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ongbao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打造高效课堂是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优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紧张、活泼而又不失快乐的一种课堂享受。
  关键词: 高效课堂 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每位教师不仅要更新理念,而且要行动跟进。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我重视学习、实践,并在实践中反思总结,在课堂教学中把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每位教师的主阵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构建有效课堂”就凸显其重要性。所谓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的条件下,运用科学教学策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优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我认为构建有效课堂可以概括为教师适时传授、点拨的有效,学生获取、运用的更有效。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做好充分准备,加大课堂容量
  有备才能无患。教师要在上课前做好充足准备,常规备课包括备大纲、教材、备学生、备板书、备教具、备作业等。在备课时,要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好顺畅可行的教学流程和灵活巧妙的教学方法。在常规备课的基础上,我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更需要备学生,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接受能力、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如何给学生留白,如何形成学生易于接受的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备学生是教师在集体备课基础上,个人备课应该关注的很重要的一环。课前准备得越充分、越科学、越合理,课堂教学效率才会越高。同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做好预习。在设置导读评价单时,所有预习的内容都通过选择、填空、问答等不同形式的问题呈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预习。教师可以在适当提示的同时,让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生成新问题,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和强烈的求知欲听课,教学就更有针对性。教师的充分备课和学生的充分预习相结合,课堂上就会减少“损耗”,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切实构建高效课堂。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教师讲解、板书占用的时间太多,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少,因而教学效率低。利用实物投影和教学课件辅助教学,可大大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加大语言输入量,尽量为每位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机会。但利用多媒体教学一定要适时适度,要做到导学案与多媒体有机结合,分清主次,区分优劣。
  二、优化课堂设计,实现语言“内化”
  优化课堂设计,就必须吃透教材、活化教材,使教材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感到书本语言和生活实践贴得很近,对教学内容具有亲切感,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变被动吸取为主动探索。因此,创造性地钻研教学内容,在利教、便学、易记上下工夫,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工夫,是有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优化教学手段,必须充分创设情境,无论是语言情境、实物情境还是声像情境,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听录音、看投影、角色对话等,让学生入情入境,努力使书本语言和实际运用统一起来,使课堂教学在全方位多层次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进行。
  评价一节英语课不是看老师教了多少,最重要的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语言不是单纯教会的,而是学生在实践中借助读、学、听、写学会的。授课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各个知识点的设计要重视艺术性,搭建台阶,逐步深入,使学生觉得英语不难学,在逐步提升中内化为能力。在练习中学,这种“学会”,就是语言的“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好课堂结构的设计,讲练比要合适,在设置习题时要讲究低起点,小台阶,高密度,这样既能够加大练习量,又可以使多数学生得到锻炼。
  三、注入情感教育,提高学生兴趣
  消极的情感抑制智力活动,积极的情感对英语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消除学生对英语课堂、考试、交际的焦虑。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让学生经常得到自己进步的反馈,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倾听,面带微笑,若学生答对了,则教师要给予及时肯定和鼓励:well done/good boy/great/interesting/that is a good idea/I’m glad to hear that...教师的话会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时,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帮助他们设法完成任务,使学生获得成功喜悦。恰当的鼓励评价,重视赏识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宽容学生的语言错误。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学习动机、性格特征和学习风格,如果对每个人都做整齐划一的要求,就会增加他们的焦虑感,使他们对学习目标望而生畏,这样就容易形成拔苗助长的情况,欲速则不达。对于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只要不影响正常交际的顺利进行,可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采取接受和宽容态度,间接地、有策略地纠正,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运用时怕犯错误的心理压力,从而乐于用英语交流。
  3.重视合作探究学习和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发挥。合作探究,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让学生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在讨论中生成智慧,激发求知动力。但同时要重视教师导的作用的发挥,问题破导,知识传导,方法指导,思路引导,要导得适时、恰切,课堂才能更有效。
  四、强化学生主体,激活参与意识
  新课改要求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学生要先会学才能要学,才能学会。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转化的最好选择。其优点是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任务型教学就是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设的合理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学习和运用中,让学生在一种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其他文献
像  树和树,太像了  我想写一首诗来呼救  啊……  它们太像了  一动不动  谁能把一棵呼救的树  从像中连根拔起  雾  他们说,那是霾  但我固执地说:不  在我说不的时候  不字像雾一样地遮盖了景色  又在散去时,露出了河床和树木  不,那是雾  在这样固执的时候  我看起来就像一个不字  不,和不字一个样  弥遮,甚至是消化掉了景色  但河床还是河床  树木还是树木  看起来,它们只是
期刊
1760年,瑞士的Charles Bonnet首次报道他祖父出现了复杂而生动的视幻觉,他祖父当时78岁,患有白内障,无任何精神异常.1938年,De Morsier首次把“只出现单一幻视”称为Charles
摘 要: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一种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语文阅读教学,它注重学生质疑及探究能力的培养。阅读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也是提升学生文章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开展探究性阅读就成为语文教师们所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主要结合
摘要:近些年来,书籍装帧设计不断发展,经济的繁荣加快了快餐式文化的进程,书籍装帧设计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设计原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分析“材美工巧”设计理念在当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设计原则,将从参与性、回归性、平衡性和耐久性四个原则来具体说明,并解读书籍装帧设计原则的细节内涵。  关键词:参与性 回归性 平衡性 耐久性  一、参与性原则  书籍装帧设计中参与性原则,是人与物的相互参与交融。这里的参与不
一、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7、68页例1、例2圆面积的计算,练习十五的第1、2、3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沟通圆与其他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培养运
期刊
期刊
高中地理是文科生重点学习的内容,但是很多的文科生都认为地理学习很困难吃力,偏向于理科方面的内容。其实这并不是我们的学习内容出现了问题,更多的原因还是教师教学方法陈
摘要:小说《芳华》为了主题表达的需要而增加了许多枝蔓性的情节,而要在仅仅两个小时的影视作品中将这部十几万字的作品完美呈现出来,则势必需要对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进行必要的增设与删减。  关键词:严歌苓 改编电影 《芳华》  一、影片在原著基础上情节的增设  首先,电影增加了刘峰接何小萍入伍的一幕,这是在原著中所没有的。电影以一段画外音引入,以歌颂那个时代的大板报和激情四射的人们为背景展开,作者通过一个亲
摘 要: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向来都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教师较为头疼的一件事。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完善写作教学策略,切实提升写作教学质量。此次研究主要是针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展开分析,希望能为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帮助学生累积写作素材,掌握丰富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画》这一课是人教版一年級上册教材的第一篇课文,也是整个教材体系中出现的第一篇古诗课文。上好这一课对于整个语文阅读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课文安排了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紧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这样的安排是希望学生能够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述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引起学生对古诗及祖国古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