教师合作的教学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或教学过程的中心,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活动的积极的实施者,完成任务或项目采用独立或小组的方式来进行行动导向教学。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独立地获取任务内容、制定操作计划、实施教学任务计划、评估学习成果。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过程的引导者与帮助者,负责布置项目任务、组织教学活动过程,最后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作出相应评判。并把一些有效的信息和方法再反馈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的点评再不断修改和完善自己的策略、方案或策划,实现真正的双向互动。这种教学方式真正把教学活动中的权力交给了学生,也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能力创造了条件。摆脱了教师教、学生被动学的尴尬。
2.3 强调学生的学习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教学生“学会学习”为出发点,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从以往教学中注重“教法”转到注重“学法”,将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行动导向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占主体地位,而教师的“教”只是对学生的成才和发展起着辅助和促进的作用。
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教,更多的是取决于学生的学,学生技能的提高也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学习。因而,强调学生的学习也正是体现了这一思想的反应。
3 行动导向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包括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七阶段协作——反思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等等,本文采用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局域网构建应用为例来阐释行动导向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在项目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更加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不再主导教学过程,而是让学生或单独或协作完成工作活动的过程中取得进步。为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避免不必要的教师干扰,要把过去教师的讲授和演示材料转化为声像制品,开发指导学生独自完成学习—工作过程的引导材料,供学生自主决定参考。
3.1 了解信息:学生通过识别和理解以制作工件的样图表示的任务要求,获得有关工作目标的整体印象,并借助引导性问题与解答提要来理解学习任务的要求、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联。具体需完成一部门局域网的构建,并且实现各个终端的信息互访。3.2 设计过程:学生事先设计整个工作过程。包括制作工件的基本顺序、加工过程的指导以及所需的工具和工具的使用。根据终端的数量和位置确定网络布线的结构为总线型和星型的结构,确定学生分组并且分配好各自的工作任务。3.3 做出决定:学生要把自己独立设计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计划以及成果评价的要求向教师或实训教师进行介绍,然后根据相应的引导文步骤进行师生间的专业性会谈,检查学生的设计是否存在错误。通过与老师进行专业性会谈,师生共同确定潜在的知识欠缺,并通过教学或附加学习项目加以补充。3.4 实施工作过程:在细致准备工作的前提下,确信学生可以完全独立地开展工作活动。此时,教师或实训教师只有在发现学生的严重错误时,才提供必要的指导或帮助。按照先前分组和任务安排实施项目过程,按照施工标准完成布线和网络设备的安装,按照网络布线结构完成线路的连接。学生:利用网络工具按照T586-B标准制作出若干条直连线;学生:利用测线仪测试网线是否制作完成;学生:按照施工标准完成网络布线;学生:按照拓扑图将模拟环境下的各部门计算机和交换机相连。学生:按照规划好的IP地址和网关以及DNS为每天机器完成配置。学生:运用查询到的网络测试命令测试网络是否联通。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工作并进行质量监控和提供必要帮助,检查每一组学生制作的网线是否规范、标准,学生的布线是否按照行业规范来进行,拓扑连线是否正确和规范,并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和提供帮助,使学生减少工作的盲目性,保证每一步的顺利安全进行。3.5 检查工作过程:在制作工件的过程中或工件制作完之后,学生依据拟定的评价标准,自行检查是否符合要求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列出检查单,按照设计的流程和任务要求检查是否已经符合要求的完成了。3.6 评价工作:把完成的工件交给实训教师进行检查。与实训教师进行专业性会谈,了解工作中还有哪些不足,以备下次工作中再次改进。
4 教学反思
在完成上述的教学任务时,教师是否做到了如下工作:(1)确定能力目标,即学生完成任务后应具备的能力;(2)学习者分析,分析学生已具备的知识,预测学生需求与想法;(3)分析应提供信息,确定应提供哪些辅助材料,包括教科书、工具书、相关企业信息、技术文献、图片等;(4)设计引导性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5)完成引导文。之后,教师应自问:引导文是否可以给学生提供帮助,一步步解决问题。
教师不仅要在确定项目上下工夫,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学生的能力必然会符合社会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