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加大力度发挥创新精神更新学生的数学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在课堂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训练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新课标为广大师生制订了一个科学而合理的学习框架,将“做”作为小学数学课堂的核心,通过一系列方法帮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积累和巩固知识,让学生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做中学;有效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是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做练习的模式为主,现今这样的教学模式在许多课堂上依然存在.而新课标提出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智慧动手操作,在课堂上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自主完善数学知识体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做中学”这一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是一种能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实践活动,强调数学学习中的亲历性和主动性.接下来,本文将具体探讨将“做中学”完美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方法.
  一、借助教学工具,丰富数学课堂
  对于尚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形象、具体的层面上,教材上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他们来说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枯燥、乏味.然而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又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利用科学的办法将抽象化为具体,让学生能够在真实存在的现象中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到了现象发生的过程,自然对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复杂的数学概念也就由难变易了.例如,有不少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加减运算中的进位和退位时感到十分不解和困惑.比如,在计算16 5时,有一些学生会错误地把5加到十位的1上,最后得出66这样的结果;还有的学生不能理解满十进一的原理,最后得出了11的错误答案.对于数字这样有些抽象的概念,有些时候教师光凭讲解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这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加减计算的机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每个小组分发足够的小棒,先数出16根小棒和5根小棒,再从5根小棒中拿出4根,和6根小棒凑成10根,这样就有20根小棒了,再加上剩下的1根,总共是21根小棒.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得出16 5=21的结论,并理解了满十进一的原理.
  二、小组合作交流,加深学生思考
  在“做中学”中加入小组合作讨论的环节,可以让学生之间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产生精彩的碰撞,让学生们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经验和解题方法等.首先,学生在动手操作后经过自己的思考初步地总结出了一些结论,这些结论往往会由于学生考虑不周而出现疏漏,而小组内的交流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结论和他人的相互对比,及时查找出自己观点中欠妥的地方,再进行修正和完善.在小组内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相互合作,而且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激烈讨论中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们一定的空间,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形成“百家争鸣”的现象,同时让学生们在相互的合作中培养默契,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下完成.任务下达之后,学生们组内明确分工,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再汇总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案,然后通过多次实验进行修正,最终完成教师下发的任务.
  三、在生活中学习,拉近知识距离
  数学是先哲们从生活中總结出的一门科学,同时数学也反过来应用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这便是数学的实际意义.在生活中,借助数学的视角可以让学生以不同的角度观察身边所发生的事物.同时,新课标也明确提出广大师生要提起对实践性学习的重视,为学生设置一个体验的目标,统筹安排调查、认识、实践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想要这些活动发挥最大的效益,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动手操作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能主动地动手操作、自主地在动手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由于空间的抽象性,一些学生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在自己的思维中建立起长度的意识.有些学生混淆了长度的概念,会出现“这个教室高2厘米”的错误认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概念,教师要给学生大量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尺子画出两厘米的长度,再和自己的手指进行对比,这样学生就能正确地认识到厘米相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其实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在观察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估算一下这些事物的量级.经过这样反复的练习,学生很快便可以正确掌握长度的概念了.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应当有着活泼、欢乐的氛围,这离不开“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手头的教学工具、身边的生活现象,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让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走进数学的世界.
其他文献
【摘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内容中的一个非常重要内容,通过对两个版本教材的比较,给出教学时注重方格纸的使用,体现“等积变换”思想;注重“割补法”推导,渗透“转化”思想,注重课后习题的使用,积累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从HPM视角下穿插数学史,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高效获取数学知识.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HPM视角;启示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
【摘要】数学教学应该着眼于让学生经历数学探索活动的过程.按照概念形成的学习模式对曲线与方程进行教学设计,强调问题设计应突出概念的本质,应树立“产生需要,形成体验,获得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的形成.  【关键词】教学设计;过程;体验;思想  “曲线与方程”的概念,从理论上揭示了几何中的“形”与代数中的“数”的统一.曲线和方程建立了对应关系以后,曲线的很多性质可以反映在方
【摘要】所谓“新定义”型试题,指的是用下定义的方式给出一个新的符号、概念、运算、图形等,要求学生做到“化生为熟”“现学现用”,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数学规则的选择与运用能力和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新定义试题以其新颖别致的形式、全面考查的功能越来越成为中考数学学科命题的热点.本文通过选取几道2017年各地新定义型试题,进行归类剖析,以其揭示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  【关键词】新定义;中考试题;解题
【摘要】 本文针对一个椭圆定值、定点问题的解题与教学,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探究升华,在解决原问题的同时,又在原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一系列连续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达到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并感受解决一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变式递进设问;探究问题;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 本文由安徽省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建设计划项目“数据 分析与仿真创客实验室”(2015ckjh080)和安徽省大学生创
一、因挫败而“知书”  2017年是我第一次教一年级数学,初拿到教材,我唯一的感受就是:如此简单!只要凭借已有的经验,应该轻易就能实现教学目标的精准确定、教材的精细把握、教学的创意设计、课堂的精心组织.  有了这样的认知,我根本就没有花心思去研究教材,更不用说研读《教师教学用书》了.事实上,直到6和7的加减法,我都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的领会是相符合的,从练习的正确率来看,学生的知识目
【摘要】低年级数学情境教学,要遵循低年级儿童心理特点,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以活跃旺盛的精神状态,去积极自主参与学习过程.  【关键词】儿童心理;游戏情境;操作情境;问题情境;成功情境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成功的教育应当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教学学科自身的特点,还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在变化中实现改革和创新.而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就是新课改环境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本文就以微课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的应用为例进行分析,探讨具体应用方法,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供借鉴.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应用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大班额”背景下促进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打造逐渐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互动对学生的成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创新改进自身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交往互动,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因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师生交往互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师生交往互动;教学效率  
【摘要】在全等三角形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类全等的图形,其形状像旋转的表针,通常被称为“手拉手模型”.  【关键词】三角形全等;等腰三角形;旋转  所谓手拉手模型,满足三个条件:① 有共顶点的角;② 共顶点角的度数相等;③ 两个角的两边对应相等.以上的条件在题目中通常会直接告知,或者两个等边(等腰)三角形有一个顶点重合,还可以是两个边长不等的正方形有一顶点重合等其他的正多边形都可以.  第三问
【摘要】“数学抽象”是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高中数学教学,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和依据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需要引导学生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通过抽象概括,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逐渐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并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关键词】数学抽象;核心素养;教材;目标;情境;探究;设计意图;反思  《普通